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好关系学,事半功倍效
21588500000015

第15章 商场中学好关系学(5)

(1)平息怒气

如果你拖延了交货的最后期限,这种情况下,你如何既能平息客户的怒气而又能使自己心平气和地与顾客交谈呢?

例如,一个客户正通过电话向一家大型服装公司的儿童体育用品部经理大发雷霆:“你们是怎么搞的?你们保证过按时把这批尼龙儿童棒球衫以每件12元的价格交付。在这个星期的销售广告中我们已经做了大力宣传,可是你们公司的那个蠢货却通知我们,这批货不符合要求。这下可好,你让我怎么办?”那个经理面红耳赤地坐在那儿听着,尽管对方的粗暴令他也很生气,但他还是告诫自己: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处理此事。

运动衫不符合要求是生产问题,所以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这家公司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因此这位经理应付顾客的唯一办法就是以最佳方式向他道歉并平息他的怒气。

后来,这位经理又重新拿起电话,先为让对方久等而道歉,然后告诉这位客户,公司愿意以一批价格高一些的儿童春季夹克代替那批棒球衫,而且按他们宣传的价格每件只收12元,并且他还向那位顾客保证立即装货。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这位经理不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机智地采取行动,其结果会如何?

(2)摆脱纠缠

如果每次你都能高效率地结束你的电话,相信你的生意会越做越好。通常,根据打电话的礼节,主动打电话的一方也应主动结束通话。但是有时候,主动打电话的人并不懂得这一礼节,因此有时为了打破僵局,许多经理在通话时突然挂断电话。这种做法很不妥当。如果你能得体地向对方说再见,会让对方十分满意。你也可以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讲明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很多时间听他在电话里讲。这时,你只需简单地说:“谢谢你打电话来。”

(3)传递坏消息

当你必须传递一些令人不快的消息时,大多数人认为电话并不是合适的工具,因为通过电话并不足以说明坏消息的严重性。然而,有时它却是唯一的工具。因此人们不得不慎重选择他们的用词。有一位妇女儿童用品商店的销售经理讲述了自己对这一事情的体会:

当我打这类电话时,总是先竭力缓和紧张气氛,我可以说:“瞧,约克,我打电话来并不想让你烦恼,但我想你最好知道我们的生意有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我已经写了一封信说明这些问题,几天后你就会收到。”

在电话里,我并没有说明事情的严重性,但是这个电话的确能使对方为即将接到的信做好思想准备。许多人认为坏消息知道得越晚越好,所以大多数人接到这类电话时,并不对细节问题寻根问底。

如果他们说,发生了什么事,给我一点暗示吧,我的确会给他们一点暗示。但通常他们催我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不,我想你最好先看信。然后你就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在这以后我们再商议解决的办法。”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的确帮我解决了许多问题。

人心都是肉长的,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释放出你的真诚和善意,“软话”总是有效的。

只送对方喜欢的

一条领带、一个打火机,就算是名牌一般也贵不到哪里去,但只要对方喜欢,他在接受了你的小礼物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你。

曾有人经调查研究后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不难想象,很多欧美人拿到此类礼品都爱不释手,不由得说一句:“It‘s wonderful.”(太好了!)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既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第一,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第二,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著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可见,礼品虽小,但功夫到了家,令人不能不佩服。

在现今的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既要不显山露水,却又能够打动人心。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借此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礼送得好,办起事来事半功倍,礼送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送礼不在贵贱,重在礼品的选择上要巧、要小、要少。如果你不是出于贿赂的目的,一般来说,都要注意以上那些特点。比如拿小来说:送礼不送傻大粗笨的东西,一般以能够随身携带、小巧玲珑的物品为佳。下面这些方法你不妨试试看。

(1)送一幅字画

书画的内容最好是对方的生平写照,或者是激励性词语。某公司老总的一个朋友,他的生意因老总的帮助而变得兴隆,财源广进。为了感谢这位老总,朋友送了他一幅名家字画,上面写着:“激励无限,智赢天下。”字写得龙飞凤舞,颇有气概。

这位老总很是喜爱,把它挂在办公桌前,每天都可以看到。每当看到这幅画,就会想到这位送字画的朋友。

(2)送一本书籍

这些书籍一定是要对对方有用的,要么可以为他赚钱,要么可以为他丰富生活。

(3)送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东西

这些东西最好是成双成对,或者是自己经常使用的。

刘某是其行业里的中标高手,有一次他与另一位朋友谈一个合作项目,那个项目很有可操作性,风险小,收益大,已有很多单位竞标。刘某知道,要夺标就应有不一样的方法。

一天,他亲自邀请那位项目负责人来家共进晚餐。一顿丰实的晚餐之后,他请这位负责人到他的卧室:“今天我要送一份重要的礼物给您。它陪同我度过了九年的时光,它是我的护身符,我今天的事业小有成就,与它有着极大的关系。它是我九年前用全部家当在古董店买的,叫金钱猪。它的样子富贵逼人,既可观赏,又可珍藏,还可做蓄钱罐。”然后,刘某指着壁柜上摆放着的一对金黄色古色古香的金钱猪说,“它是一对,一公一母,九年来,从来没有分开过。我今天送一只给您,我自己留一只,当我看到这一只时,我会想起您,当您看到那一只时,您也会想起我。”

