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弱点(经典励志文丛)
21579100000039

第39章 心态决定人生(1)

第一节做一个平凡的人还是平庸的人

如果将一个人比喻为一台发动机的话,那么你的智商、天赋及知识只是这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而你的输出功率有多大,却取决于你的热忱、你的投入度、你的行动力。

50年前,父亲以一名普通战士的身份从朝鲜战场转业到地方,成为一名普通的海员;20年前,父亲以一名普通老海员的身份从工作了30年的岗位上退休,成为一名平凡百姓。母亲叫我得立凌云壮志,别学父亲,一生平凡。父亲立马反驳:“可得一生平凡,绝非一生平庸”。父亲当兵是名好兵,干工作30年从未犯错,低头做事抬头做人,事业家庭波澜不惊但无愧于家,无愧于人。照父亲的话说,叫“总算尽了责任”。

好一句“可得一生平凡,绝非一生平庸!”是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但决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

平凡和平庸的区别之处在于:平凡的人把工作做成伟大,平庸的人使工作变得卑下。

“神舟六号”飞船的胜利升空,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的太空探索,更是将中国人的希冀永恒地刻在了奥妙的太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无数的鲜花与掌声送给了他们。当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两位英雄的时候,并没有忽略在英雄背后默默奉献的人,那些平凡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工作就没有“神六”飞天的成功!在英雄的背后,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单位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到数十万科研工作者。

“神六”在太空旅行的日子里,在全国的指挥中心、发射基地和各个测控站里,有近10万人彻夜不眠,为其护航。

“神六”发射那天,运载“神六”到发射基地的铁路沿线上至少有数百名警卫战士时刻守护。在发射前,这些战士将这条铁路的每一毫米都探测过。他们每人平均步行7200公里,相当于从海南的天涯海角走到黑龙江的漠河,再走到天安门!

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平凡而放弃,不因为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抱怨。正是这些平凡的人托举起了“神六”的飞天,10万个平凡加在一起就成了伟大!

“神六”上天后,一些精明的商家瞅准飞船上天的商机,打起了航天英雄费俊龙家老小的主意:送彩电、送保健直至送别墅。对此,费家老人表示,他们对有费俊龙这样一个儿子很自豪,也很知足,但绝不想因此“沾光”,请商家不要借机炒作,他们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10月15日,飞船上天后的第三天,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找上门来,表示要送给费俊龙一栋坐落在阳澄湖的别墅,问身份证号码,直接办房产证。“有费俊龙的身份证么?”

“没有!”“记得他身份证号码么?”“我们都不清楚!”

“别墅是送给费俊龙的,你们不要担心。”“不能收!不能收!”费俊龙的双亲同声坚辞:“我们收了,俊龙会不高兴的,他在家,也不会收。”在昆山巴城,拥有一栋在阳澄湖畔的别墅,是许多人的梦想。一套300多平米的别墅价值100多万元。而费家的老宅建于1986年,一座农家二层小楼,家里空荡荡的,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居住条件在富裕的巴城算是差的。

但费家二老偏不领这个情。费俊龙父亲费长宝说,房子虽然旧了,但够住就行,很安逸,住惯了,不想搬。

费俊龙上天之前就再三叮嘱家里,不要大张旗鼓,不要宣扬。出了名还要守得住本分,不应得的东西我们不拿。费家人知道,保持平常是对费俊龙最好的宽慰。

在网络上曾流行一则新办公室守则,估计也是一位愤世嫉俗的上班族写的,全文如下:

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现,杰出贡献。负责尽职,必遭指难;推托栽赃,鸿图大展。全力以赴,升迁耽误;会钻会溜,考绩特优。频频建功,打入冷宫;互踢皮球,前途加油。奉公守法,做牛做马;逢迎拍马,升官发达。

这种写法可能让不少为平庸而找借口的人感到很爽,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做出来的。所有的成功,都是从基层做起的,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去工作,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1872年,有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的应届生,他在为自己的将来烦恼:像自己这样学医学专业的人,一年有好几千,残酷的择业竞争,我该怎么办?

争取到一个好的医院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上加难。这个年轻人没有如愿地被当时著名的医院录用,他到了一家效益不怎么好的医院。可这没有阻止他成为一个著名的医生,还创立了世界驰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

他就是威廉·奥斯拉。他在被牛津大学钦定为医学教授时说:“其实我很平凡,但我总是脚踏实地的在干。从一个小医生开始我就把医学当成了我毕生的事业。”

平凡的人把卑微的工作做成伟大,平庸的人把崇高的工作做成卑下,影响一个人的因素是什么?是这个人的学历还是这个人的工作经验?其实是人对工作的态度。

任何一家有抱负的公司,都会有一种竞争的机制,不会让那些碌碌无为的庸人长期厮混于此。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你努力工作,每个公司都会为那些平凡而努力的人提供机会的。

你无论现在正从事着什么工作,都要将它视为你毕生的事业来对待。不要以为“事业”都是伟大的、让人津津乐道的壮举。正确的认识自己平凡的工作就是成就辉煌的开始,也是你成为出色雇员最起码的要求。

如果将一个人比喻为一台发动机的话,那么你的智商、天赋及知识只是这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你可以达到的功率,但能不能实际发挥出这个功率,你的输出功率有多大,却取决于你的热忱、你的投入度、你的行动力。只有焕发出你全部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你才可能将你所具备的额定功率全部转化为有效的输出功率,甚至激发出你无比的潜能,使输出功率超越你的额定功率。

全情投入工作,视平凡的工作为毕生的事业,充分焕发热情,你就会感受人生充满热忱时的喜悦,由此你也会享受到人生中梦想成真的浪漫。

“乐在工作”是简单易懂的四个字,但能由衷领悟它,且能在工作上心生喜悦地“享受”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如同大家都看得懂“圣经”或“佛经”两个字,但能悟出圣经或佛经的道理而且能从善如流的人就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工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是一份维持生活的薪水?还是一份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

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那么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你是出于哪种需求与欲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呢?

