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全知道
21584700000028

第28章 子篇(11)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寂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有主周】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君主不能不处事周密。假如君主不周密处事,群臣就会发生叛乱。沉静不合乎一般常理,君臣之间不相沟通,怎么能开阔视野了解发生的变化?开启和闭合运用不适当,就不能发现事物的源头。所以为人君首先要通晓事理,处事严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暗变更。有主参】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人首先眼睛看得远,其次要耳朵听得远,其三要能明察万物。千里之外,隐约细微之中,都能明察秋毫,这就是所谓的洞察。天下奸邪,没有不是在隐秘黑暗之中进行的。因此,君主要心明眼亮,耳听八方。

【循名而为,按实而定;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实当则治,不当则乱。名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有主名】出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意思是:遵循名分去做事,要根据实际进行判断。名分和实际互相依托,反过来又合于情理。所以说:名实相符则治,不相符则乱。名分是从实际中产生,实际是由真理产生,真理又产生于名实之间的和谐,和谐又生于恰当。因此,君主应该采取恰如其分的手段来治理国家。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二,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意思是:使人的意志和精神旺盛可以效法五行中的龙仙。旺盛的精神中积聚有神、魂、魄、精、志五气,其中神气居于首位,心是神气的所在之处,德是人性的本原。养神的途径,归于道。道是天地万物的开始,道的开端,万物的创建,天地产生,都源于道的作用。包容无形培育万物之气,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生成,不见形迹,不知其名,是神灵之气。因此道是神明的本原,也是变化的发端,因而能够养育五气,心能够纯正,于是术就自然产生。术,是心气的通道和所居住的地方,神气是心的使者,沟通内外。口、鼻、眼、耳、二便等九窍,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十二器官,是五脏之气的出入口,心则是其总管。道本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那些存养本性的得道之人就是真人。真人,与天合为一体。知晓道术的人,是通过内心修炼而获得的,是称作学者的人。学者通过类推而明道。所以人诞生在天地之间,是无为自然的作用。人诞生之时就从物而化。人认知事物加以分类在于九种器官,假如根据九种器官还不能知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一旦相通,五脏之气得到培养,努力使神气停留,这就称作化育。化育五气,志气、思气、神气、心气、德气,神气是首领。安静和顺,就是养气,养气就可使五气和顺。志、思、神、德四者不衰退,那么四边威势无所不为,持之以恒,那么神道的变化就归于自身,就是真人。真人,与天同体,与道相合,执守“一”而养育万物,包容天道自然之心,运用品德养育五气,以无为方法包育志意、思虑,而施行威强的措施。学者通达此道,神气强盛就能培养心志。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已安。则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意思是:培养志向,就要效法有灵性的龟。培养心态,是由于心气不通达的缘故。假如有了欲望,就要存入心中而去满足它。心志,乃是受到欲望的驱使。欲望多则心气就会散乱,心气散乱则志气消沉,志气消沉那么思绪就不能通达。所以心气专一,欲望就不多。欲望不多,那么意志就不会衰竭,意志不衰竭那么思绪就通达。思绪通达就会和顺通畅,和顺通畅那么乱气就不会淤积在胸中。所以体内要养育心志,体外应了解他人,养志就会心气通畅,了解他人就会职责明晰。要是想用来考察人,首先要知道他养育心气的功夫,判断人气盛衰的程度,这样就能知道他的才能。志气不培养,心气就不坚定;心气不坚定,思虑就不通达;思虑不通达,那么意志就不夯实;意志不夯实,那么应对就不果断;应对不果断,那么志气就会丧失,心气就会空虚;志气丧失心气空虚,那么就丧失神气;神气丧失就会恍惚不定;恍惚不定,那么志、心、神三者交会就不合一。养志的首要任务,在于安定自身;内心安静,才能意志坚实;意志坚实,那么威势就不会分散。常固守神明,就能将对手威势分散。

