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21578100000003

第3章 漂流瓶里的秘密

几张纸上的字已被海水侵蚀得都残缺不全了。格里那凡爵士一张一张地在手里小心地翻弄着,照着阳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观察,每个字的一笔一划都不放过。

他抬起头环顾周围焦急的朋友,说道:

“一共有三封信,不过很有可能都是同一内容,只是使用三种文字来写的:英文、法文和德文。从未被侵蚀掉的那几个字来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信里说了些什么?”海伦夫人问。

“这些字都太不完整了,夫人,目前还很难说。”“那这三张信上的内容或者可以互相补充吧?”少校问。“我想应该是可以的。海水不可能那么神奇,把三封信上同一行的同一个字都侵蚀掉。咱们现在就拼起来,凑一凑,总可以弄懂大概意思的。”

孟格尔船长说。“对,就这么干,咱们先看看英文的。”

格里那凡爵士边说,一边将目光已集中到那张英文信上:62Brigow sink straal and skipp Gr that monit of longand ssistance lost“这些词根本看不出什么意思来。”少校失望地说。

“看得出,sink(沉没)、aland(登陆)、that(那里)、and(以及)、lost(死去),这几个词都是完整无缺的,skipp 显然是skipper(船长),至于Gr,我认为是遇难船长名字的一部分。”格里那凡爵士下着判断。

“是啊,monit 和ssistance 这两个词,无疑是‘文件’和‘救援’的意思。”孟格尔船长补充道。“这么说还有内容。”海伦夫人说。“只可惜失了许多字,什么船,失事在哪儿,我们一无所知。这可怎么办?”少校说。“会有线索的。”爵士充满自信地说。“是啊,怎么找呢?”少校问。“把三封信对起来看。”爵士回答。第二封信比第一封损失的字还多:7juni Glas zweiatrosen graus bringt ihnen “这是德语。”孟格尔瞅了一眼便下了判断。

“Juni 就是6月7日,和英文信上的62合起来便是‘1862年6月7日’,这肯定是出事的时间。”

“Glas 和英文信中的gow 拼起来,很明显是Glasgow,就可以证明这条船是格拉斯哥港的。”

“zwei 是‘两个’,atrosen 应该是matrosen,即‘水手’。”既一个船长和两个水手遇难。海伦夫人说。“很抱歉,graus 这个词我实在弄不清意思。也许看看第三封信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它的含义。bringt ihnen 是‘希望给予’的意思。与第一封信中的那个英文词‘援救’联接就是‘希望给予援救’。”

“希望给予援救,可他们在哪儿呢?对于地点,我们还是不知甚解。”

“真期望法文的那封信能让我们更明白点。”海伦夫人说。

troiatstannia

gonieaustral

abor

continPrcruel indi

jetéongit

et37°11'lat

“我们从头到尾按次序看吧,逐个地猜。开始几个词与英文结合起来的意思是‘三桅船不列颠尼亚号’,下面我看见有‘南半球’这个词。对于我们这是极为宝贵的提示,足已说明那条船是在南半球出的事。”

“abor 应该是aborder,是‘到达’的意思,那他们到达了什么地方呢?是continent(大陆)吗?这cruel……cruel !是德语的grausam,是‘野蛮’的意思!indi 是‘印度’的意思吗?他们被卷到印度去了?ongit 一定是longitude,‘经度’!纬度是37°11′。”

“可经度却无从知晓了。”麦克那布斯说。“不可能那么完整,亲爱的少校!”格里那凡说,“很显然,这封法文信是最完整的。这三封信彼此都是译文,而且是逐字逐句翻译。这样,就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拼成一封最接近原信内容的信了。”

“我们大家都懂法语。我马上就用法语将三封信凑成一封信,没有字或不明白的地方还空着,之后咱们再进一步商榷。”

1862年6月7日三桅船“不列颠尼亚号”

格拉斯哥沉没戈尼亚南半球

登陆两名水手

船长格到达

大陆被俘于野蛮的印度

投此信函经度

纬度37°11′ 希望给予援救

死去

这时水手进来报告说,船已进入克莱德湾,请船长给予指示。

“先到丹巴顿,让海伦夫人回玛考姆府;我们随后驶向伦敦,向海军部递交此函。”

孟格尔立刻遵命向水手下达指示,“朋友们,我们找到了一条大船失事的线索。人命关天,目前所获信息一切都靠我们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而得来。”

首先我们先要把这封信分成三个部分,格里那凡接着说,“第一,已知的;第二,猜出的;第三,未知的。”

“已经知道些什么呢?1862年6月7日,一条格拉斯哥港驶出的三桅船不列颠尼亚号沉没。两个水手和一名船长在37°11′的纬度上把这封信用漂流瓶扔进海里求救。”

“我们可以猜到什么呢?猜到出事地点在南半球,gonie 是一个地还是地名的一部分我们还不能猜测出来。”

“是不是Patagonie ?”海伦夫人叫道。“应该是。”

“巴塔戈尼亚在南纬37°上吗?”少校问。“这很容易证实。”孟格尔船长说着顺势打开一幅南美地图,“相当正确,南纬37°线正好从巴塔戈尼亚穿过。”

“很好,我们继续。他们到达大陆以后怎样了呢?pr 两个字母就是揭开这个谜的线索,pr-pris(‘被俘’)——prisonnier(s‘当了俘虏’)。谁俘虏了他们?——野蛮的印第安人?”

这样解释你们认为如何?你们觉得那些空出来的字是否可以这样联想、推理出来呢?

“朋友们,我们的猜测是有根据的。出事地点在巴塔戈尼亚附近。我派人去格拉斯哥港问,看不列颠尼亚号的目的地是哪里,然后就可以断定它有没有可能到达那一带海面。”

“不用,”孟格尔船长说,“我这儿有所有的商船日报,查一下便可知。”

“1862年5月30日,秘鲁!卡亚俄!满载!驶经格拉斯哥港。船名‘格兰特’,船长格兰特。”

格里那凡爵士叫了起来,“他就是想在太平洋上建一个新苏格兰,而且心怀大志的格兰特!但是,在1862年乘船离开格拉斯哥港后便杳无音讯。”

“这封信中所有空白我们几乎都可以对上了,就仿佛格兰特船长亲自在一旁作口授一般。”

格里那凡说着,便伏案疾书起来:

1862年6月7日,三桅船不列颠尼亚号,隶属格拉斯哥港,沉没于巴塔戈尼亚附近的南半球海面。两名水手和船长格兰特登上了大陆,被野蛮的印第安人所俘。特抛此函于经……纬37°11′处。希望给予援救,否则将必死无疑!

“啊,亲爱的!倘使那些不幸的人还能回来,就多亏了你了!”海伦夫人激动又兴奋地叫道。

“他们肯定能回来!这信中把一切都说得准确无误,英国政府不会把他们的孩子抛弃,航海家富兰克林以及许许多多的失事船员,不都被营救了吗?不列颠尼亚号上的人也一定会被营救的!”

此时邓肯号沿着比特岛的海岸向前飞驰着,岛上的田畴和城镇被远远地抛在了右舷之后。晚上6点钟的时,船泊靠在一块雪花岩旁边。早已有一架马车在恭迎海伦夫人和麦克那布斯少校的归来。

格里那凡爵士与年轻的妻子拥抱后,便踏上了开往格拉斯哥的征程。

与此同时在他上车前,已给《泰晤士报》、《每晨纪事报》分别拍发了内容相同的启事:“欲知格拉斯哥港三桅船不列颠尼亚号及船长格兰特的消息者,请问格里那凡爵士。地址:苏格兰,丹巴顿郡,吕斯村,玛考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