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5900000017

第17章

“悠悠梦里无寻处”:“悠悠”是忧思渺远不断的形象。全句的意思是:在忧思不断的睡梦里,也没地方去找他呀!因为不知“香车系在谁家树”呀。意思是愁还要继续撩乱我。

“泪眼倚楼频独语”七个字,塑造了四个形象:“泪眼”形容哀愁,“倚楼”形容远望,“独语”形容孤独、无可奈何,“频”形容念念不忘、不能自。多么精练的语言,又多么可见而耐人寻味的形象!“双燕”二句,出语多么清新,又有问又有答又有感,更是耐人寻味。但所写的,都是有闲者的闲愁,都是柔情似水的伤别离,拿现在的眼光看,这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的。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开头两句,假如容许插入几个字来加以补充,那便是:“(我在)尊前拟把归期说(与对方,不料)未语(之先),(她已)春容先(自)惨咽。”两句写的就是两人各自的心事和表情。这是一次既是生离、又如死别的饯行筵席。

就因为这样,他已经没有别的话好说了,只好转而感慨深沉地叹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人认为,人本身是个可以称之为“有情痴”的生命,情感是这样丰富,然而又这样脆弱,一提起离别,那愁惨就连天地都装不下了。这种丰富而又脆弱的感情,其实同风月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作为“有情痴”的人本来就具有的。

在这里,欧阳修朦胧地感到人生的缺陷才是痛苦的根源。

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这确实是一个严肃的社会命题。人怎么会产生这许多悲哀痛苦?那是因为违拗了人的美好意愿,人为地制造了人生的种种不平和缺陷。“此恨不关风与月”,是说眼前的风月美景并非引起人们痛苦的因由。这是强调人本身的情感作用。“风月”在这里不应解作儿女爱恋的事,而是风晨月夜或风月美景的意思。

下片的写法同上片一样,也是先叙眼前的情事,再由此推论开去。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他耳里听到的不是老一套的离别之歌,而是不知谁新谱出来的,但不管旧有的也好,新翻的也好,都没有能力慰解离别的人,反而增加了别离者的痛苦。那么,还是不要唱下去了。

于是他进一步提出了对于人的感情问题的见解。他认为既然人的感情是丰富的,又是那样地经受不起挫折和损害,怎么办呢?那就应该让感情充分地抒发,充分地加以满足,只有这样,人生才能觉得没有遗憾。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开头三句,写这少妇的生活环境:庭院里外有无重数的帘幕,帘幞外面又有杨柳,早晚时候杨柳上又堆着迷蒙的烟雾。“杨柳”两句就是形容“深深深”三个字。这女子被禁锢在这样一个和外面隔绝的家庭里;虽然是一个华贵的家庭,但是一个寂寞不自由的牢笼。“玉勒”两句写她的丈夫终日在外游荡,出入于歌楼妓馆之中。她家里虽然有高楼,可是望不见丈夫游冶的地方。

上片描写这少妇的生活处境,下片叙述她的心情:首三句写暮春景象,黄昏时候风雨交加,由于春不能留,引起人的青春迟暮的感慨。末了两句有几层意思:含着眼泪问花知不知道人的心情,这是她无可告诉的怨恨,是第一层;花不能语,是说不但人不能了解她,也得不到花的同情,是第二层;“乱红飞”,花自己也被风雨摧残了,是第三层;花偏偏又被风吹过秋千去,而秋千却是她和丈夫旧时嬉戏之处,更使她触景伤情,不堪回首,是第四层了。这首词虽然表面是写一个女子的苦闷,但它的寓意不限于此。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前半片主要写湖上春景,既有音响,也有色泽,引人遐思。“湖上朱桥响画轮”,开阔的湖面上横架一座鲜红夺目的飞桥。红,是暖色,点染了热烈气氛;朱桥之上又有绘着彩画的车轮驶过,朱桥、画轮两相衬托,色泽更加鲜明。一个“响”字,把隆隆的车轮声带入了画面,打破了平静,标志着在大自然迷人景色的吸引下,游人闯了进来。

