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迟
【原文】
渔潭雾未开,赤亭风已鼹。櫂歌发中流,鸣辑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诡怪石异象,崭绝峰殊状。森森荒树齐,析析寒沙涨。藤垂岛易陟,崖倾屿难傍。信是永幽栖,岂徒暂清旷。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
【鉴赏】
渔浦潭是杭州至富春江的经由之地。富春江的美景,吸引了南朝许多诗人,渔浦潭也就连带地多次出现于他们的诗中。如谢灵运《富春渚》云:“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丘迟该诗,则是描述旦发渔浦潭,舟行于富春江的情景。
开篇两句,落笔点出题目和航向,写雾中晓发和赤亭风色。在晓雾未散,晨光曦微之际,诗人的小舟在迷潆的江面上启程远航,行至定山东的赤亭,已经风扬雾散,天气晴朗。渔浦潭至赤亭,仅二三十里航程,故首句说“渔潭雾未开”,二句说“赤亭风已”,意在描述舟行不远,晓雾即在江风中很快消散,流露出天气迅速转晴的喜悦。所以接下去集中笔墨以十句描绘江行见闻和游观乐趣。“櫂歌发中流,鸣稗响沓障”两句写所闻。渔人在中流渔舟上唱起渔歌,敲起小鼓,咚咚的声响在空旷的江上回荡,传向四方,响彻层峦叠嶂。那悠扬悦耳的渔歌伴着节奏明快的鼓声,使诗人感受到一种清空的美,唤起浓厚的游兴乐趣,也招引了江边的村童野老,故而信笔写出两句:“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村童天真活泼,喜欢热闹场面,听到渔歌鼓声,便从街头巷尾飞快跑来,相聚江边,所以是“忽相聚”。村野老人喜欢安静,对热闹场面也看得多了,不像村童那样好动好奇,所以是“时一望”。这虽然只是淡淡地一望,却反映出渔歌鼓声打破了他们心中的枯寂。这两句不但用白描手法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动作和神态,而且点带出江村风景,质朴自然,而又意趣横生。同时,又是借村童野老的观望烘托出渔歌鼓声的动人场景,可谓一石三鸟,立意巧妙,诗味醇厚。
深秋的富春江,景色清奇秀美,时而奇峰突起,怪石峭立,时而荒树寒沙,岛屿耸峙。舟行江中,场景不断转换,不断展现出新的画面,因而以移步换形的手法写出:“诡怪石异象,崭绝峰殊状。森森荒树齐,析析寒沙涨。藤垂岛易陟,崖倾屿难傍。”在这六句中,前两句写峰石的奇峻险怪,中间两句写荒树茂密,沙滩平阔,后两句则写岛屿之景,全用偶句,属对工整。其中,以“异象”、“殊状”极写其形态与众不类,以“森森”、“析析”形容树多沙明,都似信手拈来,语出自然,而又有描摹之工。“藤垂”、“崖倾”两句又各自构成因果关系,点出易陟、难傍的缘由,写出岛屿的幽绝之景。但最能见出镕铸工夫的是“寒沙涨”的“涨”字。江中深秋水枯,沙滩扩大,可是诗人不说寒沙阔,而说“寒沙涨”,就有一种逐渐涨起漫开的动态感。它不仅说明诗人有善于从平常景物中寻求美感内含的艺术眼光,而且有善于以活字写静景的高超技巧,称得上别具只眼,独具匠心。
富春江以它奇美的景色叩开诗人的心扉,使他陶醉,不愿离去,萌生出长栖永居的念头,故而说:“信是永幽栖,岂徒暂清旷。”以为富春江乃可“永幽栖”之地,非只供一时清旷之乐,渴望既能来此做官,又能优游于山水,因而想起成瑁坐啸、汲黯卧治的故事,于是写出最后两句:“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可尚。”“坐啸”之事,典出张瑶《汉纪》。东汉南阳太守成瑁,不理政务,公事悉由功曹岑晊代理,终日但坐啸而已,民间因传言:“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瑁但坐啸。力后遂以坐啸指称委心子无为,虽做官而不理政事的清闲生活”。“卧治”的典故则见于《史记》。西汉汲黯,召为淮阳太守,辞谢不就,武帝则欲借重他的声望,使其卧而治之,乃赴任。后遂称无为而治为卧治。诗人以这两个故事抒发眷恋富春山水的深情,也进一步突出了富春山水之美。
该诗从旦发渔浦潭落笔,依次写出江行景色,然后即景抒怀,一路写来,如行云流水,略无滞碍。通篇几乎全用偶句写成,文辞清美,语言精工,已见唐人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