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全知道
21584700000020

第20章 子篇(3)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出自《管子·形势》。伐:夸耀。矜:骄傲。意思是:骄傲自夸,独断专行,是成就大事的祸患。

【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出自《管子·戒》。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但不知反省自己的作为,必然会干出不正当之事,说明读书的目的,贵在加强自身的修养。

【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出自《管子·牧民》。一世:一时。意思是:对国事一时也不懈怠,则民众便不会产生怨高。

【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不要让外物扰乱了感官,不要让感官扰乱了心志,这就叫做心中有所得。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感】出自《管子·戒》。惑:迷惑。意思是: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会被外界不正的东西所迷惑。

【得人者,卑而不可胜】出自《管子·侈靡》。意思是:得人心的人,即使地位卑下,也是不可战胜的。

【钓名之士,无贤士焉】出自《管子·法法》。意思是:沽名钓誉的人,不是有道德的人。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懒惰又奢侈,生活就会贫困;勤劳而节俭,生活就会富足。

【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出自《管子·枢言》。意思是:耳朵是负责听的,听了之后再加以审察,这叫做聪明。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能克服私欲,什么祸害对你都是无可奈何的了。

【金心在中,不可匿】出自《管子·心术》。金:比喻光明洁净。匿:掩盖。意思是:一个人的心灵美好,就会从外表表现出来,任何事物都不能掩盖它。

【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出自《管子·立政几败解》。意思是:如果在下者贪财好利,在下者必然有人投其所好,有的就会用钱买到爵位;这样,参政的人就必然是下流之辈了。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出自《管子·法法》。意思是:对人骄傲无礼的人,不是有出息的人。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能坚持志气的,就能成就高尚的德行,有了德行,自然就能产生智慧。

【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出自《管子》。意思是:古代的毛嫱、西施,虽然是天下的美人。但在她们满面怒容的时候,人家是看不出她们的美貌来的。

【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出自《管子·白心》。亟:快。意思是:强大而骄傲就会削弱力量,弱小而骄傲就会急速灭亡。

【墙有耳,伏寇在侧】出自《管子·君臣》。意思是:墙上有耳朵,身旁有隐藏的敌人。说明密谋可能外泄。

【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请谒:请托求见。说:主张。绳墨:木工用具,这里指用人标准。意思是:如果走门路、通关节的歪风盛行,那么用人的标准必然就要混乱不堪了。

【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全生:保命。意思是:活命哲学如果占了上风,人们就不讲廉耻了。

【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有什么样的心灵,就必然表现出来,想掩盖也是徒然的。

【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能大立也】出自《管子》。意思是:没有博大的胸怀,只知道谨小慎微的人,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

【人有非上之所过,谓之正士】出自《管子·桓公问》。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敢于对他的上级的错误提出批评,这样的人便可叫做正直的人了。

【善人者,人亦善之】出自《管子·霸形》。意思是:你对人好,别人对你也好。

【上好本,则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则毁誉之士在侧】出自《管子·七臣七主》。本:德政。意思是:如果居上位的人施行的是开明的政治,那么品德高尚的人就会得到重用;在上位的人追逐私利,那么诬蔑中伤别人的人就会身居要职。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出自《管子·小匡》。意思是:人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用心容易专一,没有别的事情干扰,所以容易学成。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已知】出自《管子·小称》。患:怕,担心。意思是:只担心自己没有道德才学,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审去之身,虽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恶】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就是兄弟父母这样的亲人,如果自己没有谦虚敬爱之心感化他们,也会招来他们的怨恨。

【使能之谓明,听信之谓圣】出自《管子·四时》。意思是:使用有才能的人叫做精明,听从贤能之人的意见叫做圣智。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出自《管子·形势解》。意思是:人能好学不厌,所以才会成为圣人。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

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严于自我批评的人,人民就不会抱怨他;不肯自我批评的人,人民就会谴责他。

【尧舜之人,非生而治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出自《管子·霸言》。尧舜:唐尧和虞舜,相传都是古代的圣贤之君。桀纣:夏桀和商纣,古代的两个暴君。意思是:尧舜时代的百姓,不是天生就好治理的;桀纣时代的百姓,也不是天生就爱作乱的。因此,治和乱的根本在于上面的统治者。

【治国常富,乱国常贫】出自《管子·治国》。意思是:安定的国家往往富有,而社会混乱的国家则常常贫穷。说明国家的贫富与政治有着直接的关系。

【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出自《管子·权修》。意思是:小的邪恶行为不加以禁止,却要求这种邪恶行为不伤害国家,这是不可能的。

【一树百获者,人也】出自《管子·权修》。树:培植,栽培。意思是:培植一次就可以有百次收获的,是培养人才。

【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出自《管子·君臣上》。比:勾结。巧:虚浮、不实。意思是: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度,人们就会结帮拉派、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来谋取私利。

【私道行则法度侵】出自《管子·七臣七主》。意思是:如果执行谋求个人私利的政策,国家的法令就会受到侵害。

【蛟龙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出自《管子·形势解》。意思是:蛟龙在有了水以后,才有神威;君王在有了民众的拥护后,才有其威信。