“溶溶春水”,指春水在湖,碧绿深厚。春云自在蓝天上飘逸,春水自在深湖中荡漾,作者既爱春水,又爱春云,但并不平画直写其貌,而是把春水、春云凝于笔端,用一个“浸”字,一笔点活。是谁把春云剪下,浸泡在这深深的春水里?天上舒卷自如的春云是美的,春水中的春云倒影更加美。

“碧琉璃滑净无尘”一句,则是着意写湖面春水无波、碧绿滑净、晶莹无尘像琉璃一样。当然也只有净洁无尘,才能清晰映出天空的春云。

后半片侧重抒情,情景交融。“当路游丝萦醉客”,指湖边堤岸畅柳依依,游客从树下走过,常常要分开擦肩拂面的柔枝细条,这本是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笔下使用了一个“萦”字,就把垂柳人格化了,“萦”是萦绕,是个动态描写,“当路游丝萦醉客”是说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下摆动像一个热情的主人挽留在迷人春景中陶醉了的游客。“隔花啼鸟唤行人”句与前句描写的是同一心境,小鸟停在花树枝头婉转啾鸣,也像柳丝一样完全人格化了,隔着似锦繁花以悦耳的歌声引逗与呼唤着游人莫要归去。此时此刻的作者愿伴着春水、春云,以啼鸟垂柳为友,永远徜徉留连在滑净无尘的湖边。

“日斜归去奈何春”一句流露出作者的满腹惆怅,湖上景色虽好,怎奈暮色笼罩。好景不长,盛筵难再,总是人间憾事,作者也要无可奈何地回到自己已感烦倦的地方——喧嚣的人间官场中去了。

临江仙

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栏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前半片写楼外景。“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柳梢之外自是云空,轻雷自云空响起,夏日多雷,“雷”字点明时令;雷声甚轻,说明雨虽急而不暴。雨落池上,又是一番景色,直挂云空的雨线,把水天连成一色,烟雨迷蒙,千万条雨线在池面上催动了一片涟漪;作者在这里主要绘声,前句写雷声。后句写雨声:急雨潇潇,雨滴敲打着池里的荷叶噼噼啪啪;一个雨滴落下,荷叶托起了它,像翠玉盘里滚动着的珍珠;又一个雨滴落下,正砸在这颗“珠珠”上,马上破碎化作无数细小的水点向四面溅开;无数个雨滴落下,无数个破碎的水点不停地把荷叶敲打。轻雷隆隆、雨声潇潇、雨打荷叶的声音噼噼啪啪,这是大自然奏起的一支和谐的交响乐,作者用动衬托了词中人物心中的静。“小楼西角断虹明”,虹,往往在雨后初晴时出现。雨过天晴,在西边的天空上出现了一弯被楼角隔断了的彩虹,天上地下彩色通明。

在细致地描写景物之后,人物形象突现出来,“栏干倚处,待得月华生”,词中女主人静静地靠着楼旁栏干,等待着东方明月升起,望月思人,明月在这里象征着她所期待的人。

后半片写景从楼外引入楼内,穿针引线的是飞来的燕子,“燕子飞来窥画栋”,“窥”字用得极精巧,绘声绘色把紫燕轻捷的动作刻画得极细,它隔着帘幕窥看室内,那雕梁画栋上的旧垒是否还可以栖处?然而紫燕进不去了,女主人已经熟睡。“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玉钩在这里只是实指挂帘帷的钩子,不一定非是美玉雕成,“玉”字只是借辞藻以夸饰。簟,指竹席,夜色渐渐转深,放下了门窗上的帘幕,雨后的凉风不再吹进,编织着精致花纹的竹席又光滑又平坦。“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水精,即水晶,和上句“玉钩”一样,更可能是夸饰之辞。钗,是古代妇女簪在发上的一种头饰。作者并不直写女主人的睡意与睡态,而是采取了迂回手法,从侧面借景物以铺写。

