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交通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21570300000091

第91章 轮船是怎么来的?

“轮船”一词始于我国唐代,它的出现与船的动力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蒸汽船是不用风帆而用蒸汽轮机做前进动力的船。

蒸汽船使用的燃料是煤,蒸汽船外面有一个大轮子,所以也称之为“轮船”。

中国人在南北朝时期,已发明了轮船。以船侧轮子的转动代替划桨,以轮激水前进。在古代称之为“车船”、“车轮轲”。在这里,轮便成为以连续运动代替间歇运动的机械。

据史料记载,祖冲之发明“千里船”,在建康(南京)新亭江试航,“日行百余里”。可惜,祖冲之是否是以轮代桨作为动力机械,该记载并没有明确指出。

中国唐代的李皋发明了“桨轮船”。他在船的舷侧或艉部装上带有桨叶的桨轮,靠人力踩动桨轮轴,使轮轴上的桨叶拨水推动船体前进。因为这种船的桨轮下半部浸入水中,上半部分则露出水面,所以称为“明轮船”

或“轮船”,以便和人力划桨的木船、风力推动的帆船相区别。

到了宋代,火药与轮船,已成为两项最重要的军事武器。宋将韩世忠早在1129年镇江黄天荡战役中用飞轮八楫,踏车蹈回江面,有力打击金人完颜亮;在采石矶战役中,宋将虞允文的轮船战舰使金兵“相顾骇愕”

等史事,都是明证。随着轮船制造技术的提高,船中桨轮数量也从2轮发展到4轮、8轮、20轮,甚至是32轮。

后来螺旋桨推进器取代了桨轮,“明轮船”被淘汰了。

由于称呼上的通俗和习惯,用螺旋桨推进的船仍称为“轮船”,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