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河南巩义)。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武则天时代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做过兖州司马、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青少年时期度过“读书破万卷”的生活,并南游吴越,北游齐赵,结识了诗人李白、高适等。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在洛阳应进士不第。天宝五年(746),他至长安,时值李林甫斥天下士,第二次应“制举”又失败。天宝十年(751),他给唐玄宗献《三大礼赋》,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管兵甲器杖及门禁锁钥)之小官职。这年冬,安史之乱爆发,经过流亡、被俘、出逃,只身奔赴唐肃宗(李亨)驻地凤翔,任左拾遗。不久,因上书营救被罢相的房瑁,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秋,弃官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再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入蜀,卜居成都草堂。代宗宝应元年(762),蜀中军阀混战,又流亡到梓州和阆州。广德二年(764),重回草堂,被严武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辞去。永泰元年(765)离成都顺江东下,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住了一段时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蜀,漂泊于岳州、潭州、衡州一带。大历五年(770),病死于湖南湘江中的那条与他相依数年的破船上。
杜甫一生坎坷,****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被后世誉为“诗史”。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望岳[1]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
【注释】[1]岳:古代对高大之山的尊称。此指泰山(今山东泰安县北),又称东岳。[2]岱宗:指泰山。宗,长之意。泰山被称为“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故称泰山为岱宗。夫:指代词。齐鲁:春秋时两个国名,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皆在今山东省境。[3]造化:指天地和大自然。钟:钟情、聚集、赋予之意。神秀:指山势景象奇异超众。阴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割:分割、区分。[4]荡胸:心中激荡,胸襟开豁。决眦:决,裂开。眦,眼眶。指睁大眼睛极目远望。[5]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攀登。绝顶:最高峰。众山小:化用《孟子·尽心上》之旬:“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表现出诗人开阔的心胸和气魄。
【鉴赏】此诗是诗人初经泰山时所作。第一、二句写远望之貌。首句“岱宗夫如何”以设问起,写出了诗人初见泰山时的那种喜悦、惊叹和仰慕之情。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岱宗。“夫如何”,是怎么样呢意思。“夫”作为虚字嵌入句中,别具赞叹的韵味。第二句“齐鲁青未了”是对“夫如何”的回答。诗人不直接回答泰山有多高有多大,而以古代齐、鲁两国之地来形容泰山跨越的宽广,泰山之高大也就不言自明。“青未了”写远望泰山的总体印象:郁郁葱葱。“未了”二字更有两层含义:从纵向的时间来看,千百年来泰山都是如此蓊绿不褪;从横向的空间来看,数千里青绿盎然,绵延不断,展现了泰山的巍峨气势和壮美色彩。如果说远望是大笔勾勒、写意的话,那么第三四句的近望则近似于工笔了。你看,“造化钟神秀”,仿佛大自然都专门钟情于泰山,使它灵动而秀丽,巍峨博大。“阴阳割昏晓”,泰山本身由于高大,竟然能区分出阴阳和昏晓来。山南向日已晓之时,山北背日仍为昏暗。这是由近望而显现泰山山势的特点。
第五、六句写细望之感。细望泰山,云层叠叠,盘旋缭绕;倦鸟归林,暮霭重重。如此壮美的山景触发了诗人的主体的感受,睁大眼睛专注地观赏层云、归鸟的时候,胸中不免激起浩然之气,顿觉眼界大开,视野开阔。
第七、八句写极望之情。前面由“貌”而生“景”,由“景”而生“感”,再由“感”而生“情”。什么“情”呢?登临而览之情!所以,诗人用“会当”二字表登攀泰山的决心;“凌绝顶”,述登攀达到顶点,再俯视群山,体会孔子所云“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这两句结语充分表达了青年诗人虽考场失意,但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1]。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2]。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3]。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4]。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5]。