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文化博览(第二册)
21562700000038

第38章 科技人物(1)

科技时代的开拓者

托勒密

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地图学家、数学家。托勒密是古代天文学方面的权威,在其著作《天文学大成》中主要论述并创立了地心说(又叫“托勒密体系”),这一学说认为地球为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绕地球运动。这本书在古代天文学中曾被视为经典著作,直到16世纪才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推翻。托勒密的另一重要著作《地理学指南》(8卷)主要论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度的测定,以及地图投影的方法,并附有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区域图,是古希腊有关数理、地理知识的总结,后人称之为托勒密地图。他制造了供测量经纬度用的类似中国浑天仪的仪器和角距仪;通过系统的天文观测,托勒密还编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位置表。此外,他对几何学也有研究,还著有《光学》(5卷)等。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者。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医生、社会活动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画家。

哥白尼生于波兰托伦城的一个商人家庭,其父亲曾任托伦城市长。他10岁时,由舅父瓦兹洛德大主教抚养,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哥白尼少年时代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8岁时,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学校的人文主义者、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布鲁楚斯基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哥白尼经常向这位学者请教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问题,还学会了使用天文仪器观测天象。

1500年,哥白尼到罗马担任数学教师。在这个所谓的圣城中,他看到了罗马教廷的虚伪荒淫。第二年夏天,哥白尼回国,后因得到教会的资助,他在23~30岁曾几度去意大利,学习医学和教会法规、法律。1503年,哥白尼在法腊罗大学取得教会法学的博士学位。

哥白尼勤奋好学且有很多成就:他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也颇有研究;他绘制过埃尔门兰德地区的地图,设计过埃尔门兰德各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他也是位出色的数学家,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论》里就有他有关球面三角的论文。

哥白尼离开意大利回波哥白尼像兰的那一年,天空出现了罕见的星体活动现象,同时发生了教皇亚历山大误喝了谋害别人的毒酒而丧命的事件,意大利教会趁机提出种种“警告”。他们宣称天空将连续出现4次土星与木星“会合”的异象,声称这是上天对世人的一个严重警告。这时,哥白尼和他的朋友也在克拉夫研究两星“会合”的问题。哥白尼发现教会的说法包含错误的数据,于是他和朋友们决定各自在不同地区进行观测,以便一起来揭露教会的阴谋邪说。

第四次“会合”证实了哥白尼的推测:“会合”的日期与教会所说不符,而和哥白尼的推算却是相符的——它比教会宣告的日期提前了一个多月。

由于朋友们的不断催促,哥白尼把他的“太阳中心说”写成了一个提纲,取名叫《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抄送给他的几个心腹朋友。哥白尼经研究发现: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附近就是宇宙中心的所在;地球本身一天自转一周,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

《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是哥白尼“日心说”的第一块基石。但由于教会对科学和进步思想的疯狂迫害,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想要出版,困难重重。

1541年,哥白尼决心将他的著作印刷出版。哥白尼的唯一门生——德国威滕堡大学的数学家雷蒂库斯和他的朋友铁德曼·吉哲都热心帮助他出版。

1541年秋,雷蒂库斯把哥白尼的手稿送往纽伦堡出版。由于雷蒂库斯坚信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从而受到教会的迫害,因此,他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逃避教会的追捕。临走之前,他委托朋友路德派牧师奥西安德尔代他出版哥白尼的著作。然而,这位牧师却在教会的指使下,篡改了哥白尼的原意。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加入了一篇怯懦的序言,甚至还改动了书中的学说。

1543年,当这本书印好并送到弗洛恩堡时,哥白尼已奄奄一息。他的眼睛已经失明,只用手抓住这本书摸了摸,就与世长辞了。

哥白尼的伟大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给后人提供了著名学说,重要的是他冲破了世俗教会压制下的思想牢笼,从此,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现层出不穷……布鲁诺1548年,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诺拉城中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10岁时,父母将他送到了那不勒斯的一所私人学校。1565年,布鲁诺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进入了多明我会修道院。第二年,转为正式僧侣的布鲁诺在修道院学校攻读神学,同时他还刻苦钻研古希腊、古罗马语言文学和东方哲学。10年后,他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还得到了神甫的教职。

布鲁诺在修道院学校学习期间,经常参加当时的社会活动,和一些人文主义者交往甚密。在当时强大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布鲁诺阅读了不少禁书,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当时著名哲学家特列佐的著作。他被哥白尼的学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对宗教神学产生了怀疑;他对经院哲学家们所宣传的教义持否定态度,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在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的伪善和世俗教徒的厌恶。

