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21565200000032

第32章 追求卓越是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3)

用心感悟

幸福存在于教师平凡的、创造性的、不一定有丰厚物质报酬的、以奉献为主旋律的职业生涯中。幸福感的产生也靠我们时刻怀着感恩的心,用心地去感悟。

幸福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罗丹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育世界同样如此。苦苦追寻,千帆过尽皆不是;用心感悟,幸福就在伸手可及处。缺乏心灵的感悟,幸福便成临渊羡鱼,空谈泛泛;或是叶公好龙,失之交臂。诚如魏书生所言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快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的双倍的幸福。

提升教师的德性修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德性修养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基本条件。获得好的教师生活方式是得道。一个有教师德性的教师也就意味着具有创造好的教师职业生活的可能。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高洁的德性即表现为一种与正直同源的德性以及乐于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不断加强自己的德性修养,为教师职业幸福注入源头活水。

教师德性修养的内涵主要包括:深刻而正确地认识与理解自己职业的责任与义务以及职业道德内涵,敢于肯定自己对职业的选择与承担;善于感受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尊重自我,树立教师职业的尊严;能够领悟新时期的为师之道,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理性处理职业生活中的冲突并进行适当选择,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强调的是,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加强自己的人格感染力,对学生、对自己、对职业要有正确的态度与作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非常形象地将学校比作一种精致的乐器,能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他同时也指出,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并认为,能够迫使每一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是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人格的完美性。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教育行为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乌申斯基)。孔子曰:“君子怀德。”一个教师,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是生而自由的。这种自主意识和自主行为,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传的良好效果。

给人以爱者最幸福

教师劳动的目标是以热情培育学生的精神,教师只有以爱的热情施教,才能给学生的心灵以影响。小原国芳说的好,教师的行为必须在精神上具有根本冲动,才能帮助并教育弟子成为名人。这精神上的根本冲动,就是爱。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爱的引导,我们对待学生时,就不会有偏差,就能与之平等交流,和谐共进,就能在师生交往之中获得幸福的回报。

爱,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尊重。“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好像我们同样要经过坟墓,站到上帝的面前。”有人曾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颠倒了——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样的教育,决不是走向幸福的教育。如果在教师的眼里看来,学生只不过像是一种什么容器,可以把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灌到里面去,那么,这样的看法不会促进他对学生的爱,相反的,倒是把他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还有的那么一种平常的人对儿童的喜爱的情感,也给窒息了。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我们要学会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志向抱负;尊重学生的判断与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爱,可以感化一切;爱,可以改变一切。

在反思中自省,在研究中创新、发展,成就教育的幸福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在反思中自省,勇于在研究中创新、发展,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让自己总能立于时代的浪尖,成就教育的幸福。

反思即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的过程。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须时时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慎重对待自己的言行。教师面对的是灵魂,试问世间何物能比灵魂更神圣?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慎之又慎。

反思是创新的基础。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提升自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在知识上要能为人师,在行为上更要能成为典范。为此,教师不能再满足于扮演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要时时注意学科发展的动态,发挥自己的特殊优势,让教学与研究成为他职业生命的“两条腿”,以求让反思与研究成为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于反思与研究中获得新生。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发展与创造性教育生活之中。“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第斯多惠)。只有不断追求新知,不断探求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将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有机结合,才可能把握学生的差异、时代的发展,才能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才能焕发出永久的活力,才能迈向成功之门,才能达到幸福的高峰。

以敬业为起点,以乐业为归宿“敬业者,专心致志其事业也”。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基础品质,也是达成教育幸福的必备条件。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道德责任,都会凭借隐藏在内心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要想真正从教师职业中获得幸福,还必须乐业,必须以教育为乐,必须能时时从职业行为中体会到自我实现之乐。如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的演讲中所说:“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有亲切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的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教师德性修养的途径诚如上述,教师的幸福感受与追求的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师德修养的加强,具体而言,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加强人格修养,提升生命境界幸福能力的大敌是对生活的享乐主义或庸俗理解。

一个没有较高精神追求的教师、一个缺乏起码道德水平的教育工作者都极有可能像芸芸众生一样沉溺于感官生活,习惯于病态的幸福,从而失去对真正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教育是以心灵荡涤心灵、以灵魂塑造灵魂、以情操熏陶情操的幸福事业,为此,教师必须加强人格修养,以德服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是以身作则,更包括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德性。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风范影响学生。

增强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要做一个幸福或实现教育幸福的教师,就必须具备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正确价值观念的确立,更包括将自己的价值理想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的能力。一个因为业务能力缺陷而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法感受教育实践的生命意义的教师,难以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体会教育劳动的乐趣,当然也就不会具有幸福的能力。教育活动主体具体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良好的个性修养、开放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能力和博雅的审美情趣等。

教师职业是一种爱与德性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需要在教育职业生涯中,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通过不断地反躬自省、总结调整,乐于反思,积极地实践,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就会一点一滴地实现。

提升自我的职业认识,追求教师职业与人生的合一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天命”何在。换言之,没有体验过教育事业神圣性的人,无法体味教师的幸福。通俗地说,就是要以敬业为起点,以乐业为归宿,爱事业,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职业劳动和创造。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心灵,绵延于学生的终身,这是教师“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宽广胸怀和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使然,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奉献使然。当教师把教育当做自己生活的艺术时,他就走进了职业生活的最高境界:职业与人生合一,职业价值与人生幸福的合一。

由靠教育而生存到为教育而生存,这是职业境界的提升,这是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认识的不断提升。如今,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生存已不成问题,那么,能否获得幸福体验,关键是看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对自己心态的调试了。有人这样描述教师职业人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种境界谓之立志。作为教师,当爱教师职业,而且三百六十行,独爱教师这一行。春来暑往,心无旁骛,披星戴月,一心奉献。勤勤恳恳传道,一丝不苟解惑,冰清玉洁育人,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在教书育人的田地里辛勤耕耘。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种境界谓之执著。爱上了教育工作,就要不懈地追求,不停地探索,为之倾情,为之献身,为之奋斗,即使“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在教师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地探索。一如既往,不懈不怠,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种境界谓之成功。千思万思不得其解,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突发事件,令当教师的你,在学业传授或育人育心中突然得到灵感,接下来的事情,迎刃而解,得心应手。这“蓦然回首”,是“独往高楼”的积累,是“衣带渐宽”的硕果。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当我们一步步在教育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脚步时,我们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教师人生的辉煌,在成就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

教师职业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来自教师的自我实现,更来自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教师职业并不必然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有赖于教师正确的领悟、用心地体悟与幸福能力的养成。当我们敬重教师职业,热爱学生并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身、追求教师职业人生的卓越之时,我们就已跨入教师职业幸福的门槛。

刘次林博士说得好:“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