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6]。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7]。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8]。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9]。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10]。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1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12]。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13]?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14]。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15]。
【注释】[1]行人:应征的战士。[2]耶:同爷。咸阳桥:长安西北之渭桥。[3]干云霄:冲上天空。[4]点行:按名册征调人伍。[5]北防河:在黄河以北设防。《旧唐书》:“开元十五年十二月,制:以吐蕃为边害,令陇右道及诸军团兵五万六千人,河西及诸军团兵四万人,又征关中兵万人集临洮,朔方兵万人集会州,防秋,至冬初,无寇而罢。”称为防河。西营田:在黄河以西屯田,以御吐蕃。[6]里正:唐百家为里,设里正一人,相当于村长。与裹头:给年幼的被征者包裹头巾。[7]边庭流血:言唐玄宗长年征伐,实行所谓“开边”政策,造成大量士兵伤亡。武皇:本指武功著称的汉武帝,这里指代唐玄宗。[8]汉家:指唐王朝。山东:指华山以东地区,即潼关以东二百一十州。荆杞:两种野生树木,言田园荒芜。[9]无东西:言庄稼稀少杂乱,不成行列。
[10]秦兵:关中兵。被驱:被驱赶,调来调去。[11]长者:过路的老人,指作者。役夫:被征的士卒。[12]未休:未罢。关西卒:潼关以西的士卒,即秦兵。[13]县官:官府,指皇帝。[14]青海头:青海湖边,唐代常在这一带与吐蕃作战。[15]声啾啾:象声词,指鬼哭声。
【鉴赏】这是一首反战诗。反映了百姓们苦于征役的社会现实。
全诗可分为三段。
从开头“车辚辚”到“干云霄”是第一段,写诗人亲眼所见的亲人哭送征夫的悲惨情景。兵车隆隆,战马嘶鸣,被抓来的穷苦百姓一个个穿着戎装、佩带弓箭,被押送到前线去。征夫的父母妻子们纷纷奔跑哭送,牵衣拦道,捶胸顿足,不想让亲人被拉走。而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真是车马人流,哭声遍野,直冲云天。一幅生离死别的悲惨画面。这里,把老百姓们家中主要劳力要被拉走后的悲怒、愤恨、绝望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
从“道旁过者”到“不异犬与鸡”为第二段,诗人以设问形式,让征夫来直接控诉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由于“点行频”,频繁地征兵,许多征夫从少年就被拉入伍,直到“头白”还在“戍边”征战。虽然秦兵能吃苦,但常常如鸡犬一样被赶来赶去。征夫命运之苦,可想而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是对当朝皇帝“开边”好战的直接控诉!战争还给后方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虽有妇女耕种,生产凋蔽,田园荒芜,人烟稀少。这都是“汉家”(唐王朝)征战造成的!
从“长者虽有问”到结尾“声啾啾”是第三段,诗人再次以问答方式揭露战争带来的灾难。“未休关西卒”,征夫久役不得休息;官府急迫的催租,这租税还不知从何而出。从征夫的苦和逼租急两个方面揭示了唐朝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双重苦难!接着,诗人以无比愤慨的笔调写出:生男不如生女好!因为生女还可“嫁比邻”,而生男只得“埋没随百草”,战死荒郊!这里一反封建制度重男轻女的心理,生动的反映了战争给人们的心灵带来的严重摧残!最后,诗人以哀痛的笔调描绘了青海湖边的古战场上,那白骨露野,鬼哭神嚎,阴风惨惨,阴森寂冷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再次照应前面“开边未已”的恶果!
丽人行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1]。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2]。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3]。头上何所有?翠微鎑叶垂鬓唇[4]。背后何所见?珠压腰初稳称身[5]。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6]。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7]。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8]。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9]。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遇实要津[10]。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11]。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12]。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13]!
