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关于幸运的格言(经典格言)
21568900000017

第17章 持躬类格言品评(2)

【原文】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贻子孙。

【译文】

把自己享用不尽的智慧,奉还给天地;把自己享用不尽的俸禄,奉还给朝廷;把自己享用不尽的财富,奉还给百姓;把自己享用不尽的福分,贻留给子孙。

【原文】

四海和平之福,只是随缘;一生牵惹之劳,总因好事。

【译文】

四海和平安定的幸福,只是来自随缘处事;一生牵扯搅扰的劳苦,总是由于节外生枝。

【原文】

花繁柳密处,拔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译文】

在花繁柳密、诱人欲望的境地,拨得开,放得下,才是英雄的手段;在风狂雨骤、危难袭来的关头,立心定,立足稳,才是志士的坚贞。

【汇评】

不见可欲时,人人都是君子;一见可欲,不是滑了脚跟,便是摆动念头。苟非中存有主,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体贴一番,鲜有不堕入魔障者。先辈诗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平。”沉溺者可以惊心回首矣!人当变故之来,只在静过,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至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译注】

在没有欲望诱惑时,人人都是君子,但一见到欲望的对象,不是丧失立场,就是动摇不定。如果不是内心有主见,把自己和家庭利益考虑一番,很少有不堕入歧途的。先辈有诗句:“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平!”沉溺的人可以因这句诗而惊心回首了!

在突然遭到变故时,应该静观待变,不宜急躁乱动,即使灾祸临头,万无解救,也应志向操守确定不移,虽然事情不可挽回,但内心终究还是可以大白于天下的。否则,一定会落得身败名裂的后果。急躁乱动,不是应付突发变故的办法。

【原文】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译文】

每一步都想拔尖占先的人,一定有人排挤他;每一事都要争强斗胜的人,一定有人挫败他。

【原文】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译文】

能改过自新,天地都会转怒为喜;

能安分守己,鬼神也将无权肇祸。

【汇评】

王文成公云:“人果能一旦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亦不害为君子。”

袁了凡云:“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可为悔过者法。

人能置身静隐中,即鬼神造化,亦奈何他不得。先辈诗云:“守分身无辱,知几心自闲。”

【译注】

王文成说:“人如果一朝涤净污浊,即使过去是盗贼,也不妨碍他今天做个君子。”

袁黄说:“从前的所作所为,就如同昨天已经死去了;以后的所作所为,就像今天获得新生一样。”这话可以为悔过自新的人所效法。

如果人能安静地隐居,不涉足尘世的纷争,那么即使鬼神造化对他都无可奈何。先辈有诗说:“安分守己,就不会受到羞辱;能洞知事变的机微,内心自然安闲虚旷。”

【原文】

言行拟之古人,则德进;

功名付之天命,则心闲;报应念及子孙,则事平;受享虑及疾病,则用俭。

【译文】

言行效法古代圣贤,就会道德长进;功名听任天命安排,就会心闲意适;报应想到子孙承受,就会办事公正;享受想到疾病痛苦,就会财用节俭。

【原文】

治身,即治人章本;正己,即正众先声;忠恕,乃圣道之真传;方人,岂学者之长事?

【译文】

管理自己,是管理别人的根本;端正自己,是端正别人的前提;忠诚宽容,乃是儒学的真传;教正别人,岂是职责的重点?

【原文】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谋;短莫短于自恃;明莫明于体物;暗莫暗于昧己。

【译文】

最安逸超不过知足保和;最危险超不过多言致祸;最可贵超不过无欲无求;最卑贱超不过贪欲过多;最快乐超不过好善乐施;最痛苦超不过贪心如炽;最优长超不过足智多谋;最短处超不过刚愎自用;最聪明超不过体察物理;最昏昧超不过不明征兆。

【原文】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不能祸;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材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译文】

知足常乐的人,天无法使他贫困;忍辱负重的人,天无法使他遭灾;无欲无求的人,天无法使他卑贱;超于形骸的人,天无法使他伤病;不贪恋生的人,天无法使他死去;随遇而安的人,天无法使他困顿;造就人才的人,天无法使他孤独;造福后世的人,天无法使他恩绝。

