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
21572500000009

第9章 海城青岛

被誉为黄海明珠的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岸的黄海之滨。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巍巍崂山傍海屹立,山秀海美;绿树红墙更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是我国著名的游览和避暑胜地。

青岛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这里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1897年,德国殖民者强行租借了它,辟为军港和商港。1899年,德国殖民者在胶澳租界内建立了市区,命名为青岛。后又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半个世纪的蹂躏,1949年在全国解放的炮声中得以解放。

蓝色的胶州湾,像一块碧玉镶嵌在青岛的胸前。人们泛舟漫行,在海上遥望青岛市区,或登上鱼山山顶平台,俯瞰青岛风光,但见岗峦起伏,连绵不断,绿荫覆盖中呈现出红瓦层楼,明朗清新。海滨的建筑更是高低错落,别有韵味。

青岛市建在直逼海边的丘陵上,属海洋性气候。春夏之交多海雾,秋季则天高气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每年吸引着中外众多游客前来旅游、避暑。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性天然良港。这里港阔水深,冬不结冻,万吨船只终年畅通,是我国大型对外贸易基地之一。

青岛的海滨宛如一条多彩的风景长廊,有依山环海的鲁迅公园、花木繁茂的中山公园,有沙细水清的海水浴场,秀丽多姿的八大关,还有太平角、湛山、燕儿岛、石老人等风景名胜,来此观光旅游的人,无不为之倾倒,为之陶醉。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也是青岛最早的建筑之一。原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930年重修,全长440米,宽10米。

游人步入栈桥,听浪涛拍岸,望水星飞溅,犹如拔开水路,令人心境豁然。

夏夜到栈桥上游玩别有情趣。桥头八角形的亭楼“回澜阁”亭亭玉立在海中;习习的海风,起伏的万家灯火,给人诗意的享受。与栈桥隔海相望的小青岛,距海岸仅二三百米,面积仅0.012平方千米。岛上山岩耸秀,林木常青,最高处的八角灯塔高15.5米,为来往的船只示标导航。

小青岛又名琴岛。相传古代有一仙女,带着她的琴弦,乘云朵从天上下来游览人间美景,被青岛的风光吸引住了,便在海滨弹琴游玩。有一天,她趁着退潮,走到前海海滩,只顾弹琴玩耍,忘却回返,被涨潮的潮水淹没了。于是,她就变成礁石突出海面,形成了小岛。

她的琴弦变成了岛上的树木,苍翠常青。海风吹来,波涛作响,树木和声,遥遥传入岸边,人们听来,宛如听到了琴岛上仙女的琴声。

青岛背山面海,在一些海湾深入陆地的静水地段,有相当规模的海积地貌,如沙嘴、沙滩、沙坝、陆连岛等。

有沙的地方形成天然海水浴场。这些浴场的特点是,海面静,水底平,既无暗礁又无漩涡,以沙细、水清、潮汐稳静著称。

崂山,又名鳌山。在青岛东部,脚踏黄海,背靠陆地,独具特色。崂山成山于太古代,迄今已有20多亿年的历史。山体为黑色花岗岩,山势东峻西坦。其姿容不亚于五岳,与国内其他名山相比独具特色,自古就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赞语。

崂山因长期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切割,山区岭谷纵横,层峦叠嶂,形成了“群峰剥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的奇景。崂山的主峰叫“巨峰”,又称“崂顶”,海拔稍低于泰山的主峰。自秦汉以来,盛传崂山是“神仙窟宅”。

秦始皇、汉武帝先后到山中寻仙访药,梦想长生不老。

唐玄宗也派人到崂山里炼仙药,并改山名为辅唐山。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有一些神鬼故事就取自于崂山。宋元以来,崂山寺院次第兴修,遂成为道教名山。山上的建筑简朴无华,具有道家古朴淡雅的色彩。走进崂山,谁都会被山与海的景色所陶醉,云海雾潮,****浪进,翠竹青松,奇岩怪石,那虚无浮幻之感似人仙境。崂山风景点有100多处,每处都让人目不暇接。

漫步在青岛海滨,感受着海风轻轻拂面和海水潮潮汐汐,这里有历史的足迹,也有现代的回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青岛,国家重点综合性海洋大学在青岛,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青岛,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在青岛,海军北海舰队和海军相关军事院校、海军博物馆在青岛,青岛集中了全国海洋科技的一多半人才,是培养海洋科学包括博士、博士后在内的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在“海上山东”的建设中,青岛和海洋经济也在腾飞。这里正在形成国际性海洋科技城、海洋产业城、海洋文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