【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出自《管子·霸言》。大数:大计,大局。审:认真思考。意思是:要想争夺天下的人,就必须先争取到人心。能为大局考虑的人便能得到人心,只注重小事的人就会失去人心。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政事之所以能够兴旺,是由于得到了民心;政事之所以疲废,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出自《管子·治国》。本事:农业。末作:工商业。意思是:抛弃农业而从事经商,就会使田地荒废,使国家贫穷。

【一夫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出自《管子·轻种甲》。意思是:有一个农民不耕种,就可能有人挨饿;有一个妇女不织布,就可能有人受冻。说明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自《管子·牧民·国颂》。仓廪:粮仓。“廪”与“仓”同义。实:充实。意思是:粮仓里的粮食充足了,人民就会知道讲礼节;百姓丰衣足食了,就知道什么是光荣与耻辱了。说明要讲究礼节,提倡荣辱,就必须让人民有一个好的物质生活。

【夫财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是故主上用财毋已,是民用力毋休也】出自《管子·八观》。意思是:财货是由劳动产生,劳动是由身体用力产生。因此,君主不断地挥霍财力,百姓就得不停地付出劳动。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出自《管子·乘马》。意思是:过于节俭就会对生产发展造成损害,而过于奢侈就会对财货造成浪费。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出自《管子·权修》。意思是:向百姓征收赋税有限度,花费有节制,即使国家小也一定能够保持安定;向百姓征收赋税没有限度。花费又没有节制,即使国家再大也必然会有危机。

【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出自《管子·五辅》。玩好:供玩赏嗜好的物品。意思是:古代优良的工匠不会耗费体力和脑力去制作供人玩赏嗜好的物品。说明工匠制作器具应以实用为根本。

【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出自《管子·乘马》。意思是:通过市场的行情可以知道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可以知道国家物资的多少。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出自《管子·权修》。意思是:看人只要看他交往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他是贤德还是不肖了。

【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出自《管子·君臣》。意思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其高尚的品德就自然树立起来了。

【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出自《管子·戒》。违言:违背情理的话。意思是:邪恶的事情不去做,不合乎情理的话不说。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出自《管子·心术》。意思是:待人和颜悦色,就会如兄弟般亲近;待人恶颜相向,就无异于兵刃相见。说明待人应和善。

【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出自《管子·乘马》。亡:通“无”,没有。货:财物。意思是:今天不努力做事,明天就会财货贫乏。过去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出自《管子·禁藏》。不时:不合时宜。意思是:做事情,如果不合时宜,即使将力量都用尽了,也不能取得成功。说明做事要见机而行。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

《晏子春秋》共八卷,包括内篇六卷(谏上下、问上下、杂上下),外篇二卷,计二百一十五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部书详细地记述了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贤相晏婴的生平逸事及各种传说、趣闻。二百一十五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形象。这部书的语言明快、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对话富于性格特征,特别是洋溢于人物语言中的幽默感,不但使故事意趣盎然,而且增加了语言的辛辣和讥讽。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一些寓含生活哲理的比喻,后来成为独立的语汇或成语。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出自《晏子春秋·杂下》。意思是:有大智慧的人即使考虑上千次,也会有疏漏的时候;愚笨的人考虑上千次,总会有得当的时候。后来,也用“千虑一失”警告人们要谨慎;用“千虑一得”作自谦之词。

【言无阴阳,行无内外】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思是:不管人前人后,说话都要一样,不论是亲是疏,做事都要公平。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出自《晏子春秋·外篇》。意思是: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懂得礼数。

【下无言则吾谓之痦,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痦,非害国家而如何也】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痦:

哑。意思是:臣子不发表意见,我认为这是哑;国君听不到下面的意见,我认为这是聋。又聋又哑,这是危害国家的啊。比喻阻塞言路会害国。

【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出自《晏子春秋·外篇》。意思是:君主喜欢穿的服饰,臣子也喜欢穿;君主爱吃的东西,臣子也爱吃。比喻上行下效,君主要洁身自好。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意思是:对国家有利的就爱护奖赏它,对国家有害的就憎恶惩治它。比喻任人唯贤,为恶必除。

【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意思是:没有离开酒肉席间,却把千里之外的敌人制服。

【藏大不诚于中者,必慎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出自《晏子春秋·外篇》。意思是:内心大奸大恶的人外表一定谨守小忠小信,用来成就他的大奸大恶。

【称身居位,不为苟进;称事受禄,不为苟得】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禄:俸禄,薪饷。苟:苟且,随便。意思是:要衡量自己的德才如何,才决定担任适合的职务,万不能不该担任的职位而去担任了;要合计一下自己的功劳如何,再去领俸禄,切不可无功受禄。

【伐木不自其根,则蘖又生也】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蘖:新芽。意思是:砍伐树木不挖掉它的根茎,还会长出树芽来。比喻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着手。

【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意思是:士子一起学习,能坚持到底的人,可以做老师。

【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思是:为正义事业而谋求的必有所获,为民众利益办事的必然成功。

【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偏成】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意思是:每个人的才能都是不一样的,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长,让其担任每件事,而不能求全责备。

【善射者,不尽弓力】出自《晏子春秋》。意思是:高明的射手,不会一次就用完自己的本领。比喻人做事须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