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科学保健指南
21581800000007

第7章 乙肝夏季科学保健(2)

【加减用药】湿热重者,加栀子、黄芩各10克;有0区吐者,加姜半夏、竹茹各10克,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12克,陈皮10克;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浮萍各12克;大便稀每天3次以上者,易大黄为熟大黄6克;气虚乏力明显者,去大黄,加白术、茯苓各12克;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加垂盆草,鸡骨草各2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以4周为1个疗程,部分患者治疗2~3个疗程。

【注意事项】配合西药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30毫升,加10%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30毫克,每天3次口服。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肝功能1次。

【出处】刘常世,中西医治疗淤胆型肝炎38例,新中医,1999,31(12):37。

虎杖麦芽汤

【主治】慢性淤胆型肝炎。

【组成】虎杖30克,麦芽30克,茵陈30克,赤芍24克,丹参24克,黄芩9克,姜半夏9克。

【加减用药】湿重者,加车前子;热重者,加焦栀子、大黄;皮肤瘙痒者,加苦参、地肤子。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

【出处】赵锦锦,应豪,虎杖麦芽汤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3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7,(9):42。

肝癌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肝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50岁为多,男女之比约为8:1。肝癌的病因,西医认为主要与慢性肝脏疾病、黄曲霉毒素、寄生虫、酗酒、遗传因素有关。在我国,与肝癌发病率关系最大的因素为乙肝病毒,特别是HBsAg 阳性者。因此,HBsAg 阳性者以及慢性肝病患者被列为肝癌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认为,HBsAg 有直接致癌的可能,且不一定通过慢性肝病这一中间阶段。

1.肝癌中医药治疗90%以上在确诊时属中、晚期,手术机会多已错过,所以采用现代综合治疗方法常因放、化疗和免疫治疗而受到一定限制;而放、化疗对本病的治疗毒副反应极大,适应证则减少,疗效也差;介入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需要相当高的条件和设备,花费也较大。故中医药治疗已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中医药还与放、化疗配合应用,能起到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脏腑气血虚亏,脾虚湿聚,痰凝血淤;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可使气、血、湿、热、淤、毒互结而成肝癌。本病病位在肝,与脾、胆、胃密切相关,主要病机是正虚于内,邪毒蕴结。

治疗上,辨证论治,主要分以下四型。

肝气郁结: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食少纳呆,时有腹泻,右胁下肿块,舌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方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郁金15克,预知子30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玫瑰花6克,谷芽20克,甘草10克。气滞血淤: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淤斑淤点,脉沉细或弦涩。治则:行气活血、化淤消积。选用复元活血汤化裁:柴胡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穿山甲10克,三棱10克,莪术15克,延胡索20克,水蛭6克,土鳖虫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山慈菇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石见穿20克,蜈蚣2条、蛇六谷20克。

湿热聚毒:心烦易怒,身目发黄,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腹部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则: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加减:茵陈20克,大黄9克,栀子10克,金钱草20克,蚤休20克,薏苡仁30克,蜂房10克,铁树叶20克,冬凌草20克,半枝莲20克,水红花子15克,羊蹄根10克。

肝阴亏虚:胁肋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食少腹胀,青筋暴露,甚则呕血、便血、肌肤淤斑淤点,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柔肝,凉血解毒。方药选用一贯煎合犀角地黄汤化裁:生地黄15克,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枸杞15克,川楝子10克,鳖甲10克,牡丹皮10克,三七3克,墨旱莲10克,水牛角30克,金银花30克,紫草20克,蜈蚣2条。

2.肝癌中医药治疗有待深化,由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错综复杂。患者往往表现为复合证候的形式。有人就近2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2492例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作了统计分析,发现肝癌的“临床证型共有68个之多”,足以说明用某一两种治法论治肝难以取得良好疗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德溯、方肇勤对1990—200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66篇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报道进行了用药频率统计分析,发现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用药中,健脾益气、活血祛淤、清热解毒、清热燥湿和补阴类的使用率较高。茯苓、白术、柴胡、预知子和黄芪等健脾理气药的使用频率分别为79%、71%、71%、43%和43%;丹参、当归、莪术、延胡索和郁金等活血祛淤药的使用频率依次为86%、64%、64%、50%和50%;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在气滞血淤、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中的使用频率分别为57%和36%、36%和29%、29%和14%,是常用的基本抗癌药味;生地黄、牡丹皮、鳖甲、龟甲和知母等滋补肝肾药的使用频率依次为71%、57%、50%、43%和43%。

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可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例如,广州市中医医院李金昌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将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介入组44例行化疗药灌注或化疗性栓塞。综合治疗组(中药+介入)62例,在介入治疗的同期或前后服用中药。其中气滞血淤型用膈下逐淤汤;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肝胆湿热型用茵陈五苓散;阴虚内热型用滋水清肝饮。结果发现,综合治疗组在肝区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的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介入组。两组近期疗效,综合治疗组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说明综合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其近期疗效和生存率比单纯介入组有一定提高。中药在配合化疗和介入治疗充当配角时,发挥了减轻毒副反应的作用,在保证放、化疗顺利进行方面功不可没。

中医从来就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肝癌来讲,这也包括了防止手术后复发的问题。在肿瘤术后的很长时间内,患者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中医对于亚腱康状态的纠正思路广,方法多,优势明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研究转向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强调防治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