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索太阳系
21571700000010

第10章 太阳伴星

瓦特认为,每隔2600万年,这颗伴星就会来到离太阳最靠近的地方,它那巨大的引力虽然不能影响太阳,但却给太阳系的行星、彗星以巨大影响。尤其是,太阳伴星的引力扰乱了彗星的大本营——奥尔特云,迫使彗星飞出轨道,四散逃逸,引起密集的彗星雨。据计算,那时总共有10亿颗彗星掠过太阳系,有20~30颗星体会与地球猝然相撞。这一期间,地球进入灾难深重的岁月,一大批生物在劫难逃。

这种伴星扰动理论得到了一些事实的支持。首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在编纂化石时发现,地球上的生物发生过多次大灭绝,每次灭绝使地球生物的70%以上永远消失。大灭绝后,幸存者又度过一段兴旺发达的时期,然后将会有一次新的灭绝。如此周而复始,每次灭绝的间隔时间为2600万年。

地球永远处于周期性循环的灾难之中,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阳有一个“妻子”,这个“妻子”严重影响了太阳系里的行星。

银河系里的恒星大都是成双成对的,例如那明亮的天狼星,就有一颗黑暗无光的伴星围绕着它不停地旋转。每当这颗黑暗的伴星运行遮住天狼星时,天狼星就周期性地失去耀眼的光辉。从这一现象出发,一位聋哑天文学家预言了天狼星伴星的存在,100年后,其他天文学家才终于发现了它。

然而,我们的“万物之神”——太阳,却显得如此孤单,虽然有好几个儿女围绕膝旁,但是,“老伴”却在哪儿呢?

别着急。其实,天文学家们早已做出预言:我们的太阳也有“老伴”!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的科学家丹尼尔·瓦特就认为,太阳也有一颗伴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7%,这颗伴星是一颗漆黑无光的白矮星,它没有光,没有热,寂寂地绕日旋转,由于它绕日一圈的周期约为2600万年,因此至今未被人们发现。

其次,美国伯克利大学的阿尔法教授调查了分布全球的陨石坑的年代,发现它们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次陨石高潮期的间隔,接近为2600万年,特别是,生物大灭绝的高峰也正是陨石坑的高峰,二者同步发生,不谋而合。

矿物学家们也找到了天体与地球碰撞的矿物学证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在发生大灭绝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晶体,它是以互相半行的方式结晶的石英颗粒,这种石英晶体只有在撞击或核爆炸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核爆炸是近代的事,排除了这种可能,所以,显然地球曾发生过天体撞击。另外,地质学家们在发生大灭绝的地层中找到了丰富的铱。据认为,这是天体撞击爆炸造成的尘埃降落而成的,撞击次数越多,天体上的铱含量越丰富。

究竟存在不存在这颗伴星,归根到底不能靠推测,而得靠发现。目前,美国的天文学家们正努力寻找这颗推测中的星星。如果人类真的发现了这颗伴星,那么,太阳系的“版图”就要作一次重大修改。如果这颗伴星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将面临一次考验,不过,那时的人类可能早就飞出了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一个更加美好的星球上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