书城亲子姐姐北大,妹妹清华
21551700000027

第27章 过高的期望值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平等地对待孩子、理解和爱护孩子

俗话讲:有儿方知父母恩。事实上,有了自己的孩子,不单单是懂得了父母的生身养育大恩,还在于能够将心比心,明白好些道理与事体的。

只要孩子该在家而不在我的眼皮底下,我这心就没有放平放展的时候。也说不上对女儿哪来那么多的不放心?女儿都上高中了,同学约她到矿上玩玩,我硬是不让去,怕她坐反了车走丢了;孩子放学稍稍晚一点,我就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怕孩子磕着碰着挤着撞着甚至怕遇上坏人。天阴了,我提醒孩子别忘了带雨伞;刮风了,我叮咛女儿多加衣服。女儿高兴时还幽我一默:“妈妈对气候那么敏感,怎么没人推荐您到中央气象台当个台长什么的,多亏啊。”我不厌其烦对女儿讲:“要注意休息,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要多吃饭,正长身体呢”、“要多喝水,否则要上火的”……这时候,女儿会不温不火地说:“妈妈可不敢再进步了,否则医生要下岗,营养师要失业了!”一次次吃女儿的“软钉子”,我硬是“记吃不记打”,该说的、不该说的我照说不误。

我的耳提面命不止于起居饮食,常常上升至“上层建筑。”诸如“要好好学习、做作业不能马虎、要遵守纪律、要团结同学、要尊敬老师”等等,女儿的忍耐终于达到极限,于是实施“软顶硬抗”政策,要不,毫不客气地回敬我说“你烦不烦呀?我都快背下来了!”;要不,用手指头把两只耳朵塞起来以示反抗;要不,说自己的耳朵丢了;要不,干脆来个“金蝉脱壳”一走为上。

每当那一刻,我伤感极了。心里老嘀咕:孩子怎么一点也不懂大人的心?我是不是该省却了这份责任呢?不行,我是妈妈,妈妈对孩子就得“婆婆嘴”,由不得自己。为孩子的明天负责,该说的,还得说,只是得改一改方法,让她喜欢听,不能让她有厌烦情绪,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了。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就是要弄脏桌布、弄乱房间、刻坏家具、打碎碗碟、撕烂本子、拆卸钟表,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事业”。想起来了,娉儿大概八九岁的样子,有一次我把一张填错的登记表带回家,孩子发现了,就饶有兴致地填写起来。在“从事何种职业”一栏里,她理直气壮写上“孩子”两个字。我当时看了好感动,这个填写太准确、太生动、太精彩了。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的职业就是孩子。

作为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做得与大人一样好,过高的期望值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如果面对孩子些许的破坏、不恭就大发雷霆、大声呵斥,对孩子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动辄责骂孩子这也错了,那也不对,连孩子偶尔的撒娇和依赖性都不肯放过,这未免太不近人情。如果一定要说谁对谁错的话,绝对不是孩子的错,纯粹是大人的错,错就错在你完全忘了他还是一个孩子,错就错在你硬以大人的标准、大人的喜好善恶去要求一个孩子,他毕竟是一个孩子。

我们小时候玩跳绳、踢毽子、丢手绢、接长龙、过家家等游戏时,那种专注、那种投入、那种热情、那种献身精神回想起来依然令人眼热。天哪,一玩就是一天。没早没晚,昏天黑地,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是常有的事;爬树、溜崖、打水仗、掏鸟窝,男孩子干的“营生”我都干过,有人说我是“假小子”,每天泥脸一张、泥猴一个,光着个“脚丫子”走东家窜西家跑遍大半个村子,满脚的牛粪猪屎,什么时候在乎过?有一次居然和村里几个小伙伴结群打伙偷生产队的青果子吃,什么荒唐事、恶作剧没做过?哪一天让大人省心过?而自己却只顾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孩子,大人的心思一点也不明白。

家具损了,可以重新修理好;东西坏了,可以花钱再办置,独独孩子情绪的陡然破坏、自尊心的严重挫伤是难以补救的。因为孩子一点小小的不妥帖,就没完没了的责问谩骂乃至大打出手,实在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过多的挫折感有可能把孩子蓬蓬勃勃正在生长着的想像力、创造力扼杀在萌芽中、摇篮中。鲁迅说过:“不给小孩子自尊,孩子长大也做不了人。”教育专家有言在先:“一个人在儿时心灵上所受的影响,关乎一辈子性格的形成与成长,乃至命运的走向。”

孩子们年龄小,阅历浅,弱小无助,知之不多,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不强,他们的思维不够成熟,他们凭感情用事,他们考虑问题不周,无力去解决好每一件日常小事,而每天又不得不面对许多新的问题,常常胸无点墨手足无措,于是四处碰壁自怨自艾。一句话,他们还太小,还不具备适者生存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不具备责任能力,可怜天下小孩心。

公正地讲:今天的孩子们比起小时候的我们只能是好一些而不会差一点。心平气和地想一想我们小时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或许对孩子多少有些荒唐多少令人恼火的事情就会多一点理解;想想我们孩提时代的纯真无邪幼稚天真愚顽贪玩,就会对孩子表现出的种种不成熟不得道不完美令人啼笑皆非叫人哭笑不得的行为抱以宽怀一笑,孩子们正是在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中长大起来的,每件事不可能做得很得体很地道很优秀。他们要破坏,在破坏中学习建设;他们要尝试,在尝试中学习创造。要破坏,就难免有损失;要尝试,就要付一笔学费。

为人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平等地对待孩子、理解孩子、爱护孩子。当孩子需要帮助时,要当成头等大事去做,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们成长的艰难与挣扎,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面对他们的困惑、迷惘与不安,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发和诱导孩子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更好一些,使他们言有所规,行有所依;对他们小小的进步当给以最及时最慷慨最热忱最盛情的首肯与赞美,让他们士气高昂信心百倍地面对成长的困惑与挑战!

孩子不懂父母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没有做过父母,再加上他们少不更事,很难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父母不懂孩子的天性,就有些说不过去。说你健忘,算轻;说你不仁,也不亏。

毕竟你做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