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植物与海洋
21572200000016

第16章 红树林的分类与分布(3)

中国的红树林海岸以海南省发育最好,种类多,面积广。红树植物有10余种,有灌木也有乔木。因其树皮及木材呈红褐色,因而称为红树、红树林。红树的叶子不是红色,而是绿色。枝繁叶茂的红树林在海岸形成的是一道绿色屏障。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红树具有高渗透压的生理特征。由于渗透压高,红树能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水分及养料,这是红树植物能在潮滩盐土中扎根生长的重要条件。红树的根系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一棵红树的支柱根可有30余条。这些支柱根像支撑物体最稳定的三脚架结构一样,从不同方向支撑着主干,使得红树风吹不倒,浪打不倒。

这样的红树林,对保护海岸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1960年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的特大风暴,毁坏沿岸的红树几千棵,但是连根拔掉的很少。主要的毁坏是刮断或因旋风作用把树皮剥开。

红树植物的呼吸根,顾名思义,即起呼吸作用。在沼泽化环境中,土壤中空气极为缺乏。红树植物为了适应这种缺氧环境,呼吸根极为发达。呼吸根有棒状也有膝曲状的。有的纤细,其直径仅有0.5厘米,有的粗壮,直径达10~20厘米。红树植物板状根是由呼吸根发展而来。板状根对红树植物的呼吸及支撑都有利。红树植物根系的特异功能,使得它在涨潮被水淹没时也能生长。

红树植物以如此复杂而又严密的结构与其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红树植物繁殖的“胎生”现象。红树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在母树上萌发。幼苗成熟后,由于重力作用使幼苗离开母树下落,插入泥土中。这种“胎生”现象是植物界是很少见的。更使人们惊奇的是,幼苗落入泥中,几个钟头就可在淤泥中扎根生长。有时从母树落下的幼苗平卧于土上,也能长出根,扎入土中。当幼苗落至水中时,它们随海流漂泊。有时在海水中漂泊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也未能找到它生长所需的土壤。然而,一旦遇到条件适宜的土壤就立即扎根生长。红树虽然生长在水中,是一种不怕涝的植物,然而它革质的叶子能反光,叶面的气孔下陷,有绒毛,在高温下能减少蒸发,具有耐旱的生态特征。它叶片上的排盐腺可排除海水中的盐分。除了胎萌以外,红树植物还具有无性繁殖即萌蘖能力。在它们被砍伐后,很快在基茎上又萌发出新的植株。

繁茂的红褐绿藻

在水质肥活的海洋沿岸,退潮以后常见到一些叶片很大的植物覆盖在岸边的礁石上,它们连在一起就像一张张巨大的地毯;而涨潮以后,这些植物又伸展开来,悬浮在海水之中,随波拂动,很像田野里茂密的青纱帐。

这些植物就是海藻,它和随波逐流的单细胞藻相反,是固定在海底生活的多细胞藻类,所以也叫做定生藻类。

定生藻的种类很多,在生长茂密的地方往往呈现出美丽的五颜六色。有的像春风吹绿的江南,呈现一片翠绿;有的像金秋染就的霜叶,红似二月之花;有的像玻璃海棠,呈现一片褐色。这绿色的就叫绿藻,它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其细胞里含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那红色的是红藻,细胞里含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D ;那褐色的就叫褐藻,细胞里含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C,所呈现的颜色都是由两种叶绿素相混后而形成的。

个体长得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定生藻要算褐藻了。

那漂如彩绸的海带、形似马尾的马尾藻、长达50米的巨藻等都是褐藻。据记载,哥伦布当年在大西洋破浪航行时,忽见前方有一片风平静的区域,满以为到了大陆了,欣喜若狂,趋近一看,原来是一片海藻,船员们胆战心惊地奋战了几个昼夜才走出这片藻海。那海藻就是马尾藻,那个海区从此取名马尾藻海。

拿起一棵海带就会看到它的底部有一段像树根一样的部分,这段像根的部分叫做固着器。它的作用就像轮船的锚一样,能将海藻体牢牢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海带还有一条像植物茎一样的主干部分,它的两侧是宽大的叶片。主干部分可以把叶片支撑起来,使它朝上浮起,有利于接受阳光,但它的强度还不足以将叶片托出水面。

