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青少年潜能开发训练营)
21583800000087

第87章 珍惜财物的陶侃

陶侃,字士行,东晋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陶侃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生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他16岁时,在县里谋到一个小吏的职位。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咸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母亲没有吃,却给他原样退回去了,还写信责备他不该贪私。

在魏晋时期,因为当时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官场注重出身和权贵举荐,陶侃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必须结交有名望的人,走举荐做官这条路。一次,一位同郡的名士范逵带着众仆人骑马来看望陶侃。当时正是隆冬天气,又接连下了几场雪,家中早已断粮多日。母亲剪去长发换来了几斗米和酒菜,又拆了另一间草屋的柱子砍成柴烧,撤下床上铺的新草来喂范逵等人的马,终于让来客满意而归。后来,在名士范逵的举荐下,陶侃在仕途上声名大振,备受瞩目。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船。他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就下令将所有的木屑和竹头都收起来,不准弃掉。没几天,木屑和竹头就堆成了小山,大家都很纳闷儿。到了春节前两天,突然天降大雪。第二天,积雪化得衙门前到处是水。按照惯例,初一这天大家要集会,共贺新年,到时候人、车、马来来往往,必定会将门前弄得脏乱不堪。下属们正不知如何是好,陶侃却胸有成竹地说:“去把木屑拉来垫上不就成了?”大家对陶侃的细心非常佩服,新春盛会如期圆满地结束了。

陶侃去世后,东晋大将桓温组织伐蜀,发现缺少许多造船用的竹钉,于是将陶侃生前下令保存的竹头全派上了用场。

陶侃不但提倡节俭,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财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区,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青稻穗,就问他为什么这样,那人说没什么,随手采的。陶侃很生气,训斥道:“自己不种庄稼,还去糟蹋别人的!”当即抓起来教训了一通。在他的节俭治奢、率先垂范的影响下,荆州地区形成了勤俭的好风尚。陶侃一生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