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5800000118

第118章 李商隐(5)

【注释】

[1]莫愁堂:此指青年女子的居所。乐府古辞《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古代常将莫愁作为淑女的代称。[2]神女:宋玉《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原:一作“元”。小姑: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鉴赏】

这首诗表现一个独居深闺的女子如梦似幻的情怀,隐隐寄托了诗人个人的身世之感。

首联“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写环境: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她为何迟迟不能人眠?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是她长夜无眠的思绪吗?如巫山神女一样有浪漫的奇遇,过恩爱的生活,原来只是一场梦。至于这场梦是她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巫山云雨,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如梦似幻,我们无从得知。但现状很明显,她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本无郎”有孤单、寂寥、无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

颔联巧妙化用两个典故,融会了神话的传奇色彩和乐府的文化韵味,写得瑰奇迷离,摇曳多姿。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叫桂叶香”转以客观事物来影射主观感情:菱生水中,大风吹来,波起浪涌,激得菱叶翻飞,菱枝欲折;菱枝本柔弱,而风波“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纤如菱枝的东西,是经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势而为,终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谁会滋润桂叶,让其吐出馨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

颈联的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诗人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

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直抒胸臆:就算相思全无益处,仍不妨碍为相思而惆怅的情怀执著、狂放。明知相思无益而惆怅不已,实已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

本诗文笔清雅俊逸,神思跌宕,意蕴朦胧隽永,耐人寻味。

贾生[1]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

【注释】

[1]贾生: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才华横溢。

[2]宣室:西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即贾谊。贾谊因遭谗言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才调:才华格调。无伦:无比。[3]虚:徒然。前席:在座席上向前移动坐处。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撷取汉文帝与贾谊深夜促膝谈心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史实,替天下所有有抱负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包括他自己)不能为苍生社稷尽展其能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首句写汉文帝求贤若渴的姿态。文帝刚祭祀完毕,在未央宫前殿正室向那个被放逐长沙刚回来的臣子咨询,求贤之心非常迫切。

次句借汉文帝的口赞叹贾谊的才华,“贾谊的才华格调更加无可比及”,文帝的赞扬从侧面烘托出贾谊的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学识过人。看来贾谊深得文帝的赏识,我们应该为贾谊庆幸,得遇明君,有了施展抱负的空间。一二两句层层铺垫,极力渲染汉文帝的虚怀若谷、求贤若渴,真可谓君臣遇合的盛事。

从第三句开始,笔锋却陡转直下,“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如此虚心垂询、凝神倾听,原来并不是为国为民,而是追问鬼神的本原!一个才子的雄才大略不是用在苍生社稷上,不是为国家大事谋划、为百姓造福,而是去解答一些无聊又无谓的问题,实在是可悲、可怜、可叹。皇帝关心的不是苍生而是鬼神;皇帝的求贤,只是满足他自己的消遣。这样的“求贤”,太虚伪!贾谊有才,也得到皇帝重视,但其实他的才学还是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四两句通过强烈的对比,撕破了沽名钓誉的面纱,揭示了某些封建统治者所谓重视人才的本质。

诗中的皇帝并不局限于汉文帝,诗中的贾谊更是晃动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刘学锴语)。全诗内容跌宕起伏。诗人的讽刺非常犀利,但含而不露。

凉思

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1]。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2]。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释】

[1]槛(jiàn):栏杆,此指水边堤岸。[2]南陵:

唐时属江南道宣州,今安徽南陵。寓使:传书的使者。

【鉴赏】

清凉如水的秋夜,诗人思绪悠悠,有对远去的友人的思念,有秋风起万物枯的愁怀,有天涯飘零的悲凉,《凉思》正反映了诗人在秋夜的种种愁思。

首联写离别之长。客人离开时,水波还和堤岸平行,现在蝉已停止了鸣叫,清露挂满枝头。涨水时当是春夏,蝉休时已是深秋,霜凝寒露了,由自然景观的改变形象地说明朋友已经离去很久了。

颔联写思念之切。这一时刻,永远的思念还在我心头萦绕,我倚栏伫立秋风中,不觉时间已无声无息地流逝。诗人长久地沉浸在冥思苦想中,忘记了一切,足见其情丝之绵长,其愁绪之纷繁。

颈联写与朋友远隔万里,音信渺茫。“兼”,加上;“春远”,春天已离我们很遥远;“南陵”,是诗人今日怀思之地。北斗星远在天际,加上春天已离开我们很久远了,从空间、时间上形象地暗示朋友和诗人是天各一方。朋友不能相见,那就通通信吧,却迟迟不得友人的音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故?正是诗人苦思之处。

失去朋友的信息后,诗人陡生天涯漂泊的孤独感,数次根据梦中的景象占卜,揣测友人是否已把自己遗忘,怀疑自己误会他有了新的知交。这里的感情很微妙,怀疑故人有新交,又怀疑自己的怀疑是否正确。天气已经转凉了,人间也是人走茶凉、离久情疏吗?尾联隐隐透出诗人的失望和抑郁。

我们并不知道那个让诗人苦苦思念的人是谁,但我们从诗人屹立秋风中的背影,从诗中含蓄而浓烈的抒怀,感受到诗人的萧瑟与落寞。

北青萝

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1]。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2]。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3]!

【注释】

[1]入崦(yān):日落。《山海经》:“鸟鼠同穴山西南日崦嵫,下有虞泉,日所入处。入崦,谓日下山。”

[2]初夜:黄昏。藤:藤杖。[3]微尘:《法华经》:“譬如有经卷,书写大千世界事,全在微尘中。”爱憎:《愣严经》:“人在世间,直微尘耳!伺必拘于僧爱而苦此心也。”

【鉴赏】

诗题《北青萝》,一说有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这里指所访孤僧居住的环境在山阴险峻处,但也有认为“北青萝”指地名或其他。本诗通过访僧悟禅经过的叙写,表现了诗人想抛开人世间的一切爱憎。

首联写造访的时间和对象。残阳西下,层林尽染,光影变幻,踏着落日的余晖,到茅屋去拜访一位独居的僧人。诗歌一开始就渲染出温馨、迷离、古朴、清朗的氛围。

颔联写造访途中的风景。已是深秋,落叶遍地,寂静的山林哪里有人的影子,只有倦鸟归巢的啁啾,“鸟鸣山更幽”;清寒的雾气缭绕,润湿的山路层层叠叠向云深处延伸。走在这样幽深空灵的山林中,心便也变得澄澈纯净起来。

颈联写见到僧人。到达僧住的茅屋,已是黄昏,独自敲击的磬音在暮色中传得很远很远,诗人先闻其声,后见他悠闲地拄着一枝藤杖。僧的形象在诗中一直没有正面出现,而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侧面的烘托,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淡泊从容的孤僧形象已跃然纸上。

清幽雅静的深山,超凡脱俗的孤僧,让诗人顿悟生命的真谛。既然大千世界人如微尘,爱憎都是虚妄,还有什么看不开呢?诗人仿佛从现实的苦苦纠缠中得到了片刻的解脱。尾联借佛经的话意点出自己的感悟。

李商隐的诗常为世俗的名利得失苦恼,其实生活除了当官发达,应该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本诗正试图表明这一点。诗人也许并不曾真的抛却,即使是暂时地自我安慰,也反映了一种生命的豁达。这样的内容在李商隐的诗作中并不多见。诗中“残阳”对“初夜”,“孤僧”对“独敲”,非常工整;以“落叶”、“寒云”、“独敲”、“闲倚”写山林、孤僧,用词精当而形象鲜明,意蕴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