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脂科学保健指南
21581400000007

第7章 高血脂患者的饮食保健(3)

(1)限制总热能摄入,保持正常体重。

(2)限制脂肪在总热能的20%以下,若脂肪多而诱发病人腹痛,则更应限制脂肪。若腹痛持续存在,则应采用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所用的低脂肪膳食。

(3)糖类摄入量占总热能的50%~60%。

(4)胆固醇摄入量为每日300~500毫克,相当于每周3个蛋黄的量。

(5)蛋白质占总热能的20%~24%。

(6)此种饮食可能出现缺铁,应注意补充。

顺应天时,健康饮食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观察均证实,人和动物的血脂水平一样,在不同季节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北京阜外医院的一项研究观察报告指出,对52名未服任何药物的健康人,在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进行血脂监测,结果显示,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以秋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夏两季间统计差别非常显著(P&;0.005)。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以春季最高,而秋季最低,两季间的统计差别也非常显著(P&;0.005)。因此,在对高血脂患者进行饮食调养时,必须考虑不同季节对血脂的影响这个因素。因春季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最高,春季应减少动物脂肪和糖类食物的摄入,同时减少总热能的供给,以防止甘油三酯的过度升高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因夏季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最低,故可适当增加蛋黄和动物肉类食物,以保证体内胆固醇的供给。因秋季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最高,而甘油三酯水平最低,故应该减少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并适当增加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的摄入,以防止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和甘油三酯的减少,以保证热能的供给。

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是指膳食中不能被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或非纤维素性多糖)、木质素、果胶、藻胶、树胶、琼脂等。膳食纤维虽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但它是膳食中的重要成分,为人体健康所必需。膳食纤维的种类不同,其物理学特性不同,在人体内的作用也不一样,这种特性包括亲水性、黏性、酵解性、消化酶受抑制性,具有结合胆酸及离子交换等作用。

大量实验证明,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进入肠道后遇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并促进胆固醇(TC)从粪便中排出;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可与胆酸或其他脂质结合,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和脂蛋白的合成,从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的清除。对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虽在肠道内几乎不被消化吸收,但可在肠道内形成不可溶性复合物,即木质素纤维素,故也可影响胆固醇的吸收和加速其排出。所以说,不论是可溶性的还是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都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只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降脂作用比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作用更强而已。水溶性膳食纤维摄入后,一般均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多数报道可降低总胆固醇5%~10%,也有报道甚至可降低25%,所降低的胆固醇类别几乎都是对心血管系统起危害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有人曾对43名高血脂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在对他们进行降脂饮食疗法2个月后,再分别给予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16周,结果两种膳食纤维对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的平均下降率分别为4.9%和48%,降脂效果以第4周最为显著,而且男性血清总胆固醇下降较女性明显。研究观察还证明,即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已下降至正常,可溶性膳食纤维仍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

综上所述,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所以,正常人常食用膳食纤维,有利于防止高血脂的发生;对于高血脂患者,更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有利于防治高血脂,而且还可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吃油需要“悠着点”

日常使用的烹调油主要分为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油脂。动物性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70%),植物性油脂则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高血脂患者应根据自己病症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烹调油的种类和用量。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避免使用含饱和脂肪酸多的猪油、牛油、羊油、黄油等作为烹调油。应以植物性油脂为主,较好的有菜子油、茶子油、葵花子油等。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血脂患者不必严格控制动物性脂肪,而应控制油脂的总用量。3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适比例应该是1:6:1。在天然食用油中符合这种比例的植物油主要是菜子油。其他较为符合的有花生油以及加工后的混合油和色拉油。

如果平时的膳食中肉类食物摄入较多,亦可以选择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脂(如豆油、芝麻油、精制棉子油等),或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的食用油。每人每天的烹调油用量应控制在25克左右,高血脂患者尤应严格遵守。我们常用的小汤匙,一汤匙油的量约为10克。以三口之家为例,一天所用烹调油总量应控制在8匙左右。

瘦肉多吃未必好

目前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肥肉脂肪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害,常食肥肉会使人发胖,会引发体内血清胆固醇值提高,从而引发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脑溢血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很多人只吃瘦肉,不吃肥肉。瘦肉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低于肥肉的含量是无疑的,但不能笼统地讲瘦肉都是低脂肪的。营养学家对各种动物肉的脂肪进行测定,以100克重量为例:兔肉为0.4克,马肉为0.8克,瘦牛肉为6.2克,瘦羊肉为13.6克,而瘦猪肉却高达28.8克,若把瘦猪肉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主要的食物源,也会增加发生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脑溢血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最近,英国皇家研究院布比斯医生经过分析研究表明:多吃瘦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甚于肥肉,因为瘦肉在烹制过程中,会自动产生一种致癌物质——杂环胺。

动物实验表明:杂环胺是一种损害基因的物质,会使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诱变。瘦肉中的杂环胺能被大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中,西方国家肠癌发病率高于其他国家肠癌发病率,这与他们常食瘦肉,尤其喜食大量红色牛排有关。

此外,瘦肉中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是合成人体一些激素和维护表皮健康必需摄取的一种氨基酸,但在一些酶类催化激活下,在热理化处理过程中的蛋氨酸,会产生一种叫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机物。现代医学认为: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脉血管壁内的内皮细胞,促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沉积并渗入到动脉血管壁内,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食瘦肉过多,蛋氨酸就会增多,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相应地增加,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

