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外帝王未解之谜
21589000000033

第33章 中国篇(11)

太子恻然,面有难色,再三不肯下刃。高洋用马鞭抽太子,太子被吓得神经错乱,自此得了忽发性的精神病。

尚书右仆射崔暹屡有谏诤,高洋念他是故旧大臣,格外容忍。不久崔暹去世,高洋亲往吊丧,问崔暹的妻子李氏:“你思念故夫么?”李氏随口答说:“怎会不思!”

高洋笑说:“既然思念,何不去看看他?”说着拔刀一挥,李氏头落,高洋拾起人头扔在墙外。

高洋酗酒后逐渐失去了理智,或歌舞狂闹或杀人取乐。杀人后或将尸体焚之于火或投之于河。一天他问一个亲信:“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高洋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捕戮元世哲等25家,拘禁元韶等19家。最后索性大开杀戒,男子无论长幼,共杀三千人,弃尸在漳水。

水中鱼争吃尸骸,百姓取鱼剖腹,往往能看见人的指甲。

由于酒精作祟,精神恍惚。高洋常自称见到了鬼,或听到怪异的声响,高洋到30岁时,已经生命垂危了,不能正常进食,每天只能喝酒度日。不久得了暴疾,喉间好像有硬物哽住,不能吃饭,去世时31岁。

几代北齐帝王,都是凶淫荒唐的人物,所作所为让人不可思议。高洋是其中最典型的暴君。史载高洋好文学,美容仪,能臂下挟石狮子翻宫墙,箭术精妙。但荒淫之君也往往是才智过人的一流人物,普通人生活紊乱,大多一个“风流”而已,但身为一国之君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因为其作为不仅祸国,而且殃民。

隋文帝杨坚

杨坚:公元581年-604年在位,性格深沉稳重、孤傲乡疑。北周隋王,后废杀北周静帝字文阐而称帝,建立隋朝,开皇7年灭后梁,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在位23年,统一中国,推行均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增加收入;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开科举制先河,以科举选拔朝廷官史。他内修制度,外扼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对百姓则实行较宽缓的政策。但晓年好猜疑,不善明察,听信谗言、任用小人,且不悦诗书,迷信符瑞,崇信佛道。隋朝统治的短暂跟他有一定的关系。他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家,被儿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死后葬于泰陵(今陕西武功县西南20里处)。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

隋文帝兴佛建寺之谜

自从周武灭佛后,佛教元气大伤,隋文帝登极后,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历史上称为黄金时代。谈到复兴佛教的功臣——隋文帝,我们就不得不从他的出身及童年的生活谈及他是如何弘扬佛法的。

文帝出世紫气满庭

隋文帝杨坚降生在般若寺内,临盆时,红光照室,并有紫气满庭,紫气之色,能使人的衣服为之变紫,顿使寺内之人,见此异状,惊异不已!六月的天气炎热,保姆用扇子为小儿扇风,小儿怕冷,畏寒几绝,已经哭不出声来。

这时,忽然有一比丘尼,无因而至,对文帝的父亲说:“你们不用为此儿担心,他有天佛所佑。”并替小儿取一乳名——那罗延,梵语那罗延,含金刚不坏之义。

这位比丘尼又说:“此儿来处不比寻常,你们俗家秽杂,由我来抚养。”文帝的父母既不认识那尼师,当然不愿意将爱子让一个尼师来抚养。可是那罗延小儿很怪,他看见尼师就不哭。一离开神尼他就啼哭不休,使得太祖全家无法制止儿啼,后来只有忍痛让神尼来抚养。

太祖割宅为尼寺,开一小门相通,小儿由神尼带去抚养,因此文帝在褓襁之际,就与神尼过着出家生活,吃斋奉佛,有十三年之久。

智仙神尼梵行高远

上面所说神尼法名智仙,河东蒲坂刘氏女。她从小出家,而且精研佛法。有一天她忽然不见了,寺内和尚怕她堕入井中,到处寻找,原来她在佛堂中俨然如禅者入定。那时她只有7岁,可见神尼生来就不平凡。从此以禅定为她专修功课,并常言吉凶成败之事,莫不奇验。

她住的般若寺也就是文帝降生之地。

皇妣抱儿化身为龙

当初神尼领养那罗延时,曾与其父母有所约定,不得她的允许,不得随便抱看小儿。有一天,皇妣很想念儿子,乘神尼离开时,就偷偷走进儿房,从床上将小儿抱起,忽然发现抱在手上的小儿竟是一条龙,惊惶恐怖,双手发抖,小儿堕地大叫。皇妣来时,神尼不知,及至闻声赶来一看,见小儿坠地上,就将小儿从地上抱起来对皇妣说:“为什么要来妄触我儿?令其晚得天下。”从此皇妣们都不敢来抱此儿,全由神尼负责教养。

