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21590400000014

第14章 怀念篇——亲情不老,恩情不灭(12)

想穿一双合脚的鞋

◆文/佚名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小男生,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望着儿子不断向上蹿的身材和同样“疯长”的一副大脚板,父母更多的是犯愁——到哪里去给他找一双合脚的鞋呢?

当时,父母为了能给他买到一双合脚的特大号鞋,几乎转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但也常常是失望而归。于是,这位身材高大的少年饱尝了“穿小鞋”的滋味。有一回,父母咬咬牙,花费了近一百美元,托一位远在美国的亲友为他邮购来一双耐克牌球鞋。对于并不宽裕的家境而言,这双价值不菲的耐克鞋简直是奢侈品。因此,他如获至宝,倍加珍惜。后来,这双鞋被穿得又破又烂,他也一直舍不得丢弃。

后来,他凭着超人的身高优势进入东方男篮俱乐部打球。当时该队获得了耐克公司的赞助,但赞助的对象只限于一线队员。于是,还只是集训选手身份的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训练,一定要打进一线,一定要穿上耐克鞋——只要进了一线,就不愁没这种鞋穿,也就免得让父母再为自己犯难了。他就是当今全球华人引以为荣的篮球明星——姚明。

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有今天这样大的成就。当初的想法的确很单纯:没有想到去拿冠军,更不是为了加盟NBA,当初他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能拥有一双合脚的鞋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目标,就达不到目的;没有追求,就完不成理想。宏大的目标都是站在小目标的肩膀上实现的。

选择的学问

◆文/佚名

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在逛集市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摆了个捞鱼的摊子,他向有意捞鱼者提供渔网,捞起来的鱼归捞鱼人所有。这个年轻人一时童心大发,蹲下去捞起鱼来,他一连捞碎了三张网,一条小鱼也未捞到。

见老人眯着眼看自己的蠢样、心中似乎暗自窃笑,他便不耐烦地说:“老板,你这网子做得太薄了,几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鱼又怎么捞得起来呢?”

老人回答说:“年轻人,看你也是念过书的人,怎么也不懂呢?当你心生意念想捞起你认为最美的鱼时,你打量过你手中所握的渔网是否真有那能耐吗?追求不是件坏事,但是要懂得了解你自己呀!”

“可是我还是觉得你的网太薄,根本捞不起鱼。”

“年轻人,你还不懂得捞鱼的哲学吧!这和众人所追求的事业、爱情、金钱都是一样的。当你沉迷于眼前目标之时,你衡量过自己的实力吗?”

企望遥不可及的事物,不如量力而行。从身边相对容易的事情着手,逐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更务实的作风。

紧盯一处看

◆文/佚名

有一位哲学博士漫步于田野中,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齐,犹如用尺量过一样。

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

老农忙于插秧,头也不抬地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试插一下。

博士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不忍目睹。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

博士照他说的做了,不料,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老农问他:“你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

“是呀,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水牛边走边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着移动,你想这个弧形是怎么来的?”

博士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远处的一棵大树。

设立漂移不定的目标,只能带给你一段游离起伏的人生经历。

父亲给女儿的启示

◆文/佚名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人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第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

“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

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是只煮熟的鸡蛋。

最后,父亲让她啜饮咖啡。

“你有权决定自己对逆境的态度和自己的前途。”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屈服,也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坚强——甚至,你可以改变环境!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

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

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靠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

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改变了水。

不利是什么

◆文/佚名

雷格是在布鲁克林长大的,那时他胆小,而且说起话来口吃得厉害,他最怕被老师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话。有时,雷格为了避免上课时老师叫到自己就逃学,每逢躲不开的时候,他就背对着全班站着朗读,同学们常常取笑他。

雷格真正得到解脱是在15岁的时候。那时正赶上家里经济困难,他不得不辍学,在曼哈顿地区帮父亲和叔叔把服装和鞋送到顾客家里去。他们不给雷格工钱,但是干那种跑腿的差事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起初,雷格对歌剧的爱好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他妈妈是业余歌手,她的嗓音很优美。听到雷格在家里唱歌,她就带他去拜见一位声乐老师。这位声乐老师的工作室就在大都会歌剧院里。雷格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敬畏。他们交不起学费,但是老师同意靠奖学金教雷格唱歌。

雷格利用午餐的时间,手里抱着一大堆鞋盒和衣物去上课,或是干完了活儿去上课。那时雷格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他和妈妈都没有把上课的事告诉父亲,因为他们知道他是不会理解的。一天,上完课后雷格回家晚了,父亲要他说明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雷格不能再保密了,他忍不住,就把上声乐课的事告诉了父亲。虽然父亲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课,但他没有阻止雷格。这以后不久,一天雷格去第五十七街送货的时候,看见在斯坦韦大厅前围着一群人。原来是艾迪罗恩迪山旅游胜地的斯卡鲁恩庄园要招收一名暑假帮工,这里正在进行面试。