【原文】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危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苦我以境,吾乐吾神以畅之。

【译文】

上天安排我福分浅薄,我以高尚道德去迎接它;上天安排我身体劳顿,我以安逸心态去弥补它;上天安排我遭遇危难,我以修行大道去通达它;上天安排我境况困苦,我以精神愉悦去排遣它。

【原文】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译文】

贫穷卑贱,不能改变我的节操;富有显贵,不能侮辱我的人格;威胁武力,不能屈服我的意志。

【原文】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立身行己,是我主张。

【译文】

人生的吉凶祸福,是上天主宰的;人事的毁誉予夺,是别人主宰的;一生的立身行事,是自己主宰的。

【汇评】

陈榕门云:“在我者,勉之;在人者,听之;在天者,顺以受之而已。”

【译注】

陈宏谋说:“由自己决定的,就努力去做;由人决定的,就听任别人;由上天主宰的,顺从地接受就是了!”

【原文】

要得富贵福泽,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贤人君子,我主张,由不得天。

【译文】

要想获得富贵荣华,因为这是上天主宰的,我不妄图改变;

要想做个贤人君子,因为这是由我主张的,天也休想改变。

【原文】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译文】

豪富的人,乐善好施是美德;贫穷的人,无求于人是美德;尊贵的人,屈己下人是美德;卑贱的人,忘却势利是美德。

【汇评】

陈榕门云:“四语合来,无非要人重仁义而轻势利。”

【译注】

陈宏谋说:“这四句话合起来,无非要人重视仁义,而轻视势利而已。”

【原文】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情;立党羽,不如昭信义;作威福,不如笃志诚;多言说,不如慎隐微;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恣豪华,不如乐名教;广田宅,不如教义方。

【译文】

维护体面,不如注重廉耻;求医问药,不如怡养性情;培植党羽,不如昭明信义;作威作福,不如笃信诚实;泛言多语,不如谨小慎微;博取名声,不如端正心术;恣肆豪华,不如乐于礼教;广置田宅,不如教子正道。

【原文】

行己恭;

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译文】

言行举止,要恭敬谨严;自责过失,要深刻切实;与人相处,要谦和友善;志趣所向,要端正无邪;精进道德,要勇往直前;选择朋友,要有益身心;改正过失,使身心健泰。

【汇评】

刘念台云:“改过一法,是圣贤独步工夫,层层剥换,不登巅造极不已。常人耻闻过,卒归下流,悲夫!”

【译注】

刘宗周说:“改正过错,是圣贤独到的修养功夫,不断改错从新,非达到纯粹精微的境界不可。一般的人,耻于听到对自己过失的批评,所以他们最终只能归为低层次的人,可悲啊!”

【原文】

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译文】

恭敬,是圣贤代代相传的众善真源;谨慎,是提醒一生无过的重要机栝。

【原文】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操存如青天白日;威仪如丹凤祥麟;言论如敲金戛石;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译文】

胸怀要像海涵春育,博大温和;

接物要像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操守要像青天白日,磊落光明;仪表要像丹凤祥麟,严谨祥和;谈吐要像敲金戛玉,爽朗明快;持身要像美玉坚冰,清净无瑕;襟怀要像光风霁月,坦荡高洁;气概要像岳泰高山,坚定雄伟。

【原文】

“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有此度量;“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泽自媚,玉蕴山含辉”,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译文】

“大海的宽阔任从鱼儿腾跃,长空的高远任凭鸟儿飞翔”,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没有这样的度量;“振动衣袂登上千仞山冈,在奔腾万里的河流中洗足”,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没有这样的气节;“藏有珍珠的湖泊自然妩媚,蕴含着美玉的山川自然明丽”,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没有这样的内蕴;“月亮挂在梧桐上,风儿来到杨柳边”,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没有这样的襟怀。

【原文】

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庙堂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译文】

身处草野,地位卑贱的时候,不可妄自菲薄;身处朝廷,地位高贵的时候,不可妄自尊大。

【原文】

只一个俗念头,错做了一生人;只一双俗眼睛,错认了一生人;