海带的叶片很宽,有利于它接受更多的阳光。

表面上看来,定生藻也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有根有茎有叶,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陆生植物,根扎在土壤之中,吸收水分和养料,经过茎部把养料运送到各个枝叶之上;而海藻还没有形成这种特殊的管道用来输送水和养料,可以说它的全身都是“嘴”,靠整个叶片从水里吸收营养。树木花草的叶子都有反正面,两面的颜色和作用不大一样,但海藻的叶片却没有反正面,整个藻体包括茎和固着器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每当盛大节日之际,常见有人用一个或几个气球将一条长长的标语高高地悬垂在蓝色天幕之下,让人一目了然。

有些大型褐藻,为了使叶片向上伸展开来,以便更好地接受阳光,往往有很多气囊长在叶片的两侧或茎上,气囊里充满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其作用也像气球一样,使叶片比重减轻,永远垂浮在蓝色的海水之中,随波漂荡。

褐藻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人们往往叫它世代交替。

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叶片称为孢子体,因为它上面生长着无数被称做孢子囊的小囊,小囊里面装满生殖细胞,叫做孢子。到了生殖期,孢子囊破裂,大量带着鞭毛能活动的游动孢子一涌而出,纷纷游向海底,慢慢长成小的配子体。这种配子体有雌有雄,雄配子体产生出能活动的精子,游到雌配子体产生的不能流动的卵子处,二者结合而成为合子,这合子就会慢慢发育成一株新的海藻。

褐藻有150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只有1%的种类生活于淡水;红藻有4100多种,也是95%的种类生活在海洋里,如紫菜、红皮藻等;也许是急于向陆上发展的缘故,6000~7000种绿藻中只有15%的成员还留恋着大海,如浒苔、礁膜、石莼等,其余都跑到淡水里去了,难怪它成为陆生植物的祖先。我国海域有红藻463种、褐藻165种、绿藻207种,共835种,占世界总数的1/8。红藻要求的光照强度不是很高,所以它能栖身于水深250米的地方,褐藻在50米以下就不见踪影了,所以在大形褐藻遮挡的阴影里,常会发现有红藻。红藻在热带海域分布最广,由于它能分泌碳酸钙,所以对珊瑚礁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不少海藻是美味食品,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食用历史。人们都知道常吃海带就不会得粗脖子病(即甲状腺肿大),因为它含有丰富的碘(其含碘量比海水的含量高10万倍)。除碘外,海藻中还含有很多其他营养成分,既可供食用又是重要工业原料,用途相当广泛,所以,我国沿海从此到南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海藻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养殖海带的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海藻中还含有大量的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美国实行钾盐禁运,迫使美国科学家从巨藻中提取******,用以生产肥料和火药。在大战期间仅加利福尼亚一个州就从海里收获巨藻150万吨。现在人们还从海藻中提取藻朊,用来制造医药品、黏合剂、稳定剂、乳化剂、化妆品、补牙剂、肥皂等。

这些种类繁多的大型藻类,既是海洋里有机物的生产者、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海洋资源。

马尾藻海

马尾藻海又称萨加索(葡语葡萄果的意思)海,是大两洋中一个没有岸的海,大致在北纬20~35度、西经35~70度之间,覆盖大约500~600万平方千米的水域。马尾藻海围绕着百慕大群岛,与大陆毫无瓜葛,所以它名虽为“海”,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只能说是大西洋中一个特殊的水域。

马尾藻海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介于北纬20~35度、西经30~75度之间,面积约有几百万平方千米,由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围绕而成。

马尾藻海上大量漂浮的植物马尾藻属于褐藻门、马尾藻科,是最大型的藻类,是唯一能在开阔水域上自主生长的藻类。这种植物并不生长在海岸岩石及附近地区,而是以大“木筏”的形式漂浮大大洋中,直接在海水中摄取养分,并通过分裂成片、再继续以独立生长的方式蔓延开来。据调查,这一海域中共有8种马尾藻,其中有2种数量占绝对优势。以马尾藻为主,以及几十种以海藻为宿主的水生生物又形成了独特的马尾藻生物群落。马尾藻海的海水盐度和温度比较高,原因是远离大陆而且多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下,少雨而蒸发强;水温偏高则是因为暖海流的影响,著名的湾流经马尾藻海北部向东推进,北赤道暖流则经马尾藻海南部向西部流去;上述海流的运动又使得马尾藻海水流缓慢地做顺时针方向转动。