那罗延7岁时,神尼有一天对他说道:“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

神尼沉静寡言,精修道业。文帝在寺内由神尼教养,一直到13岁,方始离开佛寺回到自己家中。而神尼在般若寺内,住了四十余年,从不走寺门之外,到了周武灭法,神尼才隐住皇家,内著法服,戒行不改。

文帝后来果然如神尼所说:自山东入为太子,重兴佛法,皆如神尼数十年前的预言。

舍利神异数之不尽

文帝即位时,智仙神尼早已圆寂,为了要报她的恩德,敕令史官王劭为神尼作传,并发大愿,度僧弘法。

文帝常常在群臣前怀念“阿奢梨”(这是他小时对神尼的称呼,意为“依止师”)。文帝又说:“我兴由佛法,而好食麻豆,前身似从道人中来(那时称出家人为道人),由小时住寺至今,乐闻钟声。”

仁寿元年文帝和皇后在宫内感获舍利,并放光明,以砧锤试之,一无所损。因此忆起往年,当文帝未登位时,遇一梵僧,以舍利一布袋送给他,并对他说:“檀越他日为普天慈父,此是大觉遗灵,故留与供养。”僧去后,再找此僧也没有了。

文帝登基时,曾与昙迁法师各置舍利于掌上而数,或少或多,始终无法数定,迁法师说:“诸佛法身,过于数量,非世间所测。”文帝用七宝瓶贮之,及至海内大定,这才忆起梵僧之言。因此将舍利分送各州郡建塔供养,塔下皆图有智仙神尼之像。有的书中记载舍利是智仙神尼的舍利,南京摄山栖霞寺就有这样一座合利塔,塔上出有智仙神尼的像,不知者都说是神尼的舍利,其实不是。这是文帝建塔给像报恩之义。

文帝在塔铭上说:“菩萨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坚,敬白十方一切三宝,弟子蒙三宝福佑,为苍生君父,思与民庶,共建菩提,今故分布利,诸州供养,欲使共修善业,同登妙果,仍为弟子,法界幽显,三涂八难,忏悔行道。奉请十方常住三宝,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请,降赴道场,证明弟子,为诸众生,发露忏悔。”

建塔佛事异僧出现

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是隋文帝降生之日,文帝在他生日那天,怀念父母深恩,延请大德沙门,诵经论道,欲在海内选择三十个清静佛寺,建塔供养,栖霞山的合利塔,就是在仁寿元年第一次所建的。

文帝还下诏道:“朕归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共修福业,今使现在未来,俱获利益,宜请沙门三十人,能解佛法,堪宣遵者,各带待者散官,分道送合利于诸州起塔。尽卅位现有高僧为朕及所有人民幽显生灵,七日行道,当地的官员,刺史以下,放假七日,停止常务,专知建塔之事,同时要在十月十五日正午入函一时起塔。”

皇帝在起塔这一天早上,在左京大兴殿西,迎请佛像,沙门三百六十人上殿,左右密报人数三次,都是三百六十一人,多出一僧来,帝见一异僧,披褐色衣对左右说:“勿惊置之。”等到行道完毕,再找这位异僧,已不复见。文帝说:“佛法重兴,立合利塔,必有感应。”

果如其言,各地都有瑞应奏闻。

隋文帝“惧内”之谜

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

杨坚取北周而代之,建立隋朝,改元开皇。独孤氏为皇后,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子都封了王: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季为越王、杨谅为汉王。诸王子都是独孤氏所生,这在历代较为罕见。文帝曾得意地说:“前代皇帝内宠太多,往往由于嬖爱而废嫡立幼,我没有姬妾,五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必然会和睦相处,不会像前朝那样发生争夺。”

杨坚即位后便派兵南下灭陈,统一了全国。陈朝的后主陈叔宝共有三姊一妹,杨坚将年龄最长的赐与杨素,一妹赐与贺若弼。最小的一妹,生得黛绿双蛾,鸦黄半额,腰肢如柳,须发似墨,幽妍清倩,艳冶销魂,容光夺魄。

真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世美人,杨坚便没入宫中,打算自己受用。

每当文帝临朝听政,皇后独孤氏便与文帝一起坐辇去朝堂,到了门阁才止步。杨坚能顺利登基,她积极地参与谋划,功不可没。独孤后暗中遣宦官监察朝政,若有不妥的地方,等文帝退朝后,她必然婉言进谏,文帝常常采纳她的意见。她曾劝动皇帝从酉城商人手中买下价值十万两黄金的宝玉,理由是“有了这笔巨资,将来可以养活一万名士兵”,仅从这一点,就能确信独孤后是位才智过人的女性。独孤后对外戚要求尤为严格。她表弟崔长仁****妇女,文帝看在皇后面上,本要免去其罪,而皇后却不徇私情,把崔长仁处以死刑。宫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把她与文帝称为“二圣”。

