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弱点(经典励志文丛)
21579100000033

第33章 正确地审视和面对忧虑(4)

威廉·黎翁·费父普教授认为,心理上的兴奋可以战胜身体上的不适,所以一个心绪兴奋的人,是永远不会有烦恼的。他提出了消除烦恼的五种方法:

1.当我二十四岁时,我的眼睛突然不行了。看书看不到三四分钟,就觉得眼睛仿佛扎满了针,即使我不看书的时候,它们也十分敏感,我甚至不敢面对窗口。我向纽哈芬及纽约市最佳的眼科大夫求治,没有一点效果。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我只好坐在房间最暗角落的椅子上,等待就寝时间到来。我真是吓坏了,我害怕自己必须放弃教师生涯,到西部去当一名伐木工人。接着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显示了人类意志对肉体疾病有奇迹式的影响。在那个悲惨的冬天,我的眼睛情况糟糕透了,我接受邀请,前去为一个大学团体发表演讲。演讲厅的天花板上悬着许多盏灯,强烈的灯光刺得我的眼睛痛得不得了,我坐在台上等待被介绍上前演讲时,被迫不得不望着地板。而在我那三十分钟的演讲中,我完全不觉得痛,同时我可以直接望着那些灯却不眨一下眼。然而,当演讲结束之后,我的眼睛又开始疼了。当时我就想到,如果我能专心一意于某件事,不是短短的三十分钟,而是一个星期,我也许就可痊愈。很明显的,这是心理上的兴奋战胜了身体上的不适。

后来,有一次我乘船经过大西洋时,又经历了类似的一次经验。那一次,我突然腰部痛得很厉害,痛得无法走路。我若站直身子,更是疼得要命,就在那时,我应邀在甲板上发表演说。当我开始演讲时,所有的疼痛都离开了我的身子,我站得笔直,摆出完美的演讲姿态,连续讲了整整一个钟头。演讲结束之后,我轻松地走回房间,那时,我以为已经痊愈了。但是,那只是暂时性的。腰痛不久又回来了。这些经验使我深深领悟到个人心理态度的绝对重要性。它们教导我,当你能够活着的时候,要尽力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我现在快乐地生活着,把每一天当作是我一生中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

对于每天这种新奇冒险似的生活,我一直觉得十分兴奋,而一个心绪兴奋的人,是永远不会有烦恼的。我喜爱我每天的教学工作,我写了一本名为《教学的乐趣》的书。对我来说,教学不仅只是一种艺术或职业,而是一种很深的爱好。我喜爱教学,就像一位画家喜爱绘画,歌手喜爱唱歌。每天早上,我下床之前,一想到我的一班学生,心里就无限喜悦。我一直觉得,成功的最大动因就是“热忱”。

2.另外有一次,我精神十分沮丧,因此我强迫自己每天从事激烈的运动。我每天早晨打五、六场激烈的网球,然后洗澡,吃中饭,然后每天打十八洞的高尔夫球。星期五晚上,我跳舞一直跳到凌晨一点。我强迫自己流了很多汗水,我发现沮丧和忧愁全随着汗水流光了。

我若发现自己有了烦恼,或是精神上像埃及骆驼寻找水源那样猛绕圈子转个不停,我就利用激烈的体能练习活动来帮助自己驱逐这些烦恼。

那些活动可能是跑步,或是徒步远足到乡下,或是打半小时的沙袋,或是到体育场打球。不管是什么,体育活动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每到周末,我就从事多项运动,例如绕高尔夫球场跑一圈,打一场激烈的网球,或到阿第伦达克山滑雪。等到我的肉体疲倦了,我的精神也随之得到休息,因此当我再度回去工作时,我思维清晰,充满活力。在我工作地点的纽约,经常有机会到俱乐部的健身房里待上一个小时。

没有人在滑雪或作激烈运动的时候还烦恼,因为他忙得没时间烦恼,烦恼的大山很快就变成微不足道的小丘,一个新念头和新行动很容易就能将它“摆平”。我发现,烦恼的最佳“解毒剂”就是运动。当你烦恼时,多用肌肉,少用脑筋,其结果将会令你惊讶不已。这种方法对我极为有效,当我开始运动时,烦恼就消失。

3.我发现我可以借助于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将烦恼逐出脑外。我五十九岁那年,有一段漫长的精神崩溃时期。在那段时间内,我开始阅读大卫·威尔逊的伟大著作《喀莱尔的传记》。这对我的精神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专注于阅读,沉浸在其中,因此忘记了我精神上的消沉。

4.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如何避免匆忙,避免在紧张的心情下工作。我一直想学习威伯·克洛斯的生活哲学,当他任职康乃特州州长时,他曾对我说:“有时候,我同时有很多的工作要处理,那时我就坐下来松弛一会儿,抽抽烟斗,整整一个小时,啥事也不做,这其实也是一种驱除烦恼的方法啊。”

5.我同时也知道,耐心和时间也能解决我们的烦恼。当我为某事烦恼时,我就从它正确的角度来看这些烦恼。我告诉自己:“过两个月以后,我就不会再为这事烦恼了,我现在又何必为它烦恼呢?我现在为什么不采取我两个月以后将采取的那种态度呢?”

的确,我们所担心的事情,百分之九十九都不会发生,而对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凭空操心是很悲哀的。即使真的有了烦恼,请记住多学一些驱除烦恼的技巧吧,相信以上的例子会给你一些启迪的。

第六节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上的积极暗示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爱默生说:“一个人的心情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事。”你我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也是我们需要应付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全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这么说,是不是暗示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呢?不是的。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大家应选择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那么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关切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的在小圈子里打转。

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当时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前任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又抛弃她。她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他四岁那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儿子的下落,以后有三十一年之久,都没有再见到他。因为她自己的健康情形不好,而她一直对所谓的“信心治疗法”极感兴趣。可是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却发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着时,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当场昏了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使她不停地痉挛,医生甚至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还说,即使奇迹出现,她也无法再走路了。

躺在苍白阴凉的病床上,玛丽·贝克·艾迪打开《圣经》。她后来说,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回家去了。”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怎样好了起来,以及怎样能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因素。”

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由生活所得到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只是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与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少关系。当你被各种烦恼困扰着,整个人精神紧崩的时候,你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力,改变你的心境。这可能要花一点力气,可是秘诀却非常简单。信心与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成功心理、积极心态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动意识,或者称作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自信意识的来源和成果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样,消极心态、自卑意识,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说,不同的意识与心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识与心态的根源。所以说心态决定命运,正是以心理暗示决定行为这个事实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