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21565200000013

第13章 爱心是师德的灵魂(2)

要把学生当“人”

“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不同样,儿童时期不仅是作为成人之预备,也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天真烂漫。”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生命是需要尊重的,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鲜活生命的“人”的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喜爱的自尊与愉悦,进而学习尊重别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的生命尊严。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在道德人格上与自己完全地平等,要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把他们当做“人”看待。那种在施教中对学生采取讽刺、挖苦、辱骂等损害其人格尊严的做法,其实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凡是人,都有其个性。把学生当做“人”看,意味着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弗洛姆说:“尊重并不代表惧怕和敬畏。从它的词根看,尊重意味着能按其本来的面目看待某人,能够意识到他独特的个性。尊重意味着真正关心另一个人,使之按照其本性发展和成长。”在当今的个性化时代,决定一个人成功的第一要素已不再是智力,其心理素质(情感、兴趣、性格等)对人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教师在施教中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应该认识到学生那些独树一帜的观点、大胆新奇的创意和立异标新的思想是多么可贵。教育家赞科夫这样说过:“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他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教育如果不是爱护和发展人的个性,而是束缚人的思想,那就成为了人的精神枷锁。

激励自尊

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心理学研究证明,高自尊群体的人其表现总是优于低自尊群体的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发展学生的自尊,时刻关心怎样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并清楚儿童在这一需求上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供适合他们能力的任务,引起他们对成功的关注,使学生从自己获取进步和学到的知识中体验到自尊感,而不是经常地反复谈论失败。不管在什么时候教师都要用自己的言行向学生表明,不管发生什么,所有学生仍旧是教师关注和尊重的对象。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们:“要记住: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刻苦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就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时,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被儿童们敬重。而一旦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哪怕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

对教师权威不必要的维持要放弃

那种总是认为孩子们不尊重自己的成年人往往希望孩子们自动地表现出对他们的地位或年龄的尊重,而不是对其行为以及智慧的尊重。如果没有出现他们所期望的这种尊重,那么他们就无法正确地处理事物,表现出众多的苛刻和****性的方式。所以,对每一个教师来说,对那些用以维持自己地位的不必要的策略应加以小心。忽视了学生获得关心或信息的合理要求;认为学生应该忍受那些甚至连成年人也忍耐不了的不愉快;无礼傲慢地对待学生的用品;在学生未讲完话前就将其打断;对学生的解释加以拒绝;粗暴地评论学生写的作品;使用很是卑下的名称和表情;讽刺;缺少感情和同情;不公正……所有这些或类似的策略都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地位的表现。

有一位教育学专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番话:现今在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可是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来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害怕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特别是缺乏“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往往视而不见,不惜扼杀他们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而将其纳入单纯应试的轨道;不惜占有学生自由发展与休息时间多多地布置作业,以使自己所教课程的成绩不落人后;甚至动辄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用以显示自己的权威;更有对学生采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把吹牛拍马、打击报复这一套也引入师生关系,强迫学生接受“不听老师言,吃亏在眼前”的现实。

学会聆听与观察

教师爱学生,就要聆听和观察学生的言行,了解他们对事情的感受,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对引导和教育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能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接受性的方式对学生的倾诉进行聆听。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个可以向他畅谈自己的人,由此消除其压抑的情感、紧张的心情、内疚不安的情绪。

教师应注意到儿童的家庭背景对其在学校的表现会产生潜在的影响。上课迟到,无故旷课,不与其他同学广泛接触,突然地发脾气,以及一种整体上的心情不好,这些表现可能都是家中的痛苦所留下的痕迹,因此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之前对这些问题认真了解,这应该是教师的任务。

教师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父母一点也不理解我!”“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为什么没人知道我是怎样感觉的?”“老师为什么不清楚我做这件事的困难?”“除了向我们灌输知识老师并没有试图去了解我们是怎样想的!”“在我们做作业前为什么老师不能给我们更多的帮助?”“为什么所有老师总是在同一天布置那么多的家庭作业?”面对这样的抱怨,教师不应该无动于衷,需要在细细地倾听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充满爱心的努力,或许会无意中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同情和关怀

同情意味着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处境并希望给他们以帮助。教师在表达同情时,不仅要注意自己所说的,还要注意自己的非语言信号。微笑比起皱眉就是更好的一种表达同情的非言语信号,鼓励地点头比不赞成的摇头就要好,友好的眼光接触比冷漠的凝视窗外要好得多。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时最好先听学生讲,而不要总是打断他们。在这些方面,教师应该表达出对学生的兴趣和耐心。最重要的是,同情要通过行动来表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讨论学生的问题,并给学生随时提供实际的帮助。这并不是说替学生做他们实际上能做的事情,而是指在其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给予必要的帮助。

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不幸要努力避免表示过度的同情,因为这样可能会被学生认为是怜悯(意味着失败)。例如,经常帮助学生的教师可能会在无意中表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个学生自己不能克服困难,他必须让别人给予帮助,应该让他做简单一些的事情。对这种情况学生可能就会误解为他们自己不行或已经没有希望了。所以,教师应该学会怎样适度、机智地保护学生身上那些脆弱的东西。

关怀是教师应该拥有的基本素质,关怀会让学生明白你乐于助人并且关心他人疾苦,你可以给予他人心理关心与帮助。教师应该关怀学生,学生也应该享有这种关怀。关怀学生的教师不仅仅帮助他们发展个性,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且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态度、礼貌、打扮,他关心学生们的脸是否干净,头发梳理是否整齐,衣服穿戴是否整洁,走路是否挺胸抬头,是否表现出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不管是第一天上课还是课后闲暇,他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向学生表明:老师在关心他们。就像健康教育教师苏珊·梅蒂鲍克斯所说的:“我希望我的学生清楚,我不仅关注他们的健康水平,同时包括其他方面,他们参加的体育活动,他们所看的电视,他们到教堂做礼拜,或者与我们分享什么事情……”

教师真诚地关怀学生,就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可以胜任其职。当教师面对那些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甚至当他们面对学生懊恼中的咒骂,面对情绪处于低谷的学生,依然需要他们有足够的耐心来传达教师的爱与关怀,包容与爱,这样往往可以创造教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