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21566000000087

第87章 张可久(1)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通过感慨历史的兴亡盛衰,表现了作者勘破世情,厌倦风尘的人生态度,和放情烟霞,诗酒自娱的恬淡情怀。

起首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千古”是“思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

“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密植树木花草。“吴宫”:

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名馆娃宫(包括响屉廊、琴台等),后被越国焚烧,故址在苏州灵岩山上。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李白诗:“吴宫花草埋幽径,近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可证。“楚庙”:即楚国的宗庙。楚国始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后又迁于郢(今江陵)。三句用鼎足对,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数间”以后诸句,写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投老”:即到老、临老。“松花”:即松木花,可以酿酒。“茅舍”、“村家”、“山中”,既缴足题面《山中书事》,又突出隐居环境的幽静古朴,恬淡安宁:这里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而有青山白云、沟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归宿。“藏书”、“酿酒”、“煎茶”,则写其诗酒自娱,旷放自由的生活乐趣。

此曲较小山多数典雅清丽之作又异:一是风格更近于豪放一路,二是语言也较浅近直朴,未用典故,直抒胸臆,不留余蕴。结构上则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写勘破世情而生倦,倦而归山卜居,居而恬淡适意。感情亦由浓到淡,由愤激渐趋于平静。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次韵”,和人歌诗并依原诗用韵次序之谓。此曲系和何人之作,已不可知。它写诗人在暮春傍晚中来到昔日送别之地,而伊人不在,于是触景生情,睹物感旧,表达了一腔绵绵离恨和惆怅。

“萋萋”二句写眼前景物引起的离愁。“萋萋”是视觉,状草之茂盛;“芳草”是嗅觉兼视觉,散发芳香的春草。“萋萋芳草”,年年复生蔓延,人力除不断,野火烧不尽,恰似离人心中的愁恨难以排除,触而复发,不断滋长。

“短亭”三句折入对昔日离别的回忆:那短亭饯行时举杯相劝的别酒,那平湖中比肩分袂时的画舫,那系在垂柳之下载我离去的青白杂毛的骏马,以及那折柳送行的情景,至今仍宛然在目,历历如现;短亭、平湖、垂柳依然犹在,而伊人无迹了。“一声”三句,既是眼前实景,又是作者由回忆转入现实的音响媒介,是视象也是听觉。叠用三个数量词,不仅对偶巧妙,音律上亦造成反复咏叹,回肠荡气,而意境上亦尤具匠心:表明多种音响的再三催促警醒,才把沉醉于回忆中的诗人拉回到眼前现实,足见其回忆寻觅之久,沉湎眷恋之深;而“夜雨”、“东风”,又为下文“桃花吹尽”伏根。

此曲结构曲折别致,由眼前之景折人昔别回忆,由啼鸟风雨唤醒又转回眼前写实。虚写昔别之柔情,以反衬今日离恨之分量;时空跳跃,感情跌宕;虚实相生,疏密有致;转折过渡伏应,皆极具匠心。通篇除“愁”字和“佳人”一句,余皆作景语,然浓情密意,无不隐寓其中,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品》)者也。又多化用诗词典故,熔铸无迹,却能脱胎换骨,于此可见其雅丽风格之一斑。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雪中游虎丘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虎丘山在今苏州西北郊,是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吴王阖闾葬此,三日而虎踞其上,因称之为虎丘。此曲通过写雪中虎丘胜景而发兴亡遗恨、和文人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悲怨之情。

全曲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冬季虎丘的动人景色,是第一层。首二句用拟人写梅花,说梅花真像美女真真的容貌一样迷人,多情地顾盼、挽留着我倚靠阑杆观赏。真真,典出《太平广记·画工》,云唐代进士赵颜得一美女图,甚喜。画工告诉他:此女叫真真,若昼夜呼其名,至百日必应声而出。颜如其言,至时果然活现,颜遂与之婚。越一年,生一子。至二岁,友人告颜:其女乃妖所化。颜遂疑而欲杀之。真真泣诉己本南岳地仙,言讫携其子回到画上。从此画上便多一孩子。第一层皆紧扣题面“雪”字,雪中的梅花,雪晴的天气,雪中的松腰,雪中的泉眼,描绘出一幅玉洁冰清的虎丘冰雪图。

