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达尔文的妄想:一个“伟大”的科学笑话(第二版)
21558500000021

第21章 我们大家要变成什么种?

现代主流进化学理论是现代合成论,它是个不同理论在一起的大杂烩,其中一个理论叫地理隔离。它的代表人物是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迈尔。迈尔认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并没有说出一个物种是如何分成两个或多个物种的,新物种形成中地理隔离是必不可少;这个理论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有介绍,在此就不赘述了。

这个理论是意思呢?一个新的突变的个体如果没有地理隔离的话,那么新的突变的个体就会和周围的没有突变的个体交配,新的突变就会被稀释掉或叫不能固定,不会成为都带新的突变群体。可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新生的突变个体不可能与地理隔离种对面的个体交配,难道突变体不能与同侧的个体交配?与同侧没有突变的个体交配,新的突变不一样会被稀释掉吗?

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他们认为要10万到500万年才能完成的过程呢?他们的科学证据是什么呢?一个常用的方法是果蝇试验。它是先把一群果蝇分成两组,在不同的环境下喂养,过一段时间后,在把它们放在一起,看看它们交配偏好有什么改变。

一个比较有名的试验是Diane Dodd's 果蝇试验(Dodd 1989)。它是先把一群果蝇分成两组,一组果蝇喂果糖型饮食,另组喂淀粉型饮食。养了很多代后,在把它们放在一起,看看它们在交配偏好有什么改变。Diane Dodd 发现喂果糖的果蝇比较喜欢同样喂果糖的果蝇,喂淀粉的果蝇比较喜欢同样喂淀粉的果蝇。于是主流进化学家便说果蝇在不同环境下,已经开始变种了。这只是开始变种,要完全变成新种,得等10万到500万年后。你们等不到吧?那是你们的问题。

其实稍稍动动脑筋,就可发现这种解释十分没有道理。生物间的交配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是感情,习惯,肤色,饮食,语言等等因素影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这些因素可能因之改变。物以类聚,有相同习惯,肤色,饮食,语言的生物间易发生交配是很自然的,生物的交配偏好与生物的变种可能是毫不相关的事。

我们不知道果蝇是否有讲蒙古话的,有说西班牙文的,但不妨以人类之心,度果蝇之腹。吃果糖型饮食的果蝇发生了与吃淀粉型饮食的果蝇不同的习惯,语言;果糖型果蝇自然会找相同习性的果蝇交配。如把生长在北极圈内的人和赤道几内亚的黑人放在一起,那么肯定是在在北极圈生活的人更乐与从北极圈来的人交配,赤道几内亚的人更易和人赤道几内亚的人交配,难道他们都在变成不同的物种?

其实不用走那么远,中国的大城市都有城里和附近农村,北京就是这样。农村人比较穷,吃窝头多,而城里人吃白米饭多。即使同住一城,农村人绝大多数与农村人结婚,而城里人绝大多数与城里人结婚。照他们的理论,农村人正在变成窝头种,城里人正在变成白米饭种,山西人正变成熏醋种,海南人正变成香蕉种。令人不解的是,提出和拥护这个可笑证据的不少是令人尊敬名牌大学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