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5800000023

第23章 綦毋潜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荆南山(今江苏宜兴)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授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复授校书,终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家隐居。与王维、李颀、韦应物等人有诗唱和。王维称其“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他的诗多写隐逸之思,以其清秀风貌著称当时。《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1]。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2]。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3]。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4]。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5]。

【注释】

[1]幽意:寻幽探奇的兴致。偶:遇合,遇。[2]花路:这里指春花掩映的航道。[3]际夜:正值入夜时。南斗:星座名。[4]潭烟:江潭上的雾气。林月:初升傍林之月。

[5]生事:谋生之事,指仕宦。持竿叟:钓鱼的老头。

【鉴赏】

这首诗大概是作者即将归隐时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之处。作者通过对春夜泛舟溪上时所见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特别是仕途的极端厌倦之情。

诗的开首两句,写出了春夜泛舟的原因及其方式。他之所以泛舟是由于他的“幽意”,即他对幽静闲适之处的兴致。“无断绝”是说他本来就有“幽意”,而且持续到了现在。“此去随所偶”正是“泛”字的具体表现。“晚风吹行舟”,写得多么轻松、欢快。“花路入溪口”,作者怀着愉快的心情驾着小舟,穿行在春花掩映的航道里,不知不觉地到了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是写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说已经到了晚上;“转西壑”是说到了另一个景点之后抬头望天空的情景。“潭烟飞溶溶”是描写夜景。“潭烟”是指若耶溪上的一个水潭上的雾气;“溶溶”是夜色下雾气弥漫的样子。“林月低向后”,是说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的树木仿佛都随着月亮缓缓退去了。

诗人以夜月、春溪、花路、轻舟等意象,编织出了一个幽美、宁静而又迷蒙的意境。作者怀着“幽意”泛舟,也确实达到了寻幽探险的目的。山水是如此幽美,月夜是如此幽静。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月色中,诗人感慨的是什么呢?“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渺茫感和想超出尘俗的思想。

全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意境幽深。诗人因春夜泛舟而感到了山水月夜之美,由山水月夜之美而生感慨,可谓情景交融,余韵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