【注释】[1]三月三日:古代风俗,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上巳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外出踏青,去水边宴饮,洗除不祥,驱灾求福。唐开元以来,长安仕女多在这天游赏曲江。长安水边:长安东南郊外的曲江和芙蓉苑。丽人:泛指贵妇人。[2]态浓意远:姿态浓艳,气度娴雅。淑且真:贤淑而不矫媚,自然洒脱。肌理:皮肤的纹理。[3]绣罗:绣有图案的丝绸衣服。照暮春:在春阳中闪闪发光。蹙:刺绣的一种方法,泛指刺绣。[4]翠微:薄的翠玉。叶:妇女发髻上的花饰。鬟唇:鬓边。[5]腰衱:裙腰带。稳称身:稳贴合身。[6]就中:其中。云幕椒房:幕帐重重,以椒末和泥涂壁之地,指后妃处所。亲:亲属,指杨贵妃的姊妹。赐名:赐封爵号。指天宝七年(748),杨贵妃三姊“并封国夫人”。大姊嫁崔家,封韩国夫人;三姊嫁裴家,封虢(guó)国夫人;八姊嫁柳家,封秦国夫人。[7]紫驼之峰:骆驼峰的肉为珍贵食品。翠釜:以翠玉为装饰的锅。水精:水晶石。行:传递。素鳞:白色的名贵的鱼。[8]犀箸:犀牛骨做的筷子。厌饫(yù):吃腻,厌食。鸾刀:柄上系铃的刀。缕切:细切。空纷纶:白忙乱一阵。[9]黄门:宦官、太监。鞚:马勒头。飞鞚:驰马。不动尘:灰尘不扬,指马跑得很稳。八珍:
八种美食。[10]箫鼓:乐器。杂遝(tà):众乱貌。实要津:充塞要道,占据要职。[11]后来鞍马:最后一个跨马来的,指杨国忠。据《尔雅翼》:国忠实张易之之子,冒姓杨。原名钊,杨贵妃从兄,与虢国夫人私通。逡巡:缓缓而行,言杨国忠大模大样,旁若无人。当轩下马:直到厅堂前才下马。锦茵:用锦做的地毯。[12]杨花雪落:杨花像雪一样飘落。覆白蘋:覆压着白蘋。喻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兄妹****。青鸟:西王母的侍鸟,常传递书信。红巾:妇女的手帕。[13]炙手:热得烫手,言气焰之盛。势绝伦:权势无与伦比。丞相嗔: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752)任右丞相。嗔,指杨国忠发怒。
【鉴赏】这首诗是为讥刺杨贵妃兄妹骄奢****之作。全诗分三段。从“三月三日”到“稳称身”为第一段,泛写了三月三日长安曲江边游春诸女的艳丽容貌。开头总写这天,长安水边很多美人出来游春。次写这些美人的姿态:艳丽娴雅,且不矫揉造作。三写她们的体貌:皮肤白细,身材匀称。四写美人衣著:她们身穿绣有金孔雀、银麒麟的丝绸衣服,在春阳中光彩奕奕。五写服饰:头上翠玉的花饰和背后缀满珠宝的腰带。这为下面引出杨氏兄妹作了铺垫。
从“就中去幕”到“实要津”为第二段,实写杨贵妃两位姊姊秦、虢夫人的骄奢。因上文已极写佳丽的体貌服饰,这段则从饮食车马的豪华切入。她们的餐具是“翠釜”、“水晶盘”、“犀箸”,食品是“驼峰肉”、“素鳞鱼”,由于味穷水陆,暴殄天物,饱足厌食,御厨们只能白忙一阵。这都是因为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昏庸荒淫,不断派人送来珍品的缘故。再写二位夫人春游的显赫:箫鼓齐鸣,声调婉转;趋炎附势的权贵众多,充塞了要道。这是对杨氏三夫人骄奢豪侈的描写。
从“后来鞍马”到“丞相嗔”为第三段,写杨国忠声势的煊赫。他大模大样,扈从甚多,意气骄横,不讲礼仪,直接进入贵妇宴游休息的馆阁。也不顾什么男女、兄妹之嫌。而且和虢国夫人眉来眼去,传递着私情。真是权势无以伦比。末句以“慎莫近前”劝慰大家不要近前围观,否则杨国忠的隐私暴露,他会嗔怒责罚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