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21565200000016

第16章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根本(2)

作为教师,对社会的这一要求不能看成是对自己的约束和负担,而是教师提升自我的必要动力。教师要对教育工作的任务、意义以及他与国家当前的、未来的关系等问题有着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把教育劳动看做是发挥其个人才能的形式,是其参与历史创造的形式,以至达到个人自我完善的境界。那种把为人师表看做是对自己的约束和束缚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教师在为学生提供道德和修养标杆的同时,其实同样提升了自我。许多的优秀教师正是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逐步达到学识、道德等方面的崇高境界。教育活动是教师得以获取永生的一项事业,通过教育活动他们不断地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人格转化为学生的心灵,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永远的延续与发展。对教师来说为人师表不仅仅是一种规范和约束,一种职业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教师人格发展的基础与自身精神生命赖以生存发展的存在方式。

当为人师表被教师看做是自我完善的最有效的方式时,它就会成为激励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为人师表能够指导教师正确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激励他们积极主动、高质量地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教师为人师表所显现出来的正直诚实、公正廉洁、谦虚严谨的良好品德,以及敬业、乐群、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等,能够激励教师更好地为人师表。另一方面,为人师表对树立教师威信也很有助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威信越高,其教育效果就越好。而威信的建立其根本取决于教师的德和才。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是他的德和才。教师无德无才是绝对不可能受到爱戴和尊重的。要树立教师威信,必须要教师为人师表。

对学生增长智慧起激励作用

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教育家,都倡导教师要为人师表,以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他们要求教师做到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为人师表对学生而言其具有的激励功能是巨大的。

从教育对象的特点来说,学生的模仿性相当强。人是很会模仿的,动物也是一样,喜欢模仿,是一种良好的天性。由于少年儿童习性未定,行为的习得既需要教师的言传,同时需要教师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为人师表可以说是学生活生生的教科书,甚至是最好的教科书,它将激励学生不断求知和求善。

对学生的品德来说教师为人师表具有定向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具备高尚的品德,是无法教育出有着良好道德的学生的。因此董仲舒说:“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教师高尚的道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道德意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引起共鸣,进而形成丰富的道德情感与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增强并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能起到指导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习惯。可以这样说,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和设计者。

教师为人师表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能够为人师表的教师也会不断钻研,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思想,对学生智慧能力的发展能够给予有力的启发和指导,对他们有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学生对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由于佩服,也最容易接受他们的教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曾以纯真的品质、博大的胸怀给身处异国的鲁迅以极大的温暖,使得他在回国20多年后,还深深地怀念着老师。鲁迅在晚年时,每当写作到极度疲倦时,抬头看见藤野先生的照片,就激起无穷的力量,继续不停地奋笔疾书。藤野先生成了鞭策鲁迅奋斗的力量源泉,这正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魅力。

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纯化

作家余秋雨曾在《文明的碎片》里说了这样一件事:报载,有一天上海街上一辆公共汽车突然熄火,驾驶员请求乘客们到车下推一把帮助发动,可是求来求去,只有一群去春游的小学生去下车推,没有一个大人下车,当小学生们憋着吃奶的劲儿推动了这辆挤满大人的车,再上车一看时,他们原本的座位早已被大人们抢走。我们在为大人们的文明修养而汗颜的时候,定会为孩子们拍手叫好。毋庸置疑的是,在孩子们的身后,定会有一位甚至多位道德高尚的教师,正是他们的教育和示范给了学生强有力的影响,同时这些学生又会对社会风气的改善起到影响。

教师一向都被视为净化社会空气、引导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的社会角色,教育者的地位,使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不仅体现着他本人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精神状态起着直接的影响,对社会风尚、道德风貌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表率示范,能够间接通过学生而影响到学生家长、亲戚及其好友,也可直接影响到与之发生联系的各种社会人员,从而对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净化起到影响。

2003年9月,******总理在会见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和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时有一段重要谈话。他说:“为人师表要成为每个教师的行为准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授传学生建设国家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现在,我国正处于新旧两种体制和观念的交替之中。它在给人们带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如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滑坡、不良风气蔓延等,纠正这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文明的使者,教师在教化年轻一代的过程中,更应该为人师表,从严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与良好精神风貌,为学生、为学校教育生活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成为社会风气的纯化带头人。教师坚持为人师表,作为社会道德的标杆将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独特的精神风景。

三、怎样做到为人师表

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曾说过:在自然而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成人们的每个优点和缺点、强项与弱项,都将在孩子面前展示出来。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成人的行为……观察成人怎样处理问题,能否明辨是非以及怎样对待他人。对于儿童来说,道德就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细心观察成人和其他同伴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就是我们有很好的教科书,但若是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正好相反,那么教科书是没有用的。教师只有自己把“人”字写大了,才能培养出大写的“人”来。为人师表是在教育教学的日常性事务中体现出来的,每时每刻、课内课外,教师的人格潜移默化,直接成为其教育实践的基础。

端庄仪表

仪表是教师为人师表的第一表现,它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是其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教师着装得体、格调高雅、富有朝气的形象,不但使学生潜在的产生一种愉悦和崇敬心理,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情绪,而且给他们一种美的熏陶与享受。

