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凭借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种感觉认知大千世界。其实,人类还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那就是直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第六感”。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推动创新!
相信自己:大胆跟着感觉走
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家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老师还没有解释完毕,或者题目刚刚出来,自己就懂了;做题的时候,凭感觉选择了一个答案,结果是正确的;在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的时候,自己往往也靠感觉选择;看到一个人,往往很快就能判断他是不是值得相信……这是怎么回事呢?也许大家已经知道答案了,没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直觉思维在起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直觉呢?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很多年前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与家人围坐在桌旁,津津有味地吃晚饭。
突然,池田菊苗停住咀嚼,目光落在黄瓜汤上。他觉得这汤的味道实在太鲜美了。他用汤匙在汤里搅了几下,发现这汤与往日的不同就在于多放了一些海带。凭直觉,池田菊苗认为这海带里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成分。
于是,从那天起,池田菊苗开始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
半年后,他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放进菜肴里,能够大大提高菜肴的鲜味。他把这种物质取名为“味精”。后来,他还发现了从小麦和脱脂大豆中提取味精的方法,味精在全世界迅速普及开来。
可见,池田菊苗从黄瓜汤里发现海带的提味作用,进而从海带中提取出味精,靠的就是直觉。
顾名思义,直觉就是直接的感觉,是在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上,在面对某个事件时,不经逻辑推理而迅速直接地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简而言之,直觉就是人类的本能知觉之一,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六感”。
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生活的始终,它能对突然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进行迅速地识别、敏锐而深入地洞察,同时进行直接地、本质地理解和综合地整体判断。
如果大家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这种能力,就很容易发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帮助自己知道不易知道的事,从而有新的发现。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相信直觉和第六感”,并认为“直觉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因素”。美国科学家普拉特和贝克曾对许多化学家进行填表调查,在收回的232张调查表中,有33%的人承认,在解决重大问题时有直觉出现。
由此不难发现,直觉思维对于推进人们创新活动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觉思维能有效地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对认识创新具有开启和先导作用。
因为直觉思维是不倚重严密的逻辑判断的,它的想象是丰富、发散的,认知结构更具有独创性和原创性。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直觉就是科学知识的创造性根源。”
培养和激发直觉思维,更有利于发明和创造。有一项针对13名全球顶尖企业家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软、本田汽车和索尼等公司的创办人,研究结果令人惊奇——在某种角度上,他们竟都是同一类人:直觉思维型。
第二,借助直觉思维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速度和效率。这种直觉判断能力往往会有特殊的功效,常能达到平时判断不能达到的效果。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思维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直觉思维直达本质,直接见效。人们常说的“急中生智”就是一种典型的表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人的潜能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大脑细胞的活跃程度大大提高,思考敏捷度迅速攀升,这时候直觉判断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由此来看,人们的确有理由培养自己的直觉思维,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直觉。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难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解题方法等。
为了培养自己的直觉思维,当直觉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它。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常常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新思维的产物,更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思维时间:千万不能想当然
直觉是人类思维决策系统里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思维。跟着感觉走,有时候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决定,有时候却帮倒忙做出错误决定。
在东南亚山区蕴藏着一种特殊的玉石。说它特殊,原因有两个:一是这种玉石实际上是珍贵的翡翠,用它制成的珠宝,价值不菲;二是这些石头从外观看都很相像,都有碧绿的条痕,很难判断里面是否是真正的翡翠。
正因为如此,许多怀揣发财梦的人都到这里来冒险,来自亚洲乃至欧洲和美洲的不少商人都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有自己的“潜规则”:打开过的石头是不值钱的,也就是说,你只能从外观来赌真假。
但是,面对大大小小的石头,没有谁能确切地知道哪块是“宝石”,在玉石业内甚至还有着“神仙难断寸玉”的说法。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任何一种仪器可以通过这层外壳判断出其内部是“宝玉”还是“败絮”。
虽然鉴定“石头”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也不乏“赌石”的现象,以致出现有人赢、有人输、有人哭、有人笑的闹剧。
由此可见,直觉偶尔也会犯错的。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告诉人们:“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但不能纯粹靠直觉做事。因为直觉犯错的机会还是很高的,一味地想当然,容易误入危险的境地。”
人们常说:“做事不能逞一时之勇。”这其实也指出了直觉的不足之处。大家是不是迷惑了——又要培养直觉思维,还不能胡乱相信,那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与理性分析相结合。一般来说,直觉思维型的人,往往是富有创意的做梦者,常会有惊人的创造。但他们做事并不是仅仅靠直觉的,而是将直觉结合理性分析,打破逻辑规则的约束,才能直接领悟到事物本质的。
有的时候,由于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因此,他们总是显得有点“顽固”,但却因此有了创意和成功可能性。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成为独树一帜的成功人士。
因此,大家要努力提升直觉的准确性。面对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创新问题上,最好以直觉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或者用直觉来决定该做什么,然后就是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来。
还有些时候,直觉还会受到身体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们认为,直觉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刻发挥得很好,但在另一些地方就需要加以限制和检查了。
文不对题:学会跳跃性思考
有些人的脑子转得非常快,令旁人总是跟不上他的思维速度——明明还在说这件事,他忽然就转到另外一件事情上了,旁人还在思考这件事到底怎么做,他可能已经得到答案了。所以,与他们交流的时候,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否则就只能在那儿附和着说“对,对”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跳跃性思维。不过,习惯于跳跃思维的人说话往往前言不搭后语,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候难免受到别人的非议。所以,很多人都抑制了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其实,跳跃思维对培养人们的直觉思维,提高人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帮助。
在一堂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让学生们做这样一道算术题:“机床厂加工一批机床,计划每天加工120台,要6天完成任务。但由于工人们积极性高,实际上5天就完成了任务,问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完成了多少台。”
大部分学生按常规解法列出了如下算式:120×6÷5-120=24(台)。但是有几个学生却别具一格,用120除以5直接求出了结果,快速又准确,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惊讶。
原来,这几个同学的思路是这样的: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就意味着把原来一天的任务平分给现在的5天完成。他们的思考方式省去了几个分析步骤,直接跳到结果,真是太巧妙了!
事实上,跳跃性思考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省略事物的次要步骤,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结论,或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时间跨度,抓住不同时期事物的相同处,从而以最快的思维速度去揭示未知。正确运用思维的跳跃性思考原则,不仅能提高思维效率和思维速度,更能够攻克思维堡垒,能够指导实践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大家都知道,一个苹果下落砸到了牛顿,他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下落”是一个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事件:说它平常,是因为在一般人看来,高处的东西若没有支撑,肯定是要下落的;说它不平常,是因为苹果下落是有其更深刻的原因的。这两个方面就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一种是常规思维,即考虑的是,苹果下落可能是风刮掉的;后一种是创造性思维,即牛顿想到的是,苹果落地可能是一种物理原因——他以跳跃的方式,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而省掉了一些次要步骤和方面。正是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跳跃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攻克了思维堡垒。这就显示了跳跃性思考在创新实践中的力量。
这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启示,在学习和生活中,大家要学会客观地应用扩大思维的方法。在考虑问题时,不要局限于事物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逐一巡查,也不要局限于就事论事。因为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非常认真、细致的,但实际上是缺乏联想能力,没有充分打开思路,自然就谈不上创新了。
当然,大家也不要主观、随意地加大思维跨度,那样反而会破坏了思维的跳跃性。另外,跳跃性思考也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支撑——对事物一无所知,根本就谈不上对事物的思考,又怎么谈得上跳跃性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