布鲁诺的言行触怒了教廷,他被开除教籍,宗教裁判所指控他为“异端”。为了坚持真理,同时也为了逃避迫害,他离开了修道院,逃往罗马,后来又转到威尼斯。1578年,他越过海拔4000米高的布鲁诺阿尔卑斯山流亡瑞士。在日内瓦由于他强烈反对加尔文教派,遭到了逮捕和监禁。1579年,布鲁诺获释后来到法国南部重镇土鲁斯,在当地一所大学任教,后来在一次辩论会上他发表了新奇大胆的言论,抨击传统看法,引起了该校一部分顽固派教授和学生的反对,于是被迫离开了土鲁斯。1581年,布鲁诺来到巴黎,在巴黎大学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和新的天文学观点,遭到法国天主教和加尔文教派的围攻。

1583年,布鲁诺逃往伦敦。这个时期是他思想完全成熟和开始大量创作的时期,他发表了用意大利文写成的作品:《灰堆上的华宴》、《论原因、本原和统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飞马和野驴的秘密》、《论英雄热情》等等。这些著作语言丰富生动,论述尖锐泼辣,结构严谨周密,由此可见当时哲学论战之尖锐激烈,同时也体现出他宣传新思想的满腔热情。一次在牛津大学的辩论会上,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发表演说批判了被教会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托勒密地心说,并同经院哲学家们展开激烈的论战,此后不久,布鲁诺被禁止讲课。后来布鲁诺又去德国、波西米亚(今捷克地区)讲学,漂泊了6年。在侨居法兰克福期间,他又发表了用拉丁文撰写的《论三种极小和限度》、《论单子、数和度》等。

布鲁诺在欧洲广泛宣传新宇宙观,反对经院哲学,这种行为进一步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

1592年,罗马教徒将他诱骗回国,并逮捕了他。刽子手们用尽种种刑罚仍无法令布鲁诺屈服,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像塞力·维特那样被烧死也绝不反悔。”1600年2月17日凌晨,罗马塔楼上的悲壮钟声划破夜空,传进千家万户,这是施行火刑的信号。通往鲜花广场的街道上站满了群众,布鲁诺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义。

布鲁诺以斗士的形象嘲笑了世俗和教会的丑恶,捍卫了自己所坚持的真理的清白。他用生命的尊严向那些假借上帝之名的虚伪教士们竖起了自由思想的旗帜。他向全人类宣读了自由与科学的正义宣言。

伽利略

伽利略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部海岸比萨城中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伽利略在12岁时,进入佛罗伦萨附近的瓦洛姆布洛萨修道院,接受教育,17岁时,进入比萨大学学医,同时潜心钻研物理学和数学。他注重实践,善于独立思考,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伽利略没有毕业便离开了比萨大学。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仍坚持学习,攻读了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许多著作,同时做了大量实验,并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论文,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当代的阿基米德”。有一次他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注意到教堂里悬挂的长明灯被风吹得一左一右有规律地摆动,他按自己脉搏的跳动来计时,发现它们往复运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就这样他发现了摆动的等时性,后来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挂摆时钟,人们称之为“伽利略钟”。

伽利略在25岁时被比萨大学聘为数学教授。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做了著名的落体实验,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使统治人们思想长达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而伽利略却因此受到一些著名学者的攻击。1591年,伽利略被比萨大学解聘。他离开比萨大学后,于1592年前往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一直到1610年。这一段时期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在这里,他在力学、天文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610年,伽利略把他的著作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发表出来,取名为《星际使者》。这本书在威尼斯出版,轰动了当时的欧洲,也为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人们为此惊呼:“哥伦布发伽利略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在佛罗伦萨的宫廷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但是他的天文发现以及他的天文学著作明显地体现出了日心说的观点。因此,教会开始注意伽利略。从1616年开始,伽利略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

伽利略的晚年生活极其悲惨,女儿赛丽斯特竟然先于他离开人世。失去爱女的巨大悲伤,使伽利略双目失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1636年,伽利略在监禁中偷偷地完成了他一生中另一部伟大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该书于1638年在荷兰出版。这部著作是以三人对话形式写的,“第一天”是讨论关于固体材料强度的问题,反驳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的速度依赖于重量的观点;“第二天”是讨论了关于内聚作用的原因;“第三天”讨论了匀速运动和自然加速运动;“第四天”是关于抛物体运动的讨论。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

1642年1月8日凌晨4时,伟大的、为科学和真理奋斗一生的战士、科学巨人——伽利略因患热病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伽利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牛顿

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伦敦林肯郡的一个农民家庭。牛顿是遗腹子,三岁时,母亲改嫁,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少年时代就喜欢动脑筋摆弄小机械,表现出手工制作和机械方面的才能。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但是非常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他分门别类地记录读书心得,又喜欢搞些小工具、小发明、小试验。一次,他把自己做的小风车带到学校给同学看,有两个平时成绩好的同学挖苦他说:

“这个笨木匠,不好好读书,手艺倒是不错。”牛顿生气极了,便把他们打翻在地,结果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此后,他下决心好好学习,后来成绩直线上升。

1661年,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获得奖学金,1665年获学士学位。一位名叫巴罗的学者发现牛顿是个人才,举荐他为研究生,从而把牛顿引向了自然科学的王国。1665年,伦敦瘟疫流行,剑桥停课,牛顿回到了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