蝶恋花

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开篇首句以反问语气出现,总提后面文字,“谁道闲情抛弃久”,谁说儿女柔情离我已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年到了春光明媚、春景无处不有的时候,撩人心绪的无端烦恼与伤感,便一如过去油然升起。“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朱颜”,指年轻人丰腴红润的面容;为了排解那一阵阵袭来的忧伤,对着春花举杯浇愁,越喝愁意越浓,直到一醉方休;天天如此,并不担心因嗜酒无度致使镜中红润的容颜日益消瘦。前半片写年轻人的春愁。愁因春起,赏花有愁,举杯有愁,对镜也有愁,家里处处都是愁。

“河畔青芜堤上柳”,每到春来,河边总长满青青芳草,河堤上的垂柳飘起长长的绿条,年年如此,亘古不变;这位年轻人的满怀惆怅也像青草、绿柳一样春来即长。“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是个倒装句式,实际上就是“为问何事年年有新愁”,意思是,请问为着什么原因,年年都有不尽的新愁?“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是结句,淡淡两笔勾出了一幅画图:东方的一弯新月正冉冉升起,天边平野一抹齐整的树林渐渐被暮霭笼罩,已经是外出的人们纷纷回家的时候了,这个年轻人孤零零地伫立在小桥上,傍晚的凉风鼓荡着他的衣裳。这是一个多么幽静的画面,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愁苦孤寂也到了极点。这后半片仍在写愁,不过是从家里扩展到家外,河畔青草、堤上绿柳蒙上了愁,天色薄暮更引起了愁,一人独立小桥还在品味着愁。

阮郎归踏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在春半到南园踏青的时候。“风和闻马嘶”,风和是愉快的感觉,“闻马嘶”是引起遐想的声音,“马嘶”是远行之马的叫声。因而有以下感慨:“青梅如豆柳如眉”,这是写景,也是表时,更主要的是表示春已半,且将暮,人不在的无可奈何的心情。“青梅如豆”,即花已落,结子如豆。“柳如眉”即柳叶已舒。都是内心的感觉:好景将尽。

“日长蝴蝶飞”,承上句,即偏偏这时白天又长了,无法消遣,而蝴蝶更双双偕飞,引人愈思念远人。

“花露重,草烟低”,花上有露,而且露已经重了;草上有了炊烟,(草已长高)而且烟也低了,这都是时已晚的形象。

“人家帘幕垂”,这也是所见,形容时已晚,自己也该回去了,可是远人在哪里呢?

“秋千慵困解罗衣”,原来主人公在这里,在后园里的秋千架上。“慵困”是没有精神、疲倦的形象,“解罗衣”是回到屋里要睡觉了,可是正在这时又看到:

“画堂双燕归”,自己住的美丽的屋子里,却有燕子双双飞回同宿了,这当然就又引起她思远人而愁苦了。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春半的一个黄昏;地点是由南园至寝室;主人公是思远人的少妇;事情是因到南园游春有感而思远人。抒发了思妇怀恋远人之情。“闻马嘶”是全词的关键。由闻马嘶联想到骑马的人,联想到自己的良人外出,于是展开了以下的心理活动。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垂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一年里的春光总共过了多少呢?屈指算来,眼下已经过去三分之二,进入暮春时节了。作者以数字人词,使人对时光的流逝更增加一种急迫感。“绿暗红嫣浑可事”,“浑”,在此作“全”、“都”解,是说暮春风光与初春自是不同,树上枝叶已从嫩黄轻笼变得枝繁叶茂,一片浓绿;盛放的红花,开得更加鲜艳。红花、绿树相映掩,这完全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然而,却有人满腹悯怅,深深地把自己关在春景之外,“垂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在那绿杨翠柳覆盖的、舒适的院落里,和暖的春风吹动了帘幕,里面有一个人,面容是那么憔悴消瘦。

这前半片词意是伤春日之迟暮,春光不能留驻,词中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尽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带出了几分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