教师的仪表主要表现在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方面。第一,要整齐清洁,面对严整的课堂,活泼、积极向上的学生,教师不仅要以内在知识充实学生,同时要以良好的外在形象美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造型大方简洁、款式线条流畅、色彩单纯和谐、料质朴实典雅,就成为教师着装的最佳选择。另外,教师的仪表应与时宜相合,注意整体和谐,有着审美价值,体现出教师的威望与风度,以对学生提高亲和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管对学校教师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要要求服装整洁,头发和胡子都要修剪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不随地吐痰,不抛掷烟头,不去追求新异前卫,不浓妆艳抹,但是也不总是古板、严肃、老气横秋,令人望而生畏。

谈吐文雅、自然

打动人心的力量正是来自教师亲切的话语以及在动作、体态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平等、爱护和关切之情。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多一点亲切、自然、文雅,应该使用规范、健康的语言,肯定、赞许的语言,幽默、生动的语言,决不能对学生使用低级庸俗、粗鲁污秽的语言,更不能使用尖酸刻薄侮辱性的语言,否则会使学生受到伤害,留下终生无法抹去的阴影。言教从口边做起,教师应该注意说话的场合、时机和内容,把话说好。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发挥动作、表情、手势、眼神等无声语言的暗示和沟通功能。亲切地抚摸一下学生的头、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眼光……所有的这些,都体现着对学生的关心、尊重、鼓励和期望,从而收到无言之教的效果。

有位教师曾遭遇到这样一个“突发事件”:他急急忙忙地去上课,一推开教室门,就听“哗啦”一声,从门上方掉下来一盆灰土,扣了他满头满身的脏,教室里马上哄堂大笑。他立时觉得气不打一处来,瞪起了眼睛,大吼一声“笑什么?”学生们看见是他,一个个都吓得脸色苍白,大气也不敢出。他用极为尖利的目光盯着全班学生,足足不下十分钟,才用一种低沉而威严的声音问:“是谁干的?站出来!”教室里静得只能听见心跳的声音。这时他看见,一个学生低垂着头,浑身都在哆嗦着。他不动声色地走过去,一把把那个学生的衣领提起来,厉声地问:“是不是你干的?说!”“不是我!我没有!我……我不是成心的……”“哼!狗改不了****!不是你还能是谁?停课三天,回去请家长。”接着,他又把参与此事的学生全都赶出了教室。这时,他的怒气还未消,又令全班学生站起来,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了起来,把凡能骂得出口的话都骂了出来,一直到下课。在这个“事件”中,这位教师或许是学生恶作剧的“受害者”,但他在处理“事件”时没有做到为人师表:脾气暴躁,脏话满嘴,出言不逊,伤及无辜,这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大的。

用身示范

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使之受到教育,这就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其特点是以身垂范,直观性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只有“己正”,才能“正人”;只有以“其身正”,才能获得“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才能产生无言而威、不教而教的特殊文化心理,不然“上行下效”,对学生必然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身教必须从身边做起。这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教师以身示范,就要做好学的榜样。古人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学生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要求教师要建构精广的知识结构,广泛涉猎,博取众长,完善技巧,提高适应教学能力,为学生提高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精通所教的学科,熟悉所教学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一桶水,长流水”的关系。只有教师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功底,讲话才能挥洒自如,引人入胜,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乐趣无穷。

一位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她新到一所小学当班主任,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在早读时很吵闹,迟到的也很多。开始,她试图用批评干涉的方法进行改变,但一周的实践证明了这种方法没有效果。新的一周开始,当学生们走进教室时,看到班主任端坐在讲台前,不再对他们干涉,而是旁若无人、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们好奇地围在老师四周一探究竟,很快,一些学生被老师朗读的作品吸引,另一些学生则回到自己的座位,拿出了课本和自己喜爱的东西。一个月以后,班上没有了迟到的学生,教室里响起的是教师和学生们共同的读书声。

教育行为的基础是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并不是为了刻意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装出来的“平易近人”,而是其真诚情怀的自然流露。这需要教师从情绪、情感入手,动情明理,导行持之一贯,以心交心,以情换情,才能使学生感化,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其朋友和知心人。当然,对学生倾注爱心并不是没有原则的放任或溺爱或偏爱,而是爱严相济,爱中求严,严中见爱,爱而不溺,严而不凶,让学生既要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满腔热情的爱,又要对自己情感的趋向善于支配,节制情感表现的分寸,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发出崇敬、信任和亲近的情感,使师生在人格精神上得以沟通。

在细节中显师表

某小学课堂上,一位教师正有声有色讲述“青少年应该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道理,有个男孩突然举手:“老师,昨天在公共汽车上,有个老奶奶在您身边站着,您为啥不让座啊?”老师听了大窘。这位男孩的率真让我们多少有些欣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若为人师长者违背自己宣传的思想道德,那么他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远远胜过只字不提。

在为人师表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必须把外在形象与道德形象相结合,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才能担负起为人师表的重责。有位学生在写给老师的信里说:“李老师,您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有一次,讲台旁有一张废纸,不少同学都视而不见。您没有生气而是走过去,弯下腰捡了起来。几个同学脸都红了。”寥寥几句话,教师的为人师表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跃然纸上。在细节中做到了为人师表,于是真正地做到了为人师表,因为教育就是一连串的细节。

教师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特殊之一就在于其示范性,在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人格的长远影响。所以,在每天的施教的过程中,在每一个细节上,教师都不能忽略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应该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表率。当教师在激励和引导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之时,也在催发着自己的成长;教师在影响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净化、提升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