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5800000106

第106章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793)明经科,十九年(803)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贬。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以暴疾终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

遣悲怀三首

元稹

之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1]。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2]。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3]。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4]。

【注释】

[1]谢公: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元妻韦丛之父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相位,韦丛系夏卿幼女,故以道韫比之。偏怜女:最疼爱的小女儿。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其妻甚贤。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乖:不顺遂。[2]顾我:看到我。荩箧:草编的箱子。荩,草。泥(nì):软求。沽酒:买酒。

[3]野蔬句:写韦丛能安于贫寒。甘:甘心。蕾:豆叶。落叶句:写韦丛扫落叶以烧火。仰:依仗。[4]今日句:这时作者官位已很高,有伤其妻不能共享荣华意。俸:旧时官吏所得薪金。营:办理。奠:祭品。斋:指延请僧人超度。斋,原义为施僧。

【鉴赏】

元稹发妻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幼女,二十岁嫁元稹,婚后二人感情极好,韦氏七年后即去世,诗人极为悲伤。此诗便写于韦氏死后约一年监察御史任上,追忆韦丛生前处境的艰苦和二人感情的恩爱。

首联是总写韦丛的身份和婚后的贫困生活。韦丛是深得位居太子少保高位的父亲韦夏卿偏爱的幼女,这就极力描写了韦丛的高贵身份。而自己呢,却是像黔娄一样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官场失意、经济拮据。

中间两联围绕一个“贫”字,具体描述婚后生活。韦丛的家世门第与诗人的贫困家境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诗中又明说“百事乖”,但写韦丛却处处从“顺”字着笔,表现她之贤淑。“顾我”二句写夫妻情深,互文见义,是说韦氏搜寻自己衣物、卖掉首饰为丈夫添衣买酒。亲昵无间之恩爱之情浸透字里行间。“野蔬”二句着重写韦丛守苦安贫的精神。以菜代粮,日子本不好过,韦氏却能从中体味出“甘”味来,实在难能可贵。拿槐叶当柴烧,日子萧条冷落,为此,韦氏却能安而无怨。

尾联又回到现实,写诗人现在的生活和他报答妻子的行动。“俸钱过十万”的今日富贵与昔日的“百事乖”对比鲜明,今日越富贵,越显往日之凄惨,越发思念那同心共命的妻子。然而眼前富贵毕竟不能同享,只得用设斋祭奠来表示自己的悼念和对亡妻的报答。

全诗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反衬手法。如首联以韦丛出身门第之高贵反衬她安贫乐苦的贤淑美德。再如尾联极写今日之富贵以反衬过去的贫困,以突出诗人思念亡妻的无尽哀愁。其次是平淡中见神韵,把有严格格律的律诗写得如此平易浅近,如话家常,实乃悼亡诗中的千古名作。

之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1]。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2]。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3]。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4]。

【注释】

[1]昔日两句:写过去夫妻间随口说的话,今日却成为悼念的情愫,因而也愈感真切沉痛。[2]施:施舍于人。行看尽:眼看不多了。行:快要。[3]怜婢仆:哀怜妻子生前的婢仆。[4]贫贱:此又指早年。

【鉴赏】

这首诗紧承第一首末尾的悲凄情调,主要写妻子死后诗人的“百事哀”。过去小两口随口玩笑说的话,不想今朝却真的应验了,竟成为悼念的情愫,因而便愈感真切沉痛。爱妻仙逝,而遗物犹存。睹物思人,哀痛不已。为了尽量避免见物思人,稍减哀伤之情,便将妻子生前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而对妻子生前做过的针线活却又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不忍打开。一施一存,心情极为矛盾,这种消极的做法本身恰好证明诗人根本无法摆脱对亡妻的无尽怀念,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每当看见妻子身边的婢仆,也不禁引起哀思,因而对婢仆也顿生一种哀怜之情。白日里尚且如此触景情伤,夜晚更是梦魂飞越梦中相寻,甚至在梦中送钱给亡妻,看似荒唐难信,其实感人至深。

末二句是对中间四句的概括总结,又是直抒胸臆之辞,先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再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乃自然规律人所难免,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却又未能同享富贵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实是更为悲哀的。从泛说到特指,突出自己丧妻非同一般的悲痛欲绝之情。

本诗也同前一首一样如话家常,然平实中见功底,如颔联一“施”一“存”之矛盾做法,颈联梦中送钱的“荒唐”举动,将诗人对亡妻的刻骨铭心的怀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出来。

之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1]!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2]。

同穴窗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3]!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4]。

【注释】

[1]闲坐句:实即曹丕“既痛逝者,行自念也”之意。百年句:意思是说就算百年之多又有多少时间呢。

[2]邓攸句:晋代河东太守邓攸,字伯道,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身无子。时人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寻知命:将到知命之年。寻:将。知命:五十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潘岳句:晋代潘岳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所传。全句意为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3]同穴句:意谓死后即使合葬一处,但洞穴窅冥,也难望哀情相通。

窅(yǎo):深远渺茫。[4]惟将句:意思是不能安眠。传说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时男子无妻曰“鳏”。此处用此意,表示今后将长鳏不娶,实际上元和十年春续弦裴氏。未展眉:指韦丛生前一直过清贫生活,从未开心过。

【鉴赏】

首句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前两首诗所写之内容,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次句作了回答,因为纵使人活百岁,时间太少了。

颔联引用邓攸、潘岳两个典故。晋人邓攸战乱中舍子保侄,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何用,白费力气!

颈联笔锋一转,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但愿死后能夫妇同葬,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冷静思量,这仅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已,因而更加绝望:死者长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弥补。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自然引出尾联的无可奈何之句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亡妻表白心迹:我将永远地想着您,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痴情绵绵,哀痛欲绝,令人悲痛欲绝。

这是《遣悲怀》的第三首。写自悲,从现在写到将来,又从对将来虚无飘渺的幻想引出“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无可奈何之法,哀痛之真情浸透字里行间,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

行宫[1]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2]。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释】

[1]行宫:皇帝出行时的住处。[2]寥落:冷落。

【鉴赏】

这首诗中的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说,天宝末年许多宫女被“潜配”这里,与外界隔绝,一闭就是四十几年。这首五绝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抒发了同情之感。

首句点明地点,一座年久失修、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宫中庭园红花盛开,争奇斗艳。第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联系下句可知,原来她们是天宝末年幸存下来的老宫女。末句如一个特写镜头,但见几个白头宫女寂寞无聊,闲坐一团,正在回忆天宝遗事。全诗仅二十个字,便构成了一幅色调分明、人物跃然其中的绝妙图画。而且这个画面还能触发读者浮想联翩:年轻时花容月貌、娇姿艳质的宫女,无端幽居于与世隔绝的古行宫之中,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尽退,白发频添,往事岂堪回首!凄凉之身世,哀怨之情怀,盛衰之慨叹,皆在语句中。本诗另一手法是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红花色彩鲜艳,一般表现热闹场面,烘托喜庆气氛,但在这里却起反衬作用,盛开之红花与寥落的行宫相互映衬,突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盛衰之感;红花与白发对比尤为鲜明,表现了宫女们内心的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