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
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史达祖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它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不剪春衫愁意态”是说春天到了,该缝制春衫了,可是自己正处在愁绪萦怀的情态之中,哪有心思去做春衣呢!“过收灯、有些寒在”,已经过了元宵灯节了,但我感到还是有点寒意。是不是气候真的冷呢?显然不是:“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在朦胧细雨之中,即便是无人行走的小巷深处,即便在虚掩着门帘不见人影的门庭之前,早已有人在走街串巷叫卖杏花了。这意思是说,春意早来了,早已经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了。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春天已到,杏花已开。我却未著春衫,未感温暖。客观景物和个人主观感受之间大相径庭,差距很大。这是为什么?
“白发潘郎宽沈带”,原来是年龄太大了。潘郎已老,鬓发已白,肌体消瘦,沈带已松。已经不能和当年相比了。可是,一个人越是老,对年岁就越敏感。这就逼出了下一句:“怕看山、忆它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人老了,胡子眉毛都白了,连远山也不敢看,因为这山如黛眉,黛眉与白眉,黑白反差的刺激太大了。人老了,还不敢看革色,绿茵茵的草地,就像少女的长裙子拖在地上,这和“沈带已宽”、“不剪春衫”的形象对比,也太强烈了。人老了,还不敢看云烟,云烟使人联想到云鬓,当年的云鬓和眼下的白发相照映,也太难堪了。总之,远山、春草、烟光,使人容易联想到青春的活力和魅力,容易引起对青少年生活的回顾。“常记故园挑菜”,作者果真想起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想起了在家乡的生活片断。今天是正月十八,再过几天,就是二月二日挑菜节了。家乡的挑菜节多么令人神往啊!这一片,触景生情,很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意欲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所谓有感,正是有感于此。这和陆游的“犹及清明可到家”是同一含义。只是陆游说得明白,而史词写得含蓄一些罢了。
点绛唇
史达祖
六月十四日夜,与社友泛湖过西陵桥,已子夜矣。山月随人,翠菇分破秋山影。钓船归尽,桥外诗心迥。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西风定,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山月随人,翠蓣分破秋山影。”不说人在船上飘游,却说山月随人行动,这正是“我舞月徘徊”的写法,显得月如人意,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钓船归尽,桥外诗心迥。”夜已深,人已尽,湖亦静。然而作者的心并不平静。因为秋山的倒影太富有象征意义了,机敏的词人自然会联想起许多事,而且想得很远。所谓“迥”,就是远的意思。那么作者到底想了些什么?他“犹抱琵琶半遮面”,故意不说破,以便逼出下一片。
“多少荷花,不盖鸳鸯冷。”词人的视线从远山的倒影移到了眼前的荷花上来了。那荷花亭亭如盖,在萧瑟的秋风中抖颤,再仔细一看,荷叶下还有鸳鸯鸟冷缩成一团呢!乍一看,这一句是写景,似乎与“诗心迥”无关,实际上是紧接上文,写词人晚年孤独而凄清的心情。更有甚者:“西风定,可怜潘鬓,偏浸秦台镜。”正当词人低头凝视鸳鸯鸟的时候,西风停了,湖面水平如镜,在皎洁的月光(十四日夜)下,他猛然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一个白发苍苍的头影,词人的心情真是感慨万分:想当年,我风采翩翩,犹如潘郎。
三姝媚
史迭祖
烟光摇缥瓦,望睛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作者在开头写的是深巷人家户外的春景。“缥瓦”和“晴檐”,暗示如今又看见那女郎的住宅。“柳花如洒”,说明这是暮春天气。这是倒叙法,先写自己重新回到杭州,马上就访寻这位女郎的踪迹。
接下去就转入妆楼内景。“锦瑟横床”,是那女郎的遗物,也是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乐器。看见这件乐器,于是一连串的往事,都一一兜上心头。
