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一千个问题(上)(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卷)(中学卷))
21579900000005

第5章

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富饶的土地是靠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从夏朝到秦汉时期,当华夏、苗瑶、百越等民族开拓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时,边疆各民族的先民已在开发着祖国的边区。东北部和北部的东胡、乌桓、鲜卑、匈奴等民族开发了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华北北部的广大地区;西域的乌孙、月氏、龟兹、于阗等民族开发了今新疆及其以西的广大地区;西北部和西部的戎、羌、氏等民族开发了今青藏高原;西南夷开发了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百越各民族开发了今广西、广东及福建、浙江等地区;东夷各民族开发了今江淮流域地区。各民族对祖国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互相接近和融合,共同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列国纷争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封建国家。此后,经过汉、唐、元、明、清各朝的努力,统一不断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于创造。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她以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光辉的科学技术成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了自己丰富独特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和耕作技术在古代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手工业、商业在16世纪中叶也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举世闻名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中华民族各族在自身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中医是世界医药学中的瑰宝,具有特殊贡献。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历来反对封建主义压迫,反对侵略与奴役,赞成平等的交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正在满怀信心地为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2.古老的华夏族

从公元前5000多年到公元前2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华夏族在黄河流域滋生发展,创造了古老的文明。在西起陇山,东到泰山的广袤的土地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存说明,华夏族先民的文明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期。远古的传说也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华夏族的先民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过渡到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黄帝与量尤战于涿鹿,又与炎帝战于阪泉,黄帝都获得了胜利。部落联盟的领袖尧、舜、禹都是黄帝子孙。到了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持续600多年的夏朝。公元前16世纪,商王朝建立。商族的祖先是东夷。商朝己是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奴隶的劳动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公元前11世纪,同朝取代了商朝。周族自称是夏族的一支,杂居于戎狄之间,与羌人关系密切。这些不同部落集团都以黄帝为祖先,他们先是生息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汝、颍上游地区,接着发展到淮河、泅水、长江、汉水等广大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他们互相间不断地交往、斗争、接近和融合,形成了共同的族体——华夏族,并以此来区别自己与蛮、夷、狄、戎的不同。但是,这时的华夷的划分尚不十分严格。

春秋时期,华夷之间贵贱尊卑的观念影响很深,族类与文化的不同被当作区别华夷的标准。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口号,在中原诸侯中间博得了普遍的声誉,孔子更把沦为夷狄看作是空前的灾难。当时称楚为荆蛮,秦为西戎,北有北狄、山戎、东有莱夷、淮夷。到了战国时期,秦、楚已经与齐、韩、赵、魏、燕等国并称夏族,而且成了最强大的华夏诸侯国。战国七雄合纵、连横、兼并、征战,造成了统一的历史趋势。陆续进入中原地区的蛮、夷、戎、狄也逐步与华夏族融合,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族体。这时,华夏族活动的地域扩展到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吴越等广大地区。

华夏族在形成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从青铜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从结绳记事发展到诸子百家争鸣,完成了封建化的全过程,走向了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

3.人口众多的汉民族

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羌、氏等族纷纷迁入中原,建立国家。他们看到原来称为华夏族的百姓行汉朝的礼仪,穿戴汉朝的衣帽,便称这些百姓为汉人,称这些百姓通行的语言为汉语。从此,汉族的称呼便沿用下来。

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稳定的族体。秦统一天下,原来的六国之民都成为秦王朝的百姓。当时,西域、匈奴人都称中原人为秦人。汉王朝继秦而兴,统治了400多年,开通丝绸之路,沟通西域,屯田惶中,设立护乌桓校尉,降服匈奴,征服西南夷,设立郡县,平定南越、东瓯、闽越,疆域空前广大,鼎盛一时。随着秦汉时期社会的进步,以先秦时期的华夏族为核心,融合了羌、匈奴等部族,形成了汉民族。这时,汉民族人口分布的重心仍在黄、淮流域,从西晋末年起逐渐向长江、珠江流域大规模迁徙。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日的总数也超过了北方。汉族现有人口10.42亿(1990年7月),遍布祖国各地。汉民族历来勤劳俭朴,富于进取精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文明。秦时蜀郡李冰修筑的都江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茶、制瓷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汉族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也光彩夺目。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是汉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高峰。在史学上有《史记》等24史纪传体史书和《春秋》《左传》

《资治通鉴》等。编年体史书,军事学上有《孙子兵法》《孙瞑兵法》等杰作。汉族的许多文化名人享誉世界。

汉语历史悠久,语汇丰富,主要有七大方言。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汉文起源于远古,通行的方块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字和商周的金文演变而来的。秦代实行“书同文”,有小篆、隶书,汉末出现楷书,一直通用至今。汉族的宗族观念较深,祭祀祖宗,传接后代是大事、大孝。汉族自古对宗教采取幕容并包魄态度。道教是汉民族固有的宗教,佛教、景教、袄教、摩尼教、尼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从国外传入,但没有形成全民族其同信仰的宗教。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渗透到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三纲五常、神权、政权、族权、夫权曾经是束缚汉族人民的精神枷锁。