【译文】

只因一个俗念萦心,就整个一生都会做错;只因一双俗眼识物,就满世的人都会认错。

【汇评】

陈榕门云:“语云:‘凡病皆可医,惟俗不可医。’正谓此也。”

【译注】

陈宏谋说:“有这样的话:‘什么病都能治,就是庸俗不能治。’说的就是这个。”

【原文】

非所困而困,名必辱;非所据而据,身必危。

【译文】

不应该陷入的困境而陷入了,必然辱没名声;不应该依靠的力量而依靠了,必然陷入危难。

【汇评】

凡人欲举事以图功,必度吾力之所能而后为之;若其事本不可为,而强用其力以至于困,必贻讥于人而名辱。如欲有所凭藉以图安,必度其人之可依而后依之,若其人本不足据而妄据之,便是“非所据而据”焉,必取祸败而身危。

【译注】

人们凡要做事而谋求成功,必须衡量自己的能力,然后着手;如果事情根本无法成功,却勉强努力以至陷入困境,必然受到讥笑而辱没自己的名声。如果想凭借他人的力量求得安康,必须衡量这人是否可靠,然后再去凭借;假如这人不可借助,却轻妄地借助于他。这就是“非所据而据”,结果是必然招致祸败而危及自身。

【原文】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天子,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事。

【译文】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这是君子修己存诚的方法;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这是君子慎于独处的根由;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儿,这是君子宜其家室的重要内容;不负天子,不负百姓,不负所学,这是君子为什么出而任事的原则。

【原文】

以性分言,无论父子兄弟,即天地万物,皆一体耳,何物非我?于此信得及,则心体廓然矣;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即四肢百骸,亦躯壳耳,何物是我?于此信得及,则世味淡然矣!

【译文】

从天性的角度看,不仅父子兄弟,即使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罢了,又有什么事物不是我呢?如果对此领悟到位,心胸就豁然开朗了;从外物的角度看,不仅功名富贵,即使个人身躯,也是一个空壳罢了,又有什么事物属于我呢?如果对此体悟到位,世事就自然淡漠了。

【原文】

有补于天地曰“功”,有关于世教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富贵”;无为曰“道”,无欲曰“德”,无习子鄙陋曰“文”,无近于暧昧曰“章”,是谓“道德文章”。

【译文】

对世阃有所补益,叫做“功”;在道德教化上有贡献,叫做“名”;博学多识,叫做“富”;有廉耻,叫做“贵”;这就是“功名富贵”;清静无为,叫做“道”;无欲无求,叫做“德”;没有涉于鄙陋的习染,叫做“文”;不昧于原则,叫做“章”;这就是“道德文章”。

【原文】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译文】

困厄羞厚不算忧患,自取困厄羞辱,才是真忧患;荣华利禄不算快乐,忘却荣华利禄,才是真快乐。

【汇评】

自君子观之,人欲是极苦的,天理是极甜的。小人反是,故从欲则如附膻,从理则若嚼蜡。

【译注】

在君子看来,人有欲望是极痛苦的,而天理才是甘甜的。小人与此相反,所以追求欲望,如同蚂蚁追附腥膻一样;而遵从天理,却觉得味同嚼蜡。

【原文】

热闹荣华之境,一过辄生凄凉;清真冷淡之为,历久愈有意味。

【译文】

荣华热闹的境界,一过去便生凄凉;率真平淡的行为,越历久越有意味。

【汇评】

潘少白云:“至理所在,入其中则乐见;若外饰之事,初见绚然,入其中则索然。”真见道之言也。

【译注】

潘谘说:“高明的真理,人深入其中就感到无比快乐;而是外表华饰的事,初见时光彩夺目,深入其中却索然寡味。”这是通晓大道的妙言啊。

【原文】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译文】

思想意志,要经得住苦;心意情趣,要体现出乐;气魄度量,要恢弘雄健;言语举止,要谨慎诚敬。

【原文】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译文】

心术以光明而诚实为首要;容貌以正大而老成为首要;言语以简重而真切为首要。

【汇评】

陈榕门云:“三者工夫,原是一串,其效果亦是一串,丝毫假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