1.生存的需求?

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工作赚钱养活自己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没有任何主动性、迫于无奈去工作的人,只是金钱的奴隶,他们永远都是一个平庸者。

2.生活的保障?

这类人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想有个铁饭碗。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工作,过上比较安稳舒适的日子。相信抱着这样的心态每日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不少。虽然他们也能够勤勤恳恳,但最终的结果仍不免流于平庸。

3.自身价值的认可?

这一类型的人工作都非常努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使别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是这类人往往自尊心太强,在事业上一旦受到挫折便很容易气馁。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往往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平庸的泥沼。

4.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一类型的人对工作的态度是最为理想的,他们希望通过努力的工作给自己所属的整体部门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希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质,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这种视工作为乐趣的人才能避免流于平庸,也只有这种人,才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人的一生中,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绝不可以没有工作的乐趣。

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从工作中只得到厌倦、紧张与失望,人的一生将会多么痛苦;令自己厌倦的工作即使带来了“名”与“利”,这种光彩也是何等的虚浮!有三个建筑工人在共同砌一堵墙,这时,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呀?”第一个头也没抬,没好气地说:“你没看见吗?在垒墙。”第二个人抬起头来说:“我们当然是要盖一间房子。”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唱歌,脸上满是笑容:“我在盖一间非常漂亮的房子,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人们会在这里幸福的生活。”10年以后,第一个人仍是一名建筑工人;第二个人成了建筑队的带班队长;第三个人成了他们的总经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面对同一环境,不同的工作心态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未来。

第二节理想取决于心态

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占我们一天中的1/3时间,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每个人对工作的定义不同,有的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衣食住行,是生活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劳碌!

如果在平凡岗位上的我们,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每天被动地、机械地工作,同时不停地抱怨工作的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那我们的环境会自己变好吗?收入会增加吗?会开心吗?

不会,当然不会!只能永远做等待下班、等待工资、等待被淘汰的三等人!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心态。因为人的主观感觉就像一面镜子,你告诉自己:我很开心,便真的感觉到自己很开心。

那么免除平凡工作中的劳碌辛苦的秘诀就是用积极的心态让自己拥有舒畅的心情,用热情去工作!有学者一日在外散步,他看见一个警察愁眉苦脸地,就问:“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让你烦恼吗?”

警察回答说:“我一天到晚的巡逻只有10美元,这样的工作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后来一个灰头土脸的扫烟囱的人走过来,学者觉得他很快乐,就问他:“你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扫烟囱的人回答:“3美元。”

学者又继续问:“一天才拿3美元,你为什么这么快乐?”

扫烟囱的人惊讶地说:“为什么不呢?”警察鄙视地说:“只有垃圾才爱干垃圾的工作。”学者严肃地说:“警察先生你错了,他在干着使自己愉悦的工作,但是你却每天被工作奴役着,他的人生一定比你更精彩!”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是重要的一步,接着怎样为自己的工作寻找快乐是更重要的一步。没有后一步你会浪费掉大部分生命。为了对自己负责就该把工作和自己的生命划个等号。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是重要的一步,但为自己的工作寻找快乐是更重要的一步。就像苏格拉底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出光来。”我们大都是平凡的人,我们都做着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事,都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而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岗位,或者做什么工作、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具有岗位责任感,有责任把工作做好,使我们不致流于平庸。很多时候,我们无从选择,像出生,像工作,像死亡——很多时候,我们又有许多选择,比如笑或者哭,比如快乐或者忧伤,比如乐观还是悲观——因为无从选择,我们学会了接受无法改变的机遇与磨难;因为可以选择,我们便与命运相搏,去寻找自身价值,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人们往往不是从生活中、工作中去寻找乐趣,而是等待乐趣,他们以为自己结婚、找到好工作、买下房子、孩子大学毕业、完成某项任务或者取得某种胜利后,就会快乐起来。他们不理解快乐就在付出中,就在平凡的过程中。

做个工作狂还是LAZY 族?

——“对工作不满的情绪甚至比没有规律的起居作息更有损健康,而对工作的满足感则对健康有利。”

有一则众所周知的故事:一位游客看见一个渔夫在海边躺着晒太阳,便问他为什么不出海捕鱼。渔夫反问为什么要出海捕鱼,游客说可以卖鱼赚钱。渔夫追问赚钱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买更大的渔网更好的渔船。渔夫问买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捕更多的渔卖更多的钱。渔夫问要更多的钱干什么,游客说那样就可以不干活了。渔夫问不干活了干什么,游客就说可以永远在海边休闲了。

口令绕到这里,渔夫最经典的一句话就出来了——我现在不是在休闲吗?

游客的态度代表了工作狂的价值观,渔夫则是LAZY 一族的最佳代言人。

在这个崇尚享乐主义、追求轻松生活的浮躁时代里,劝说人们去做工作狂,似乎已经变的不合时宜了。称赞别人“你很懂得享受”比说“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让对方听了心花怒放。

时尚类报刊杂志纷纷辟出专栏,很关切地提醒人们“你太累了,该歇歇了”,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安逸、享受的主题。这种不负责任的享乐倾向,塑造出了一批批懒散、叛逆、缺乏敬业精神的“LAZY 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