碧海蓝天——最清澈的海

马尾藻海最明显的特征是透明度大,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清澈的海。马尾藻海远离江河河口,浮游生物很少,海水碧青湛蓝,透明度深达66.5米,个别海区可达72米。

因此,马尾藻又是世界上海水透明度最高的海。一般来说,热带海域的海水透明度较高,达50米,而马尾藻海的透明度达66米,世界上再也没有一处海洋有如此之高的透明度。所谓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至看不见的深度。

马尾藻海在某些海区,透明度达到72米。每当晴天,把照相底片放在1000余米的深处,底片仍能感光。

这是所有其他海区所望尘莫及的。马尾藻还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海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北纬23~35度,西经40~75度)正是大西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沿着高压中心的边缘经行的顺时针大洋环流形成了它的“海岸”,西、北纬墨西哥湾暖流,东为加那利寒流,南为北赤道暖流,中间围成了一个面积达64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4500米以上的海区。

鱼类

马尾藻海中生活着许多独特的鱼类,如飞鱼、旗鱼、马林鱼、马尾藻鱼等。它们大多以海藻为宿主,善于伪装、变色,打扮得同海藻相似。最奇特的要算马尾藻鱼了。

它的色泽同马尾藻一样,眼睛也能变色,遇到“敌人”,能吞下大量海水,把身躯鼓得大大的,使“敌人”不敢轻易碰它。

海航迷雾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经过这片海域时,船队发现前方视野中出现大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他们惊喜地认为陆地近在咫尺了,可是当船队驶近时,才发现“绿色”原来是水中茂密生长的马尾藻。1492年8月3日早晨,哥伦布率领的一支船队,就在那里被马尾藻包围了。

他们在马尾藻海上航行了整整三个星期,才摆脱了危险。

自古以来,误入这片“绿色海洋”的船只几乎无一能“完璧归赵”,在帆船时代,不知有多少船只,因为误入这片奇特的海域,就被马尾藻死死地缠住,船上的人因淡水和食品用尽而无一生还,于是人们把这片海域称为“海洋的坟地。”

在航海家们眼中,马尾藻海是海上荒漠和船只坟墓。

在这片空旷而死寂的海域,几乎捕捞不到任何可以食用的鱼类,海龟和偶尔出现的鲸鱼似乎是唯一的生命,此外就是那些单细胞的水藻。在众口流传的故事中,马尾藻海被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陷阱,经过的船只会被带有魔力的海藻捕获,陷在海藻群中不得而出,最终只剩下水手的累累白骨和船只的残骸。而百慕大三角作为这一海域上最著名的神秘地带,则将这些传说推向了极致。

在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马尾藻海“诡异的宁静”和船只莫名被困的原因被找出来了。原来,这块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的椭圆形海域正处于4个大洋流的包围中。西面的湾流、北面的北大西洋暖流、东面的加纳利寒流和南面的北赤道暖流相互作用的结果,使马尾藻海以顺时针方向缓慢流动,这就是这里异乎寻常“平静”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使古老的依赖风和洋流助动的船只在这片海域踟蹰不前。由此,马尾藻海盐分偏高、海水温暖、浮游生物众多的问题,也都纷纷迎刃而解。虽然马尾藻海中的海藻被证实了并非是阻挡船只前进并吞噬海员的魔藻,但笼罩在它头上的神秘光晕却并未因此而消失。

无岸之海

世界上的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嗣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介于北纬20~35度、西经30~75度之间,面积约有几百万平方千米,由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围绕而成。

在马尾藻海的海面上,布满了绿色的无根水草——马尾藻,仿佛是一派草原风光。在海风和洋流的带动下,漂浮着的马尾藻犹如一条巨大的橄榄色地毯,一直向远处伸展。除此之外,这里还是一个终年无风区。在蒸汽机发明以前,船只只得凭风而行。那个时候如果有船只贸然闯入这片海区,就会因缺乏航行动力而被活活困死。

所以自古以来,马尾藻海被看作是一个可怕的“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