“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他想到自从两人分手以后,她再也不接近任何客人,只是独个儿守着这寂寞的深闺,整天发呆。许多前尘影事,一幕一幕在眼中重现,每一想起那些往事,再对照目前的情景,她就禁不住流下眼泪。因而,锦瑟的弦卸下来了,她再也无心弹奏了。
“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王孙”是作者自比。他继续在想:她同自己分手以后,连屋子也懒得出去,常常做着缭乱的梦,好像他又来到自己门前,她已经听见了马叫。可是每次醒了过来,都发觉那只是虚幻,那些梦无非是往日生活的复现罢了。她如今只有在梦里才能重温那段过去的爱情了。
“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她是要强的人,在别人面前,她不愿说出自己的满腔心事。可是别人都说她瘦得不成样子,她还给自己勉强辩解。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他再想起从前同她曾经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那时候,在翠色的帷箔里,点起明亮的灯烛,夜色正深。她枕着他的肩膀,曼声唱着……而现在,只剩下无限怅惘。
“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画面又转回到眼前。回到杭州,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她的下落。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她原来带着无穷的怨恨,像一朵无主的闲花,在本来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永远凋落了。
最后,他只好向她的在天之灵默默起誓:“我要把你的模样永远描绘在我的心坎里,永远纪念着你!”词里的“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不是真要请人画一幅肖像,无非是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罢了。
满江红书怀
史达祖
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思往事,嗟儿剧。怜牛后,怀鸡肋。奈棱棱虎豺,九重九隔。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值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
“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这是激愤语,是南宋腐败官场的真实写照。“好领青衫”指官服,唐宋时期指地位较低的文官。史达祖在韩佗胄手下为吏,自然只能著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是说完全不是凭自己的学问和才干得来的。也就是说真正有学问、有才干的人,连一个地位较低的文官还得不到呢!那么从哪里去得到“好领青衫”呢?自然是通过科举以外的各种门径了。他自己呢?“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他是靠可怜的命运的苦心安排才得此微官的。“造物”,指命运。“思往事,嗟儿剧”,回想自己的过去,真像小孩子作游戏似的,太天真了,太幼稚无知了。既然“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我何必为一区区小吏去求人,花费自己许多心力呢!以至落了个“怜牛后,怀鸡肋”,进退两难的下场。“牛后”,谓屈居人后,俯仰由人。
湘江静
史达祖
暮草堆青云浸浦。记匆匆、倦篙曾驻。渔榔四起,沙鸥未落,怕愁沾诗句。碧袖一声歌,石城怨、西风随去。沧波荡晚,菰蒲弄秋,还重到、断魂处。酒易醒,思正苦。想空山、桂香悬树。三年梦冷,孤吟意短,屡烟钟津鼓。屐齿厌登临,移橙后、几番风雨。潘郎渐老,风流顿减,闲居未赋。
第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暮色笼罩下的水乡泽国的苍莽景象。“暮草堆青”为近景,“堆”字,见出了草之繁茂、浓密,又显示了水边草地的风貌。“云浸浦”为远景,写出了水天相连的奇景——远处的白云与浩渺的水势相连,仿佛已深深浸入到一望无际的水边。下片主要描写故地重游后生发出来的无限感慨“酒易醒,思正苦”承上“断魂”而来。正因为有愁,才以酒来浇愁,以醉来忘忧,但酒只能使人暂时忘却忧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醒来之后,悲愁之思仍然苦痛地折磨着自己,萦绕心间,使人耿耿于怀。“屐齿厌登临”,“屐齿”指木屐,以木为底,底装有齿,以备登山之用。古人游山多用之。“厌”有两意,一为满足,一为厌倦,这里为后意。“登临”,指登山临水。全句意为对登临山水产生厌倦之情。为什么呢?