西方营养学家研究认为: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乳腺癌、直肠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这与亚洲国家常食大豆及其豆制品有关。大豆中含有一种抗癌活性物质——异黄酮类,其中2/3为三羟异黄酮类,对强致癌物——苯并(a)芘和甲基苯蒽等均有明显抗诱变作用,对乳腺癌和大肠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他们提倡人们少吃些瘦肉,多吃些大豆及其制品,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控制热量的摄入

降低血脂要求在膳食上应从多方面着眼,包括热量、总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以及动物蛋白质等,都须在一定程度内加以限制。与此同时,应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比例。

由于机体活动所需的热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和脂肪,热量供给过多,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这样可导致血中甘油三酯类物质消除减慢,形成高血脂。所以高血脂患者要限制热量摄入。

怎样衡量热量的合适程度呢?如能保持理想体重,那么可以说明总热量的摄入是合适的。此外,脂肪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可降至20%,其中饱和脂肪酸要低于总热量的5%,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升到相当于总热量的10%。在一定实践后,如果体重控制的效果不理想,应首先考虑进一步减少脂肪的总量与饱和脂肪酸量。

糖是甜蜜的“毒药”

糖类或碳水化合物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三大产热营养素之一,人体所需要的50%的热量是由糖类食物供给的。我国人民以米、面为主食,它们含有大量的淀粉,是人体糖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这些淀粉经消化以后,便可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葡萄糖。从数量上来说,通过正常一日三餐所摄入的糖类,已足够人体代谢的需要,或已经超过了人体的需要。此时,如果再在饮食中加入蔗糖,或正餐之外过多地使用甜食、水果糖、巧克力等,就会使摄入的糖类过多,使其在肝脏内合成过多的脂类,就可造成体内脂肪堆积和血脂升高,并进一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认为,蔗糖、果糖吃多了,在肝脏内很快变成****酸,进一步转化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TC),经低密度脂蛋白(LDL)运载而进入血液中,故致血脂升高。再有,老年人因胰腺功能下降,使耐糖量下降,过多地吃糖会引起糖代谢紊乱,故使血糖升高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而糖尿病又可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形成。瑞士科学家在研究糖消耗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食糖的消耗量呈正相关。日本学者通过调查,也得出如上一致的意见。所以,有学者甚至指出,过多地吃糖对身体的危害不亚于严重吸烟,故他们把糖称之为甜蜜的白色“毒药”。

综上所述,高血脂患者,尤其是老年性高血脂患者,为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严重化,除正餐饮食外,忌额外加用甜食,及各种糖类。

高血脂患者也能吃鸡蛋

有人怕胆固醇增高,不敢吃鸡蛋,特别是不敢吃蛋黄。认为吃了蛋黄会使胆固醇更高,这种看法并不全面。

从营养代谢的角度分析,蛋黄中除了含胆固醇外,还含有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种强乳化剂,在人体内能使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肪颗粒乳化变小,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从而可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大为减少。

日本学者做了这样的实验:让8个正常健康者每人每天吃5~10只鸡蛋,以10只鸡蛋所含的胆固醇计算。

即每天约进食胆固醇2200毫克。另一组中包括15名心脏病患者,每天吃2只鸡蛋。几个月后检查两组观察者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第一组中每100毫升血内只增加7~9毫克的胆固醇(通常人体内每100毫升血内含200毫克左右胆固醇)。第二组心脏病患者,测定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与原来的水平比较,几乎没有增加。

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6个月的试验也证明:人体内胆固醇的高低与吃鸡蛋无关。

目前,一般认为每天吃1只鸡蛋,对高血脂病人来说是安全的。

高血脂患者吃水果有选择

☆苹果

性味甘、凉。有生津润肺、健脾盏胃,除烦醒酒等功效。

苹果,又有平波、超凡子、天然子之称,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与人类健康生活密切相关,故素有“幸福果”、“健康果”、“聪明果”之称,其食疗保健价值受历代医家的重视。中医认为,苹果入心、胃经,适用于慢性胃炎、腹泻、便秘、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现代医学营养学研究证明:苹果营养丰富,除含有蛋白质、复合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外,还含多种维生素及无机元素等。由于苹果富含果胶类物质及钾盐(为优质高钾降压食物)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减少胆固醇的肠道吸收,达到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中胆固醇(TC)的目的。有人在大白鼠等动物高胆固醇饲料中加入苹果果胶等,可使其血清总胆固醇和肝脏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而胆酸排出量增加。也有人临床研究观察发现,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如每日吃1~3个苹果,可有效地防止血中胆固醇增加,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减少血糖含量。但苹果为生理碱性食物,对胃酸分泌较少或过少者,尤其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宜饭后服用,不宜在饭前或餐中服用。

☆核桃仁

性味甘,温。有补肾益肺,润肠通便等功效。核桃仁,亦称胡桃肉,为胡桃科落叶乔木植物胡桃果实的核仁。核桃果椭球形或球形,内果皮肉质,外果皮硬,有皱脊,核桃仁干后亦有皱褶,沟回,似人大脑,故有吃核桃仁补脑之说。

核桃树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新疆等地,为优质油料树种,种子可供食用,亦可榨油。其种仁富含油质,味奇美。历代医家对核桃仁的药用价值尤为重视。中医认为:归肾、肺、大肠经。唐代大食疗学家孟诜曾指出,核桃仁能“通经络,润血脉,黑须发,常服,皮肤细腻光润”。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核桃仁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以及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尼克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其中脂肪含量一般在40%~50%,最高可达58.8%以上。脂肪中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甘油脂及少量的亚麻酸与油酸甘油脂。由于核桃仁的脂肪75%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减轻高血脂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