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6000000005

第5章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

盍西村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盍西村的小令现存十七首,其中有两组分别题为“临川八景”及“杂咏”的组曲,共十四首,可见他对组曲这种形式的喜爱。本篇咏临川元宵节的水上灯船。在众多描绘元宵热闹景象的作品中,其选材比较新颖,写法也别具一格。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起处大笔渲染,总写元宵灯节盛况。“万家”、“十里”,从广阔的空间背景上描绘出倾城出动,人流如潮,灯火闪耀,光辉照映的盛大场景。一个“闹”字,不仅烘托出灯火的繁盛,色彩的缤纷,而且传达出一种喧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春桥”是江岸观灯的最佳地点,也是灯火人流集中之处,它和“十里光相照”正构成一个点、面结合的滨江长街的元宵灯节胜境。灯火倒映江中,随着水波闪动变幻,真是美丽可爱的良宵啊!就在作者热烈赞叹“万家灯火”的人间胜境之际,“波间涌出蓬莱岛”,在江面上仿佛突然涌现出一座蓬莱仙岛。这句是写灯船,但写得新颖不落套。由于是在夜间,这茫茫江面上浮现的辉煌璀灿的灯船确实给人以宛如海中仙山楼阁之感。它以虚托实,以幻写真,生动地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惊讶赞赏、疑幻疑真的感受。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结尾三句,续写灯船的热闹景象;香烟缭绕,随风飘扬,笙歌齐发,热烈喧闹。这袅袅香烟与悠扬笙歌似乎要飘然而上,飞绕天上的玉楼。前两句是写实,后一句则由实入虚,导入想像中的天上宫阙,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目接耳闻灯船上热闹景象时的感受,全篇也就在幻觉般的境界中结束。

这首小令写江中灯船,却先写江岸的万家灯火,以岸上衬托江中,以人间胜景衬托幻想中的蓬莱仙境,构思新巧。描绘元宵盛况,特意选取了闹、照、舞、翔、涌、乱飘、喧闹、飞上等一系列具有跃动感的词语,着意渲染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加上句句押韵,韵密节促,更加强了这种欢畅的感受,传出了跃动的心潮。

〔越调〕小桃红

盍西村

客船晚烟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本篇系“临川八景”组曲之一,描写了临川江湾一带船上人家的生活情景。

开头两句写江湾美丽的自然景色:缓缓流动的碧云,笼罩着清澄的江湾,阵阵沁人的香味,传遍了东西两岸。这两句似从贺铸〔青玉案〕词“碧云冉冉蘅皋暮”之句化出,而词写得含蓄蕴藉,曲则比较发露。绿云,即贺词“碧云”,亦即题内“晚烟”,指日暮时分的云彩。一“锁”字将碧云笼罩下的这一角自成天地的江湾更鲜明地凸现出来,使人感受到它那优美而静谧的气氛。词中只用“蘅皋”暗点芳甸的幽香,以兴起美人不来的惆怅;而曲里却用“香彻东西岸”加以渲染,以兴起下文的“欢欣”。因而所写景色虽大体相同,给人的感受却有别。

接下来两句,由自然景色转向人事,写江干人家听说减税消息后的欢欣:官家的课税今年只按九分征收,能减一分课税,对于难以卒岁的村民来说,已算是难得的大喜事了!“厮追攀”,意谓亲近友好地招呼、聚会。

紧接着,“杯盘不干”等句,将“厮追攀”的轻松欢悦气氛推向顶端。“杯盘不干”,回应开头的“香彻”句;而结句却出人意料地在无限欢欣中淡淡道出:“忘了大家难。”这个结尾,似不经意,却耐寻味。它透露出,所谓“厮追攀”,“杯盘不干”、“欢欣无限”,不过是在暂时的喘息中姑且作乐而已。相对于去年、前年,“今年”也许暂可温饱,但“大家难”的日子却是常事。眼前“杯盘不干”的“欢欣”只不过让人暂时忘却过去和将来的艰难而已。“欢欣无限”的另一面,正是无限艰辛。