汉族的家庭婚姻以牢固稳定著称于世。汉人的衣饰历代变化很大,到了20世纪中叶,男女多穿对襟或斜襟上衣,下着长裤。在节日中,汉人最重视春节。此外,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汉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平等、互助,共同建设祖国。

4.中国的少数民族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都有着自己民族的文明和传统。

在1990年,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壮、蒙古、回等18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有傈僳、佤、舍等15个民族;其他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都不足10万。中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域广阔,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内蒙、新疆、西藏、宁夏等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韵50—60%。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山林、高原、草原等边陲地区。由于历史上的迁徙,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形成了除本民族聚居外,又有各民族杂居的状况,彼此之间联系密切,互相影响。

在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满族使用汉语以外,有53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民族之间通用汉语和互通语言的情况十分普遍。不少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使用几种文字。

宗教和自然神崇拜在少数民族中有着较深的影响。佛教中,信仰藏传佛教的有藏、蒙古、裕固等民族,信仰小乘佛教的有傣、布朗、德昂等民族。信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民族。信仰基督教的有彝、苗等民族中的一部分。信仰东正教的有俄罗斯和鄂温克等民族中的一部分。自然神崇拜,包括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巫教、萨满教等的崇拜和信仰,在独龙、怒、佤等民族中依然存在着。

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艺术,大多能歌善舞。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笛、琵琶、胡琴等,都是他们最先创制的。他们还创造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神话、诗歌、历史传说等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在他们之中,还有一大批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各民族和各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民主改革,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实行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到1991年止,全国已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133个地市级自治州、589个县级自治县(旗)。

中国东北、内蒙有哪些民族?

1.以“八旗”闻名的满族

在风景秀丽的长白山下,有一个碧波粼粼的湖泊,三位仙女降临,洗浴之后登岸。这时,一只神鹊衔来一枚红色的果子,鲜嫩异常,年龄最小的仙女佛古伦拾来吞入肚中。

不久,佛古伦生了一个男孩,姓爱新觉罗,叫布库里雍顺。他就是传说中满族人的先祖。

明朝末年,满族英雄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初步形成了满洲民族(即满族),奠定了大清国的基础。他把满洲人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之中,实行全民皆兵。凭借着这支劲旅,在萨尔浒地区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打垮了明朝十多万军队的围剿。后来,满族政权还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起疆域空前辽阔的清帝国。

满族贵族统治中国近300年,八旗驻防全国各地,满族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遍播海内。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如果有人生病,也要请萨满跳神。满族人重礼节,有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请安,五天见长辈“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的样子。女人打千要双手扶膝下蹲。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抱腰接面大礼。

满族贵族以骑射得天下,男女都执鞭佩箭驰骋于山林之间。男人留发梳辫,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在,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公元16世纪末,满族人借用的蒙古字母创制了“老满文”。后来,在借用蒙古字母上加圈或点,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现在,由于普遍使用汉字、汉语,懂得满文、满语的人已经很少了。满族的语言大师辈出,曹雪芹著有《红楼梦》,老舍著有《骆驼样子》,罗常培精通语法、音韵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

中国的满族人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与北京、西安、成都等大城市。

2.长白山麓的朝鲜族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每逢节日,长白山下回荡着古老的伽倻琴和筒霄之声。姑娘们上穿小巧的短衣,下着水粉长裙,在跳板上飞腾。一对对小伙子扭在一起摔跤,似猛虎角力。在家庭舞场上,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同孙子、孙女一起,踏着节拍,翩然起舞,显示出朝鲜族人民丰富的生活情趣。

中国的朝鲜族主要生活在东北三省和内地的一些大城市。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是吉林省长自山麓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自朝鲜自治县。长白山第一主峰白头山峭立挺拔,山巅之湖天池风景独秀。“长白林海”不但盛产红松。白松和各类阔叶林木,还有人参、貂皮、鹿茸“三宝”等资源。朝鲜族聚居区是北方的“水稻之乡”,出产的大米洁白如玉,营养丰富。

朝鲜族房屋的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房屋正面开三扇或四扇门,室内用砖或石平铺成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餐桌上的传统食品有泡菜、冷面、打糕、酱汤和狗肉。朝鲜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短衣长裙。短上衣斜襟,以长布带打结。裙子在腰间有许多皱褶,有筒裙、缠裙之分。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穿斜襟长袍。

朝鲜族在公元15世纪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字母文字与汉字杂用,后来淘汰了汉字,使用40个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叠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许多人受儒教影响较深,尊崇孔子和孟子。

3.渔猎能手赫哲族

“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这首动人的歌曲形象地描绘了赫哲族人民辛勤劳动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