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
21572500000060

第60章 崇明岛奇观

在寥廓的长江口,有几座绿色的沙岛,浮现在江涛之中,其中最大的就是崇明岛。滔滔江水每年把5亿吨泥沙送往东海,在长江入海处,由于水流速度放缓,又遭到海潮的顶托,部分泥沙就在这里淤积起来,崇明岛就是这泥沙堆积的产物。

崇明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和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1400年前,现在的长江口还是一片汪洋,尚无岛屿。到唐武德元年,在当时的扬州口外的长江中心堆积了两个沙丘,按其位置分别称“东沙”、“西沙”,面积仅有十几平方千米。宋朝时,在西沙洲北又堆积出一个沙洲,一个世纪后,东、西沙洲已被长江的洪水吞没,但在原来两个沙洲的东北方向又堆积起另外一个沙洲,名叫“三沙”,这个沙洲的位置很不稳定,日见被长江之水淹没。后来在它的东边江面上又露出三个沙洲,其中“长沙洲”就是今天崇明岛的前身。随着岁月的流逝,长沙堆积越来越大,到这个沙场来谋生的也越来越多;统治者在这里设场,名为“天赐盐场”,元朝改设州,明朝再改为县。

崇明岛还有个别名,叫瀛洲。相传远古东海上有一个瀛洲仙境,是神仙居住地方。但仙岛无根,随波飘忽,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派人到海上四处找寻都没有找到。

到了明朝,朱元璋进攻盘踞在苏州的张士诚,崇明知州首先归顺,于是朱元璋就题写了“东海瀛洲”几个字赐给崇明知州,从此,崇明岛便有了个瀛洲之美称,成为古代“东海瀛洲”的化身。

崇明岛是个不断游移的沙岛,由于江流和海潮的相互作用,造成长江主泓道南北摆动,导致了崇明岛多年来泓坍无常,位置逐渐游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江口还有一些水下沙洲正在露出水面,新的陆地不断建造,它的生命在不断创造之中。

崇明岛处在长江入海口,为上海、江苏等地的天然屏障,长江之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岛上主要城镇有堡镇,起源于明末清初,为崇明岛北部重镇,昔日在此筑有炮台。此外,还有作为崇明县首府的城桥镇以及庙镇等。崇明岛和长江口其他7个岛屿,构成长江之咽喉,形势险要。历次倭寇入侵附近沿海地区时,也多在此盘踞。当年郑成功挥师北伐,也是从崇明岛进入长江的,并连克长江下游的20多座县城,攻入瓜洲、镇江,直逼南京城下,给清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胁。

现在,素有东海瀛洲之称的崇明岛已在不断地发展改变着面貌,如果乘飞机从其上空掠过,可以看到十分诱人的田园风光。岛的中部建有森林公园,北端临近长江,可眺望万顷碧波,气势壮阔,四周绿野平畴,河渠交错,村落参差,一派繁荣景象。

沧桑之变,因而有了这世界上最大的沙岛。美丽的崇明岛,你是大海与江口的赐予;明天的你,会风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