传统的“八景”、“十景”一类题咏,向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很少涉及人事,更少触及民生疾苦。这首题为“客船晚烟”的小令,却一反陈套,着重写船上所见村民生活情景,并且在风俗画式的描绘中,透露出淳朴的村民在暂时温饱与欢欣后面的艰辛,取材、用笔都有新意。开头写自然界的优美景色,正成为村民艰辛生活的反衬;结处重意轻点,反而更耐寻味。

〔越调〕小桃红

盍西村

杂咪

杏花开候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盍西村的〔小桃红〕《杂咏》八首,内容或叹世,或写景,或歌咏爱情,似是用同调信笔题咏,无统一主题的即兴之作,故统称“杂咏”。本篇写春雨落花时节的生活情趣,写得潇洒脱俗,曲折如意,颇具新趣。

吟咏春景,每多以热情赞美及正面歌咏起笔。紧接着,“红雪飞来满芳径”,却又反折而出,往上一扬。因为春雨连绵,纷纷开放的杏花又在雨中纷纷坠落,布满了小径。这句所写的景象,本易给人以残败凋零之感,但在作者笔下,却显得极富美感和情致。关键就在“红雪”这一新颖的意象上。李贺的《将进酒》诗,有“桃花乱落红如雨”之句,白居易《同诸君携酒早看樱桃花》诗,则有“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句。这里则取李诗“桃花乱落”与白诗“红雪”意兼而用之,将片片纷飞的杏花喻为“红雪”。红与雪,本不相容,但杏花之色泽红艳,其飘落又如雪花之纷飞,故有“红雪”之自然联想,这正是所谓“无理而妙”者。与此同时,句中又用“飞来”状杏花之飘落,使它的形象飞动,生气盎然;用“芳径”状布满落花的小径,更增鲜妍的色调。全句即因“红雪”、“飞来”、“芳径”等意象的组合,而显示出杏花飘飞陨落的动态美感。此处景似乐景,然落红满径,毕竟隐藏着春光无情逝去的淡淡惆怅与遗憾,唯含而不露,意余象外,更见其妙。

“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由于“红雪”飘飞,令人产生一份惋惜流连的心理,故不由自主地“问春莺”。春莺即黄鹂,这“问”,无非是痴情痴想,类似“泪眼问花”,本不必究其问什么。而春莺面对此景,似亦无可奈何,只能“无语”相对。此时风虽方定,而落红早已满径了。这两句又向下一抑。

“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结尾三句突然转折,由以上淫雨无情,落红无情,春莺无情,春风无情,突然转写唯人“有情”。多情的歌女,在夜凉人静时分,唱起了美妙的歌曲,歌声响彻了醉翁亭。这歌,是惜春之歌,也是珍重人生之歌。对寻春而不得的多情诗人——醉翁,此时真是最大的安慰。“醉翁”,本欧阳修自号,用在此处,当指作者自己,而隐含“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回头再看前面极写风雨、春莺无情,原来都是为衬托“小蛮有情”的。这首小令,由淫雨之阻不得游园之憾,写到风定入园、落红惜春之叹,再转到美人良宵之乐,总的抒情线索,则是由无情写到有情。虽一波三折,却自然合理。作者在表现感情的扬抑变化时,听任感情的自然流动作转折跳跃,处理得干净利落,绝无拖泥带水的叙述交待,读来别有一种转折如意、潇洒自如的风调。

〔越调〕小桃红

盍西村

杂咏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元人散曲集《梨园乐府》收盍西村以《杂咏》为题的〔小桃红〕曲八首,这首列第四。八首曲不是统一的题材,看来列第一、二的属于叹世感时的作品;三至八首风格、内容相近,尤以三至七首与许多咏春夏秋冬四季的曲子格局手法相似,从春咏到秋。这一首咏的是暮春。