雷格唱了一首歌压倒了四十多名对手,得到了这份工作。那时候他18岁,因为缺乏实际经验,雷格感到非常紧张。但是在工作中,他什么活儿都得干,所以这种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女声合唱队唱歌的时候,他给她们伴唱。他同时还为一个名叫斯克尔顿的青年喜剧演员当助手。第一次听到观众的掌声时,雷格就知道自己这条路是走对了。连雷格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一上台演唱,口吃就消失了。每次站到一批新的观众面前,他的自信心就得到进一步加强,胆怯也随之消失。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使人变得软弱的不利条件是有可能克服掉的。

如果那天雷格没去送货,他就永远不会遇上那次面试,他就不会有那第一次转机。

充满自信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摔摔打打,你才会知道你能遇到的机会是无穷无尽的。

要学好,要做得对

◆文/佚名

唐纳德认为妈妈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他爸爸因心脏病去世时,他才21个月大,哥哥5岁。她虽无一技之长,又没有受过教育,却毅然负起抚育两个孩子的责任。

唐纳德9岁时找到了一份在街上卖《杰克逊维尔日报》的工作。他需要那份工作是因为他们需要钱——虽然是那么一点点钱。但是唐纳德害怕,因为他要到闹市区去取报卖报,然后在天黑时坐公共汽车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卖完报回到家时,便对妈妈说:“我决不再去卖报了。”“为什么?”她问道。

“你不会要我去的,妈妈。那儿的人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会要我在那种鬼地方卖报的。”“我不要你粗手粗口。”她说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卖报,可以不必跟他们学。”她并没吩咐唐纳德该回去卖报,可是第二天下午,他照样去了,因为她自己就会这样做。那天稍晚时候,唐纳德在圣约翰河上吹来的寒风中冻得要死,一位衣着考究的女士递给他一张5美元的钞票,说道:“这足够付你剩下的那些报纸钱了;回家吧,你在这外面会冻死的。”结果,唐纳德做了他确信妈妈也会做的事——谢谢她的好心,然后继续待下去,把报纸全部卖完后才回家。他知道:冬天挨冻是意料中的事,不是罢手的理由。

人生中难免会有坎坷不平,别总指望有奇迹出现。能救你的只是你的苦干和奋斗出头的决心。在困难面前,要学会自己拯救自己。

等到唐纳德长大了以后,每次要出门时,她都会告诫他:“要学好,要做得对。”人生可能遇到的事,几乎全用得上这句话。

最重要的是,她教他一定要苦干。她会说:“要是牛陷在沟里,你非得拉它出来不可。”

让负面的批评成就你

◆文/佚名

艾列克在大学主修音乐。同学鲍勃对他对音乐全然地投入、每天花那么多时间练琴而感到相当敬佩。毕业后,艾列克顺利申请到了奖学金继续深造。

不久后,鲍勃顺道去拜访他。艾列克告诉鲍勃他每天仍苦练八到十个小时的琴。鲍勃并不感到意外,他相信艾列克成为钢琴家的梦想最终能够成真。

一年之后,鲍勃又见到艾列克。不料,艾列克却整个人都变了。

他申请到最好的音乐学院的奖学金,但只读了八个月就中途辍学了,他之所以作此决定,部分原因就在于:他常常得在不同的听众面前演奏,并接受各类批评。他得到的批评不一而足——有的极中肯,有的却流于恶意攻击。他因此而一蹶不振。

当鲍勃再看到他时,他已有整整一个月没碰他心爱的钢琴了!他深陷沮丧之中,令他的父母十分担忧。

不管鲍勃怎么劝,都没法让艾列克释怀。那些无谓的批评像利剑一般刺入他的心中。他在心理上无法对恶评设防,因而丧失了追求梦想的勇气。

他决定改行去做老师,回大学去拿教育学位,不过,不管朋友和家人怎么劝他,他甚至连“教”音乐也不愿意。

鲍勃为自己的同学感到遗憾:他是那么有天分,然而却因为一些负面的批评而阻碍了他让技巧更臻完美的机会。

别人的批评有一些是值得听的。对于改进工作的建设性讨论,是进步的重要动力所在。知道你的错误并改正,才能有所长进,因此,能以鼓励的方式指出你的错处的人,是最好的顾问。但是,在很多时候,坚持自己作决定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轻易听从别人的评判,你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最终一事无成。

别人的批评和评论只代表他们个人的观点,而你过的是自己的生活。要相信:自己就是那一只“母鸡中的战斗机”,去“下自己的蛋,让别的鸡去说吧!”

心理学家的试验

◆文/佚名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组织3组人,让他们分别向10公里以外的3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

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方向,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相差的距离时,就能增强必胜的信念,激发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脚比路长

◆文/佚名

古老的阿拉伯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4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4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王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掉转马头往回走。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一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渡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得返回。

一个月后,3个王子陆陆续续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又过了五天,小王子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数天的路程。

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人生中,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迈不出去的脚步。只要有追寻的勇气、执著的精神,“脚”永远比“路”长。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4个字:脚比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