【实意法媵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意思是:坚定意志,要效法能腾云驾雾的媵蛇。意志坚实,气就变得协调,虑就变得周密详尽。心要安定镇静,思虑要深入长远。心气安宁就能神明爽朗,深谋远虑就能成功。精神爽朗,志气就不会紊乱;计谋成功,功业就不会抹杀。意念思虑安定,心绪就会安详,行为就不会错乱,神气就会得以成功。五气只是暂时寄住,奸邪之气就会乘机侵入,奸诈邪说就会得以迷惑心志,言语不是发自内心。因此,要使心术诚实,坚守真一而不变化,待人接物必须诚心尽意,上下交流,倾听然后可知计谋,是存亡的关键。思虑无法集中,那么听到的情况就不详细,自然会坐失良机,计谋落空,那么意志无所相信,成为虚而不实的东西。自然无为而求得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气神气魂气魄气固守不移动,就能内自省察,外听他人见解,安定志虑,思想进入虚幻,等待神明往来。由此可以观察天地开闭,知晓万物造化,发现阴阳运动的始末,推断人事治国的根源,不出门而知外界的事,不推窗而知自然规律。不用所见就能发出命令,不用所行就能达到目标,这就是所谓的道。人的智慧可与神明相通,应付无穷而神明长留心间。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合,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闻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意思是:蓄势待发要效法伏熊。蓄势待发,就是要覆盖自己的精神力量。应当使志向思想坚固安静。神气就归入心中,这样威势分布就很深广。威势深广,内在意志就坚实;内在意志坚实,就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就能分散对方威力,震慑对方气势,如铺天盖地一般。我实有而对方虚无,取之轻而易举。果真如此,举动就有人跟随,倡议就有人应。弯曲一根指头,观察其余指头,运动和变化都能发现,没有能够干扰的。仔细观察倡议和应和的变化,以离间的办法发现间隙,行动明确而威势可以分散。如果要有所动作,必须先养志气。隐藏意图以发现间隙。懂得自我巩固,就是自我修炼。自己谦让,是能包容他人。因此。让精神东西保留下来,使武力对抗得到化解,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形势。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问而动。威肃、内盛,椎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意思是:发展各方面的威势要效法凶猛的鸷鸟。分散势力,就是靠精神力量推动。用这种方法,必须根据间隙而运用。威壮整肃,内气强盛,推算时机而行动,那么威势自然分散。分散威势的人,心胸谦虚能包容一切,意志饱满能决定一切。意志衰弱就削弱威势,精神涣散,其言辞外露而多变。所以观察对方意志作为衡量的标准,衡量然后图谋行事,尽方圆自然之理,使长短各有所用。时机不成熟则不能分散威势,不分散威势,就是伺机而动。因此善于把握时机的人,一定精通积蓄内在五气,观察外在虚实,采取行动而实际上不失分散威势的作用。行动要了解对方意图,知道对方计谋。势,是有利或不利的决定因素,是权变发挥威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不以心神肃察,那么威势就会衰败。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意思是:要想智慧无穷像转动的圆一样不止,就要效法威猛无穷的猛兽。转圆,就是无穷无尽的计谋。无穷的计谋,必须拥有圣人之心,以探索深不可测的智慧本原,以深不可测的智慧去通达心术。而神妙不测的造化自然混沌为一体,用来分析万事万物的变化,阐说意义无穷无尽。智慧谋略,各有形象或状态,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每种事物类别各不一样。因此,圣贤人就根据这种方法,像转动圆形一样求取顺道合乎事理。所以圣人从兴造化之始,行为都包容大道,以观察神明领域。天地无垠,人事无穷。各分为不同种类。通过观察计谋,必定知道吉凶、成败的结局。转圆变化,或者转而成吉,或转而成凶。圣人因为通达道义而先知先觉,知道转圆是为了方。圆变化无穷,因此使语言自由顺畅;方则安稳,是为了处置事物适合;转凶为吉,可以观察计谋的得与失;待人处世,可以观察进退是非。以上四者都能见到它们的交会,然后总结其中要领,以继续其学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