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应不同节候而开。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花的荣滋,花的凋残,这一切往往使感情丰富、对时令特别敏感的诗人们生出无限感慨。“海棠过后到蔷薇”,海棠、蔷薇都是美丽的,诗人本无所爱憎。但蔷薇比海棠开放略晚,海棠绽蕊,还是春意盎然;而蔷薇着枝,便是春色将残了。“开过”、“到”两词透露了抒情主人公对时光流逝感伤的信息。下句“春色无多味”就进一步说明由于春的逝去,大自然已经失去它的魅力。春的消逝固然可惜,但是“无味”的感觉主要还是来自抒情主人公自身。文人多情,无端地也会见花落泪,但本曲的主人公却并非如此。“争奈新来越憔悴。”“争奈”,岂料之意。他近来愈加憔悴,出乎他的意料,更非他的意愿,然而内心折磨的确使他日趋瘦损。他究竟有什么苦痛?曲的上半没有透露。可是以下一转,主人公表示了他的一个愿望:他希望有人能将小庭深院的“疏帘”卷起来,“重门”打开,他要看那在春风中比翼翱翔的双双燕子。可是这事“教他谁”去做呢?心事是不能道破的。这时一个小丫环果然这样做了。她将“疏帘卷起”,“重门不闭”。呀,这小丫环是知道我的心意了吗?也许并不。同时它也启发人的思考:主人公的愿望是美好的,合理的,却为什么得不到呢?原来他是生活在“庭院深深深几许”、“帘幕无重数”的环境之中的。那么“他”就应该是“她”,是一位锁在深闺中的女性了。这样,她的苦闷,她的追求,也就完全可以被我们所理解和给予深深的同情了。

这首曲没有多少描写铺叙而是直抒胸臆,但又婉曲深致而不直露,风格颇类李清照。其所取意象,也使我们联想到那首著名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盍西村小令大多为写景之作,而且色调明丽,情绪欢快,且多为直接抒写自身闻见和情感。这首小令却摹拟一位女性的口吻,写她的生活和内心,表现了一些压抑和怨慕之情。因此与他作相较,在统一的风格中,这首小令又是别具一格的。

〔越调〕小桃红

盍西村

杂咏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宋词常写庭院、闺中和市井,元曲却多写山水、田园和村居;宋代士大夫文人虽兴禅悦之风,却仍身在庙堂之内;元代达官贵人虽居高位之上,却向往着隐居生活。此曲便是一首寄情山水、乐道隐居之作,《太和正音谱》称盍西村之曲“如清风爽籁”,所评与本篇颇合。首句“绿杨堤畔蓼花洲”,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绿杨、蓼花,随处可见,但一写堤畔、一写洲,傍水而更得生机,绿柳与红蓼相映,美景与野趣顿现眼前。次句“可爱溪山秀”,着意点明景色之美,且将目光从近处的绿杨堤、蓼花洲纵送至远处,水色山光成为杨柳、蓼花的美丽背景。不是弄晴的羌管,不是款款的菱歌,而是渔人为求生计,驾舟向湖水深处,去夜捕鱼虾。这捕鱼小舟,冲破了湖水的平静,也冲走了作者与读者心中浅浅的哀愁、微微的怅惘。在这渐归沉静而又涟漪微动之时,随着情绪的振起,抬起的目光从低处的水移向了高处的天:只见夕阳的余晖之下,乱云未收,残霞似锦,妆点洞庭秋色,一片茫茫,无际无涯,与湖波相映,更加美丽、壮阔。

盍西村在这支小令中,不仅倾注了热爱自然、钟情河山之意,而且以善作丹青的妙手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的风景画。除了由近及远、以动破静外,还犹如倪云林之画,“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趣”(恽南田语)。他写洞庭秋色,并非广为铺排,而是寥寥几笔,即得神髓。而且,曲中不是幽寂荒寒的“意态萧然物外情”(黄公望《题倪云林画》),明丽之中,透出作者对湖光山色的挚爱。他笔下的洞庭烟水,虽不似王勃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那样善作点染,但也不带有渔舟唱晚之逍遥与雁阵惊寒之萧瑟,曲中的渔舟凌波而去,较之王勃唱的“响穷”和雁阵的“声断”,岂非更见生命力?而“乱云不收,残霞妆就”,虽不及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那样工丽,但李词二句以景色之好反挑出人事已非,可谓无比凄怨,而此曲中以二句“妆就”“一片洞庭秋”的同时,也托出了心中的欣喜、热爱,虽未言情而情从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