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地理概况(下)(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21579800000009

第9章 中国地理概况(9)

海南岛有长达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沙岸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上千米不等,海的坡度一般为五度左右,平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至30℃,海边阳光充足,太阳光照很厉害。海南岛也是我国热带作物基地。橡胶产量占全国60%以上。此外还有剑麻,咖啡,椰子,菠萝等热带作物,热带雨林中盛产贵重木材,藤类,南药及珍贵鸟兽。海域盛产石斑鱼,海龟,龙虾等。海南资源丰富,正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建设中的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是一座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岛屿,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包括:热带海滨、民族风情、地热温泉、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等。特别是海南岛海岸线漫长,海湾众多,海边大都是优质沙滩,椰风海韵为国内外旅游者所赞美。

海上交通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环行线沿途经过多个自然保护区。东北部遍布椰林,田野泛绿,中部是热带雨林地带,东南部是椰林地带,西部多为橡胶林地带,热带水果终年不辍,有椰子、香蕉、菠萝等。

前往岛上各旅游景区,可以沿东、中、西三线公路,东线海岸区为富于热带情调的椰林及海滩,中线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西线则可参观盐场、自然保护区和水库。有海口、三亚、八所、清澜等海港。新建了洋浦,马村深水港。重要城市有省会海口,海岛港城三亚。名胜古迹有海口的五公祠、海瑞墓、三亚的天涯海角、大东海旅游中心、儋州东坡书院等。

海南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之中。

海南,是东方的夏威夷。人们这里尽情的享受阳光、沙滩、大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你在海南可以参加各种海上娱乐活动。夜晚的海南更是具有海岛特色的美丽风景。海南的各种娱乐场里精彩的演出会令游人赏心悦目。东山还有更让你感到休闲娱乐的活动高尔夫球场,绿草如茵,环境幽雅在此足可以好好享受这个高雅的运动。琼海官塘温泉,还有一流的温泉,和完善的康乐设施。

旅游资源:海南岛的海岸线长达1584.8千米,适宜的气候和优良的沙滩,使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如三亚市的鹿回头、牙笼湾、大东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县的清澜湾,琼海市长坡,铜鼓岭南北海岸,陵水县猴岛,东方县鱼鳞洲等。沿海还有火山爆发奇观(如琼山县“水下村庄”和马鞍岭熔岩洞穴等)和红树林海岸景观。陵水县南海猴岛常使人津津乐道。五指山为海南岛主峰,气势格外磅礴。琼中的琼崖纵队旧址则为现代革命纪念地。黎族惟独分布在海南岛,海南人善纺织、印染、服饰,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海南最主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地方文艺:有琼剧和黎族、苗族歌舞。饮食文化:著名菜肴有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万宁县)、曲口海鲜(琼山县)、万泉鲤鱼、五指山金钱龟和鳖、福山乳猪、东方白切羔羊、那犬狗肉等。海南粉则各地都有。到黎家品尝香饮则是一种难得享受。

13.广东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省中部。广东陆地面积为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千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大门和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广东的航运和贸易发展最早,且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广东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珠江全长2122公里,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为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广东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00-12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自粤北的19℃左右到南端雷州半岛增至23℃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而南为1750小时至2200小时。全年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2004年未,全省有土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7万公顷;林地面积101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省海拔500米发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山地占16.12%,平原占23.66%,河流水面占1.23%。

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为665.5万千瓦,约占理论蕴藏量62%左右。

广东海域广阔,海岸线长,河网纵横,山塘水库、鱼塘众多,水产资源丰富。除可供捕捞海面外,全省有淡水养殖可养面积44.8万公顷,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淡水养殖主要有鲩、鳙、鲢、鲮、鲤等鱼种;海水养殖主要有虾、蚝等。

全省有活力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4%。植物种类繁多,逾5000多种,其中稀有植物约54种,大沙椤、黄檀、楠木等属世界著名珍稀树种。动物770多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有22种。为保护各类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全省设立了6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肇庆鼎湖山等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区。

广东地质构造复杂,岩层错落,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30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1种,以有色金属居多。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锗、泥炭等2种;居第二位的有硫铁矿、铝、铋、**、银、油页岩等6种;居第三位的有铌、钽、硒等7种。广东省南海油田,包括珠江口、北部湾2个盆地,勘探查明有十个大型油气田,是一个面积广阔、储量丰富的油气田,具有实际开发的美好前景。

广东地处低纬度的位置,使广东全年太阳高度角大,所得到的太阳辐射多,热量丰富。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7℃,平均日照时数1750—2200小时;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无霜期长,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可一年二熟或三熟。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农业重要产区,尤其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发达,是全国闻名的富裕地区。

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瑶、壮、回、满、畲、黎、苗等42个民族,人口约占全省的0.6%。

广东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以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秘鲁居多。有归侨、侨眷约2000万人。在海外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广东华侨组织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团联谊会”、“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等。另外,广东毗邻港澳,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有500万人。广大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一贯热爱祖国,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4年,广东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省农业总产值(现价)2154.79亿元,此上年增长4.51%;其中,种植业产值959.97亿元,增长5.65%;林业产值61.72亿元.增长3.36%;畜牧业产值571.09亿元,增长1.82%;渔业产值466.45亿元,增长4.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5.56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61.42亿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5.87元,增长4%。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总产在大灾之年基本保持稳定。全省撂荒拱地恢复生产面积1.5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2万公顷;直接补贴种粮大户5.7万户,受益面积18万公顷,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刀276.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3%,在连续四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加的好势头;尽管受严重旱灾影响,粮食总产量仍达到1512.34万吨,增长0.63%。

动植物防疫工作取得成效在春季防控高致病性禽滚感的阻击战中,各级农业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成功控制、迅速扑灭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向人传染,得到农业部的表扬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加强对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规范疫情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抓好动物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防疫物资应急贮备制度,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保障。

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5.87元,比上年增加311.29元,增长7.7%,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增幅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全省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状况大有改善。农村居民从事劳务所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173.21公元,增加207.43元,是其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同层次的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快增长。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5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高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9580.77元,增长8.3%;中高收入农户5090.37元、中等收入农户3768.57元、中低收入农户2800.57元,分别增长7.6%、8.0%和8.6%。由于减免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使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回升到1657.87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户所占比例由上年的7.0%下降为6.4%。

泛珠三角区城农业合作和外向型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4年,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联席制度,确立了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衔接落实制度;组织草拟、修改、审定《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近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筹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推介会”,承办2004年广东省农产品(成都)交易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扩大出口。全省水果出口比上年增长37.8%,蔬菜增长加24.7%,成为广东省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各级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大,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离。有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5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全省各级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1083家,其中,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29家,省级105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150家。1083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65万户,增收51亿元,户均增收1926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范围扩大,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发展加快。全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42个,带动农户83万户,会员11万户,会员平均增收10%以上,高于全省农民增收平均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财政资金3.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37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3万吨,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1宗,带动农民增收2.6亿元。东西两界和粤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示范辐射效应逐渐显现,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农民增收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业部门累计创办了7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制定省级农业标准101个。全省21个地级市、56个县、27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最安全检测中心(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较快,全省通过认证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60个,产品共1206个;绿色食品企业110家,有效期内产品数224个;累计评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16个。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毒鼠强专项整治达到预期目标,质量安全事故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