六七八三句为第二层,抒发人世沧桑、兴亡遗恨之感。春秋时吴王阖闾曾派专诸刺僚而自立,曾用伍子胥屡败楚兵,攻陷郢都,可谓显赫一时……然而,无情的历史长河,把这些风云人物都变成一丘黄土,只有青山长在,千古不朽。

结尾三句是第三层:抒发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悲愤之情。作者一生沉抑下僚,以路吏转民务官,后又作典史。此曲由触景、怀古、伤今,分别写雪中游虎丘之所见、所感、所叹,脉络清晰,章法谨严。用典较多而皆恰到好处;遣词考究,而皆清丽自然;写景中比拟尤见个性,以美人拟梅,以腰、眼人体器官、部位拟松、泉,皆各臻其妙,生动传神。风格确系“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太和正音谱》)。其炼字炼意,真达到“瘦至骨立,血肉销化俱尽,乃炼成万转金铁躯。”(《张小山乐府序》)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这首小令写作者客居吴江时凭吊古代三位高人隐士遗迹,自伤坎坷失意、前途渺茫、知音难觅、皓首穷途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

头二句写景。“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也。”(高启《姑苏杂咏序》)“空蒙”:形容雨中雾气迷茫。谢脁《观朝雨》:“空蒙如薄雾。”中间六句由怀古而自伤。莼,即莼菜,一种多年生水草,其嫩叶可以做汤菜。《晋书·张翰传》载:吴郡人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范蠡”:春秋时越国谋臣,佐越王勾践灭吴成霸后,知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史记·货殖列传》)“茶灶”:烹茶用的小炉灶。“龟蒙”:即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二郡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后以高士召,不至。”(《新唐书·隐逸列传》)以上三人,张、陆皆吴人,范蠡则由姑苏入“五湖”(今太湖),故吴地后人建“三高祠”纪念他们。

此曲以景起以景结,中间怀古伤今,感情由弛渐张,由淡趋浓,结尾直令人凄然欲绝。对偶工巧而修辞又极变化之能事,按〔人月圆〕曲律共四韵,首韵两句为领;领鼎足三韵,每韵又各作鼎足三句对。本篇正是如此。首二句总领,以下九句为三组鼎句对,用三典、设三问、摹三景,跌宕变化,摇曳生姿。古今人我之事,行藏穷达之状,皆历历如绘。又能于清丽华艳之中兼豪辣灏烂之味。《词林纪事》举此曲为例评曰:“孰谓张小山不如晏小山耶!”颇中肯綮。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吴门怀古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这是一首在吴门写的怀古曲。吴门就是苏州,春秋时代吴国曾在这里建都,故名。但曲的内容并不全是怀古,也夹杂着作者向往归隐的思想。

开头两句,描写虎丘景物。“山藏白虎”,包含着一个关于虎丘来历的故事。相传:吴王阖闾死后葬在山下,经三日,“白虎蹲踞其上,故名虎丘。”(见《越绝书》)“云藏寺”,说的是虎丘山寺的风光。虎丘山上有一座禅寺,唐时改名报恩,宋时改名云岩(后来康熙又改名虎阜),但一般人都叫它做虎丘寺。据记载,宋时寺院规模宏伟,梵宇琳宫,宝塔耸霄,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

“洞庭归兴”三句,写作者触发的遐想。“洞庭归兴”,借范蠡功成隐退,泛舟太湖之典。洞庭,指东、西洞庭山,在苏州西南太湖中,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四季花香,四时果鲜;洞庭红橘,尤为有名。作者在这里浑然无迹地连续暗用了三个典故,不仅切合怀古之题,而且写出了洞庭之美,表达了他想要归隐的思想。他一生屈居下僚,这种思想是时常在他的心头萌动的。