独孤后学识、眼光都好,只是生性绝妒,不容杨坚接近女色。独孤后嫁给文帝杨坚时才14岁,她当时让丈夫发誓:“一生之中不能与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杨坚严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独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纯真,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因此隋朝后宫佳丽三千,然而形同虚设,文帝“唯皇后当室,旁无私宠”。宫中诸嫔妃宫女,也在独孤后严厉的目光下噤若寒蝉,春心冻结,无人敢冒生命之虞去与皇上调情。

太子杨勇生性率直,为人宽厚,但生活奢侈,性喜浮华,内宠很多。其中有四个女子最得嬖幸:一个是高良娣,轻盈娇小,柔若无骨;一个是王良嫒,肌肤映雪,柳腰袅娜;一个是成姬,双瞳点水,一握莲钩;而最美的一个叫云昭训,真是天仙化人,艳冠三美,更是颇讨太子欢心。只是杨勇与嫡妃元氏性情合不来。因此四美轮流当夕,元妃独守空房。独孤皇后是一个善妒的人,不愿文帝宠嫔妃,也讨厌群臣及诸子宠姬妾。大臣中凡有姬妾生子者,皇后多会令皇帝斥责贬官。如今自己的儿子杨勇宠妾疏妻,独孤后极为气愤。每当杨勇入宫见独孤后,独孤后从没有好脸色。本来杨坚对于太子十分信任,常让他参决政事,杨勇提出的意见,杨坚总是乐于采纳,因为独孤后的枕边风,杨坚对太子也有了看法。

对杨家来说,由谁来继承皇位,并不是国家大事,而仅仅是家庭问题。

有一年冬至,百官都到太子宫中称贺,杨勇超出礼制规定张乐受贺。独孤后便对杨坚说:“太子勇率性任意,动多乖张,今日冬至,百官循例进宫,他却张乐受贺。圣上尚需劝诫他一番才好。”杨坚听说后,也是心里不快,下诏与群臣,令此后不得擅贺东宫。从此杨坚对于太子渐加猜忌,宠爱大不如以前了。

正好元妃患病死去。独孤后还以为是太子有意谋害嫡妃,心里越发不平。便暗中怀了废去太子杨勇的打算,她派宦官伺察太子的短处,等他有了重大过失,便好将他废去,改为晋王杨广为太子。

晋王杨广生性狡诈诡谲,善于矫饰逢迎,本是一个投机取巧之人。他早有夺嫡的心思,处处沽名钓誉,揣摩了独孤后的情性,一味迎合。杨广与萧妃如胶似漆。

后宫虽有美人无数,为取悦于独孤后,杨广不惜将其他姬妾所生骨肉命人掐死,只有正妃萧氏所生之子才禀告父母,给父母造成了仅与元配厮守终身的假相。有一天杨坚与独孤后同临晋王的府第,杨广便将后宫美姬都藏起来。只留下几个又老又丑的宫女充当侍役,身上所穿全是粗布衣服。杨广与萧妃也穿得很陈旧。一切陈设都因陋就简,架上的诸般乐器都尘堆垢积,望上去便知道已是久不动用了。

杨坚素性节俭,最恨奢华的行为,见到杨广如此,心里很满意。独孤后见晋王室无美姬,只有丑妇,对杨广也极有好感。从此文帝夫妻两人对晋王另眼看待。有时独孤后遣亲信左右至晋王府第探视,杨广不论来者身份的贵贱,与萧氏都亲至大门迎接,设宴款待,并送以厚礼。于是到处都是为晋王说好话的人。

杨广暗中与心腹宇文述等人密谋夺嫡。他先以重金结交贿赂大理少卿杨约,再通过杨约结交其兄杨素,获得杨素的暗中支持。又收买东官幸臣姬威等人以为内应。

独孤后欲立晋王为太子。杨坚因太子杨勇一时没有犯大的过错,心中虽欲立晋王,却不好实行。这时晋王杨广调镇扬州,不到半年便表请入觐。杨广回朝后,表现得慎言庄容,端肃安详。他对于一般朝臣格外谦和,恭而有礼。宫廷内外,都同声说他的好。

到了辞行还镇的那天,杨广入宫别母,见了独孤皇后,他依在独孤后的膝下,泣诉道:“臣儿生性愚蠢,向来不知忌讳,时常怀念双亲,所以未及二旬,递即上表请朝。原思一见父皇与母后,藉聆慈训,哪知触忌了长兄。”

独孤后听到杨广提及太子杨勇,便问:“他敢怎么样?”

杨广惶恐说:“他竟疑忌臣儿,谓儿觊觎名器,意欲加害,臣儿因此惶恐。臣儿远列外藩,东宫日侍左右,谗惑见加,皇父容或难辨。一旦赐臣尺帛或给杯鸩,臣儿实不知身死何所。恐从此一别,便不能再见慈颜了。”

晋王说着便涕泪纵横,呜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