那位项目负责人当下大受感动。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某当然也竞标成功。

此外,你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礼品的质量

在对待礼品本身的观念上也因人而异。在预算规定的范围内选购礼品时,仅拘泥于外表不看质量,或只是为了体面而在数量上下工夫的人相当多。这在过去也许行得通,但现在已经过时了,也行不通了。外表华丽质量却很差的礼品让人打开一看就摇头,受礼的一方对此根本不会感激您。

(2)切忌不同的人送一样的礼品

某人曾谈到他一次有趣的经历:“那是我到某大客户那里拜年时所发现的一桩事情。当时我看到对方负责采购的经办人员手里拿着打火机说:‘嗯,我豁出去了,买上了进口货。还是都彭的呢!’我到隔壁科长办公室,科长也拿着个都彭打火机。真奇怪!整个采购部门几乎人手一只。”

“后来我才知道,甲公司的人得知乙公司送给这家客户负责采购的经办人员一个都彭打火机后,为了使这家客户不被乙公司拉走,他回公司立即采取对策,也同样送了些都彭打火机给该部门所有的有关人员。当该客户的有关人员看到彼此都拿着同样的打火机后,心照不宣,但心里都很不舒服。当我下次再去该客户访问时(尽管相隔时间不太长),就没有再看到那些人手里拿着都彭打火机了。”

当送穿戴在身上或者随手携带的物品作为礼品时,请注意不要把同样的东西送给同一个公司里的几个人。此外,即使不是同一个公司的人,如果他们经常见面的话,也不要送同样的礼品给他们。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这是人之常情,而在商务交际中也不例外。问题是你是否送礼送到了点子上,这不仅要合别人的需要,而且也要合别人的喜好、兴趣和审美观。合时、合地又合乎人情、合乎道理,这就不容易了。做到了这一点,你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礼物是一个媒介,通过它,可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感谢之意。因此,送什么样的礼物至关重要。送礼本身是一种礼貌、尊重、感谢的表示,它本来要求是“礼轻情意重”。西欧人送礼,往往是一束花、一本书、一小筐水果均成敬意。也许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外国人。礼物应是小巧玲珑,不必价值过重,又不是给对方的物质援助或经济补贴。

人们通常出于面子的需要,觉得一件小东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货真价实的大礼。要送水果就称10斤,要送香烟就送上两条进口烟。更有甚者,黄金、首饰、家用电器都敢送,钱虽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却未必好。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你提了那么多礼物,人家还可能认为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谁还敢收。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处境就尴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于是你推我让,最后,首先难下台的还是你。

有人认为,与人相处,本着现交现用的原则,何必花那么多的冤枉钱?这是十足的目光短浅。真正会做事的人都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在紧急时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有一位先生曾担任企业总经理,每年年底的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一当他离职之后,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年卡一张也没有收到。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这年却寥寥无几,正当他心情寂寞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他并不很重视这位职员,可现在来拜访的竟是这人,不觉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过了二三年后,他又被原公司聘为顾问,于是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这位职员。这位职员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更让他产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想法。

不论如何,要赠送他人礼物时,最好先考虑别人的情形,千篇一律或是委托别人赠送的方式,最显得没有诚意。既然要送,就该送对方喜爱的礼物才是。在求人办事时送礼也应早做打算,贵在平时。学会送礼的技巧和方法,送的礼既实惠又使人觉得有面子,这样,求人就会成功,而且这也体现了方圆办事的原则。

送礼有学问

送礼并不是把东西掏出来一递那么简单。个人的职位、兴趣爱好、性格不同,对待别人的赠送态度也不一样。要想使送礼达到预想的效果,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把握。

(1)把握送礼的时机

把握好送礼的时机可说是成功送礼的关键一步。为此,你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别人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帮助,这时伸出援助之手,会使受礼人终身难忘。所谓“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就是这个意思。

亲朋故友,遇有佳节喜庆,酬以薄礼以示祝贺,这对密切友情是非常有益的,但送礼要赶在前头,否则不如不送。不送不过疏忽而已,事后送去,反而加深了你忘记对方好日子的印象。

送礼时一定要选择送礼人在家时前往。这是因为,把礼物交给邻居转送显得很不礼貌,因为有时受礼人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收受了礼品。更重要的是,礼物只是人际交往的载体,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交谈增进彼此间的情谊。

不打听对方的住址而到对方上班单位送礼可以说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作为合作伙伴的你,与对方只是工作上的关系而已,所以礼品应该归公司所有,他本人是不可以公然将这些礼品私带回家的。

送礼最好在私下进行,切忌在人多眼杂的公共场合送。尤其是给上司和异性送礼,更应注意。前者会被笑为“拍马屁”,后者会被怀疑为心术不正。本来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反而使自己蒙受不正之嫌,这是送礼的大忌。

(2)学会送礼技巧

送礼之所以称为艺术,关键是一个“送”字。这是整个礼物馈赠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做生意会事半功倍,境界全出。送得不好,受礼者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退回,都只会令送礼者十分尴尬。弄得个钱已花,情未结,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给整个送礼的过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也是比较有效的送礼技巧。

借花献佛。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你可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给朋友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特地给他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的拒礼心态会大为缓和,最后多会收下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