最后三句,承“吴王花草”句而下,进一步感慨兴亡。相传越王勾践用太夫种之谋,献美女西施与吴王夫差,夫差于灵岩山上建馆娃宫以贮之,日夜寻欢作乐,后遂为越所败,身死国亡。作者用月夜乌啼的凄厉来渲染西施的亡吴之恨,深得辛弃疾“啼鸟还知如许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遗意,深化了“可人怜处”的兴亡之感。

这首曲,从“吴门”这一特定环境出发,以怀想春秋时代吴国的事迹为主,兼及白居易与苏东坡,主次分明;还抒发了隐居的思想。作者让这些内容与景物描写相结合,不论写哪个人物,什么思想,都紧扣写景,因此,可以说是一首情景俱胜的作品。

〔黄钟〕人月圆

张可久

春日湖上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这是张可久春日寓居西湖时写的一首抒情小令。“昨宵入梦”三句为叙事,是说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昨天晚上进入到自己的梦境来了,但她现在却不知在什么地方。幺篇沿着前篇的情感之流继续发展。“门前朝暮”三句,叙述那段时间的生活:朝朝暮暮同自己相对的,只有“秋月”与“春潮”而已。多么寂寞,多么无聊!然而还不止此,“秋月”而曰“无情”,“春潮”而曰“有信”,这就增加了数倍的感伤色彩。“看看憔悴”三句,结合暮春景物特征,借“飞花”与“残柳”,喻心绪的惆怅,形容的憔悴。“飞花”无定著,像心境的摇曳不定;“残柳”有亏缺,像双眉的皱损败残;这说明作者很善于形容。

这首曲,借暮春景物以抒发怀人的愁思,重在抒情而不是写景,而在情感的表达上又显得形象而含蓄,体现了张可久散曲典雅蕴藉的风格。

〔正宫〕塞鸿秋

张可久

道情

直钩曾下严滩钓,清风自学苏门啸;蜜蜂飞绕簪花帽,野猿坐守烧丹灶。扁舟范蠡高,五柳陶潜傲。南华梦里先惊觉。

这首小令以“道情”为题,借以抒发作者隐居乐道情怀。

头两句借用两个典故,以表明诗人愿效法严子陵和孙登那种与世无争的高雅逸致和啸傲山林的不同凡响。东汉严光字子陵,尝与刘秀同学,后刘秀建东汉称帝,严光遂变易姓名,身披羊裘到七里滩隐居垂钓。(见《后汉书·严光传》)后人遂用“严滩”、“严濑”等表示不慕官爵的隐居生活。

三四句写山中修炼,全真养性的逍遥乐趣。诗人想像在幽壑林泉中独结茅庵,隔绝红尘,赏春花秋月,观闲云流霞,听松风鸟鸣,日与蜂鸟猿鹤为伴,也并不寂寞:帽上插着山花,蜜蜂飞绕头顶追逐相戏;野猿似解人意,代主人坐守炼丹鼎灶。这里没有蜂衙蚁穴的喧嚣,没有尔虞我诈的纠缠,没有宦海风波的惊恐,也没有世俗礼法的拘束;俨然世外桃源,一片神仙境界。

五六两句赞美范蠡、陶潜鄙薄名利的高风傲骨,寄托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以越王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乃乘扁舟,变名易姓,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及《吴越春秋》)后人常用此事来称道功成身退、浮云富贵的高节。“五柳”:陶渊明为彭泽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去官归家,门前种五株柳树,并以五柳先生自况。(见萧统《陶渊明传》和陶潜《五柳先生传》)这两句的“高”和“傲”,实互文见义,皆褒美范、陶二人的高风峻节和傲岸精神。

此曲用了五个典故,同是赞美隐逸,然又各有侧重,而无重复累赘之感。严光与孙登皆终生隐逸,但光重点在藐视皇权,拒不受诏,而登重点在预知几微(曾戒嵇康,康不能用,后果遭祸),不同凡响;光有妻室,乃人间隐士,登乃“真人”,似带几分仙气。范蠡重在功成身退,故日“高”;陶潜重在不可折腰,故曰“傲”。凡此皆能从各个侧面铺叙隐居乐道,而用词十分准确。又全篇除结句奇句外,其余偶句皆对仗工稳,体现了小山的词风雅化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