实际还是对上片的一种解释,因为“登临”不但未能为人带来欢乐,而且触景生悲,触物伤情,给人带来无限伤感,可知是对上片“怕愁沾诗句”的一种深化的解释。“移橙后,几番风雨”融化杜甫“细雨更移橙”的诗句,是对时序变化、光阴流逝的感叹,与下句“潘郎渐老”呼应。潘郎,指潘安仁实际指作者自己。潘安仁,西晋武帝时人,他的《秋兴赋》曰:“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斑鬓髟以承弁兮,索发飒以垂领。”可与这两句相对照。“风流顿减”承上句“渐老”而言,“风流”指风韵,又指人的风度,犹指人豪迈杰出的气质;“顿减”,突然减少。时序节令的变迁非但使人生理上渐渐衰老,而且可使人精神上发生深刻的转变,实际又参寓着作者对宦途生涯的无限感喟在内。
秋霁
史达祖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冉冉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开首三句,总写秋景,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悲凉的情调。江水、柳、荷为眼中之景,“苍苍”两字写出了水势的浩淼盛大,而柳、荷本为物,无所谓“倦”与“愁”,但在词人看来,它们在秋天悲凉气氛的笼罩下,似乎也有了一种既疲倦又愁闷的感觉——诗人的心情,通过柳、荷等自然景物得以充分抒发,而柳、荷等景物,又借助词人之所感,充满了生命力。第七句,“故园信息。”一句顿住,实蕴含无数感情在内。渐行渐远,回望故园,希望得到家乡的信息,因此也就自然联想到故园秀丽之景色。第八句:“爱渠入眼南山碧”,为想拟之词,“渠”,吴方言指称之词,即对称“你”。写家乡可爱的景色。“上国”与“故园”同意。下片承“未归”而起,首句再点节令。“瘦骨临风”,写其自身。“瘦骨”指自己削瘦的身体,与“风”连写,更为全词涂上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与词人此刻悲苦情绪融合无间。深夜驿亭本是一片死寂景象,惟有阵阵飒飒秋风之声,呼啸而过,打破这孤寂的景象,为深夜驿亭增添了一种荒凉冷漠的色彩,写出了秋季驿亭的特有景象。“露蛩”句承“秋声”,是写秋季特有的生物——蟋蟀。
“年少俊游”句以下为忆往之词。大抵人在孤独寂寞时,最易想起往时热闹场面,词人也不例外。“年少俊游”指年青漂亮的游伴,“浑断得”意为完全断绝了音信。下四句实际为倒装句法,在意思上,后两句应放前,前两句应放后。
烛影摇红
高观国
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征鸿相唤著行飞,不耐霜风紧。雪意垂垂未定。正惨惨、云横疏影。酒醒情绪,日晚登临,凄凉谁问。行乐京华,软红不断香尘喷。试将心事卜归期,终是无凭准。寥落年华将尽,误玉人高楼凝恨。第一休负,西子湖边、江梅春信。
首六句是写登临时的所见与所感。放眼眺望,但见江水涨至与岸相平,这通常是船只开行的时候。远处几家村庄隐约可见,江面上归舟落帆,冷雾凄迷。此刻耳际又听到鸿雁鸣声,似乎在呼唤同伴要顶住凄紧的霜风,保持原来的行列,不要掉队散失,成为“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白居易《旅雁》)的孤雁。天际云层重叠,云影交映,是个“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蝶恋花》)的欲雪天气,使人格外感到孤独凄凉。
“酒醒”三句,进一层点出酒醒登临后处处牵动愁肠。“别浦潮平”,使他忆及当年与伊人相别南浦,登舟远行的情景,“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林逋《相思令》)那种依依难舍之情,至今难以忘却。而雁群相呼,又使他自伤在人生途中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鸥鹭苦难亲,增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朱敦儒《卜算子》)“谁问”两字,道出自己无处倾吐如同孤雁一般的遭遇,由此过渡到下片对往事的回忆。
下片“行乐”两句,追想在京师临安的乐事。“软红”句,可借刘辰翁词中语说明之:“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萧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宝鼎现》)“软红”、“香尘”,都是形容临安的繁华。“试将”四句,是说思归之心甚切,几次占卜归期,总是没有个准信。如今一年即将逝去,预计的归期又将落空,使伊人含恨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以致陷入深深的苦思之中。
结末又转入回忆。念及当年早春临别之前,携手同游西湖之畔,千树梅花,玉雪照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