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教你成功丛书15本)
21589600000022

第22章 牢骚效应

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牢骚效应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组织的一次有价值的实验。在芝加哥郊外,有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在这个工厂中,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都很完全,社会保险、养老金等等其他方面做得也相当不错。但是让厂长感到困惑的是,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却并不高,产品销售也是成绩平平。为找出原因,他向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发出了求助申请。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在梅约教授的带领下,派出一个专家组对这件事展开了调查研究。

经调查发现,厂家原来假定的对工厂生产效率会起极大作用的照明条件、休息时间以及薪水的高低与工作效率的相关性很低,而工厂内自由宽容的群体气氛、工人的工作情绪、责任感与工作效率的相关程度却较大。

在他们进行的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具体做法就是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而且规定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与此同时,专家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实验研究的周期是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前前后后与工人谈话的总数达到了两万余人次。

结果他们发现:这两年以来,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了。经过研究,他们给出了原因:在这家工厂,长期以来工人对它的各个方面就有诸多不满,但无处发泄。

“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了,从而感到心情舒畅,所以工作干劲高涨。这就是牢骚效应。由于这家工厂的名字叫霍桑,人们又将这种现象称为“霍桑效应”。它告诉我们:人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真正能达成的却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千万不要压制,而是要让它们发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在日本,很多企业都非常注重为员工提供发泄自己情绪的渠道。松下公司就是如此。

在松下,所有分厂里都设有吸烟室,里面摆放着一个极像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体模型,工人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他”,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等他打够了,停手了,喇叭里会自动响起松下幸之助的声音,这是他本人给工人写的诗:“这不是幻觉,我们生在一个国家,心心相通,手挽着手,我们可以一起去求得和平,让日本繁荣幸福。于事情可以有分歧,但记住,日本人只有一个目标:即民族强盛、和睦。从今起,这绝不再是幻觉!”当然,这还不够,松下说:“厂主自己还得努力工作,要使每个职工感觉到:我们的厂主工作真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松下的员工自始至终都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另外,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情况下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早晨乘公交上班,因为人多,太挤,导致车厢内有两名乘客未能如愿下车,虽然前面的男子喊破了喉咙:

“下车,下车,我要下车”,但是拥挤的人流已经湮没了他带着哀怨的嗓音。于是这名乘客脸上写满了怨恨和忧伤,似乎这个感觉充斥了整个车厢,每名乘客心里都种下了这样的印象:看人家这么挤这么喊都不能下车,那我下车的时候该怎么办?于是,很多人快要到站的时候,不闻不问就使劲往前挤,生怕自己也像前面那位乘客一样,但是这引来了不少吵闹,甚至有的乘客要为此大打出手。其实也许只有一站出现了这种情况,或者,如果那名要下车的乘客早点换出来,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群体效应了!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节拥挤的车厢内,由于要下车的乘客提前换位,而且很礼貌的问前面的乘客:“同志,您下车吗?”于是整个车厢一片和谐,所有人都非常愿意为后面要下车的乘车让地方,也不存在谁下不了车的情况。

一个车厢就如一个团队,一个成员的牢骚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同样一个成员的积极也能感染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