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科学保健指南
21581500000005

第5章 糖尿病常识入门(5)

另一个糖尿病失明的原因——白内障也比较常见。它的发展经由白内障未成熟期的视力严重下降至白内障成熟期的失明。临床经常遇到不少患者因视力下降来诊治,检查发现了白内障,进一步检测血糖才发现患有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60%~65%的人有白内障,可分3种类型:第一型与老年型白内障无差别,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仅是发生年龄提早,该型与血糖控制不好有关。第二型又称青少年糖尿病白内障。主要见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在酮症酸中毒时出现多个雪花样白内障,即在晶体内出现多个雪花样片状物,在几天内很快发展成熟,使视力极低甚或失明,在早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后可终止白内障发展,甚至可逆转,这种类型白内障极少见。第三型为低血糖型白内障,它是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相对或绝对低血糖引起的,也较少见。

可见糖尿病患者可有多种情况引起失明或视力减退。而视力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否已诊断为糖尿病,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应马上去眼科诊治,同时注意筛查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以便制订合理的治疗计划。

糖尿病能导致患者昏迷吗

一碰到昏迷患者,人们常常想到脑血管意外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即刻进行CT、磁共振成像等一系列检查,恰恰容易忽略糖尿病引起昏迷的可能性。其实有相当多的昏迷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与糖尿病有关的昏迷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低血糖昏迷。这种昏迷在糖尿病患者中较多见,主要是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进食量过少及运动过度造成的。因为脑组织蛤能利用葡萄糖供能,对低血糖很敏感,当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50毫克/分升)时,患者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果血糖更低或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就进入昏迷。昏迷由大脑皮质抑制开始,进而累及皮质下中枢,可迅速出现严重昏迷。如果这种昏迷超过6小时,则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损害。所以,对昏迷患者应想到低血糖昏迷的可能性,及时检查确诊,抓紧时机抢救,对抢救成功率有直接影响。当然,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强调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患者进食不足时,要及时减少药量,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糖块,遇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含服,以免发生低血糖昏迷。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患者在遇到感染、创伤等应激的情况下,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酮体在体内累积,造成酮症酸中毒。酸中毒可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出现倦怠、头痛、头晕、嗜睡,终至昏迷。这种情况多见于Ⅰ型糖尿病患者。预防的重点在于不能随意停用胰岛素,遇有感染、创伤等应激情况应及时处理,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争取抢救时机的关键也是要想到有此种昏迷,并及时查血、尿酮体和血糖。

(3)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多见于50~70岁人群,约有2/3的患者过去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常在遇到有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用利尿剂治疗、摄食糖过多、呕吐、腹泻后诱发。表现有高血糖(常大于33.3毫摩尔/升)、高血钠(常大于155毫摩尔/升)、高血浆渗透压(常大r 350毫摩尔/升)、失水、昏迷。这种患者多数不知道自身有糖尿病,因而在病情发展初期多不会引起注意,以致出现嗜睡、昏迷。查体时常有病理反射阳性,且有的患者伴有偏瘫、肢体抽搐等,常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而收治于神经内科。本病患病率比酮症酸中毒低,但死亡率高,如治疗不及时,可在24~48小时内死亡,高度重视是必不可少的。

(4)乳酸酸中毒昏迷。乳酸是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乳酸大部分在肝脏转化成糖原储存起来,小部分经肾脏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当血乳酸产生过多,转化及排泄不及时,乳酸在血中堆积。当超过2毫摩尔/升(17.6毫克/分升)时,为高乳酸血症,超过5毫摩尔/升(44毫克/分升)时,可发生乳酸酸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深大、休克,甚至昏迷。本病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如血乳酸超过25毫摩尔/升(220毫克/分升)时,患者几乎全部死亡。糖尿病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昏迷,主要是因为口服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降糖落后更易引起。另外,在糖尿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或休克时,乳酸酸中毒昏迷的发生率也很高,此时病情严重,死亡率增高。

综上所述,不管是临床医生,还是糖尿病患者家属,都应记住糖尿病是可以发生昏迷的,急诊医生对昏迷患者应常规查血糖、血生化、血酮体、血浆渗透压、血气分析,查尿糖、尿酮体等,为图尽早发现昏迷是否由糖尿病上述并发症引起,以便尽快合理治疗,挽救昏迷患者的生命。

感染与糖尿病有关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以各种感染来就医的患者都患有糖尿病,提示大家注意在处理感染时,应注意筛查患者是否还同时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是感染发生的重要条件

血糖浓度过高,既可降低细胞的免疫功能,又可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及补体减少,导致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因而抗感染能力下降。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周围神经及血管并发症更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它们还可使机体的痛觉、触觉、温觉下降,皮肤易形成溃疡、挤压伤、抓伤、烫伤等,并且毫无知觉。当皮肤的完整性被破坏时,细菌则从破损处侵入,越过机体抵御侵犯防线,进入机体。

细菌在高血糖组织中极易生长,引发各种感染,以下分述之。

(1)皮肤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及四肢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及软组织受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疖、痈、疮的机会较非糖尿病患者高数十倍。在糖尿病病情未得到控制的患者中,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同样很高,如间擦疹(擦烂)、外阴炎、****炎、口角炎等均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也可见到手足癣、股癣及甲癣等真菌感染。

(2)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患者尿中葡萄糖增多,细菌易于生长、繁殖,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女性患者中60%~80%有泌尿系感染。因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时多无典型症状及体征,易漏诊,贻误治疗,最后引起严重肾损害。

(3)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咽喉炎,尤以肺结核更常见。这与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降低了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有关。发生肺结核者病情往往较重,病灶呈干酪样坏死液化,易形成空洞和自发性气胸,缺乏纤维化和胸膜反应,消瘦和发热症状较明显。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发生率较非糖尿患者要高3~5倍。

(4)肢端坏疽并感染。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后,由于微血管障碍、血流量下降致组织缺血和缺氧,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引起组织变性,出现肢端坏疽,极易并发感染,甚而引发趾骨或指骨骨髓炎。

(5)糖尿病患者较少见的感染。消化道感染。如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等,囊肿性肾盂肾炎、恶性外耳炎、鼻脑毛真菌病、肠球菌脑膜炎等。

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良时极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感染性休克、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对糖尿病患者来讲是相当重要的。

2.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1)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换衣、刷牙,搞好口腔和手、足部卫生。女性患者应注意会阴部卫生,防止泌尿系感染。

(2)保护好四肢,使其不受创伤、抓伤及烧烫伤等。

(3)注意控制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清洁新鲜,以防肠道感染。

(4)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5)定期做胸部X 线检查,以早期发现肺结核。

(6)一旦发生外伤和感染,应尽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神经病变或末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或单侧,可对称或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最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