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1700000044

第44章 惠能——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6)

说到这位则天武后,终其一生,与佛教真可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太宗驾崩后,她作为帝妃被送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也许是由于这一机缘,促使她日后大力崇佛,尤其到晚年,更是乐此不疲。当她听说神秀是当今有名的禅师,又年高德昭,且荆南距洛阳又不很远,于是派出庞大的车队,把神秀接到洛阳。

神秀这时已是九十六岁高龄,入京时,受到官方隆重接待,武则天屈万乘之尊,亲自跪拜迎候。神秀入京后被安置在宫内,以便女皇能经常向他问道。武则天还特许神秀可以乘肩舆上殿,直达御前,见了皇帝也不必行礼。

被尊称为“两京法主”的神秀,一日独坐在禅床之上,莫名其妙地又想到了惠能,一种愧意油然而生,自己有何德能,受到朝野人士如此敬重,若是女皇问起五祖传下的法衣,自己将如何答对?难道能说,法衣在师弟惠能手里?

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就是主动向圣母神皇举荐惠能,并把木棉袈裟的事情也一并如实禀报。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正月的一天,大庾岭上,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四周的寂静,几个官差骑着高头大马,正朝着曹溪方向疾驰。

惠能正在方丈室内小憩,几个徒弟急急忙忙跑了进来,叫道:“师父快些起来,京师使节到来,带来了圣上的敕令。”

“什么?圣上的敕令?”惠能感到奇怪,赶快迎出去,见徒弟们正招呼着那几个官差,为首的官差见惠能来到,便来与惠能见礼,说道:“下官薛简奉太后及中宗皇帝差遣,特来下书,并迎请大师赴京。”

惠能接过敕书一看,转身让一位徒弟念,大致意思是:朕十分敬仰佛法,据神秀禅师举荐,说曹溪惠能大师道行高妙,故派内侍薛简亲往迎请,望大师慈悲为念,速速来京。

惠能听罢,说了几句谢恩的话,然后把薛简等人让进方丈室,献上香茗,一边喝一边寒暄。

薛简说:“当今圣上尊法礼佛,神秀禅师已被迎请入宫,备受礼遇。大师准备何时动身?”

惠能沉吟良久,说道:“薛大人在上,贫僧恐不能前去了。”薛简惊异地问:“为什么?”他以前请过几位高僧,都是求之不得,惠能却说出这话,不由他不吃惊。

惠能不紧不慢地说:“贫僧本是岭南草民,早先弘忍大师嘱咐贫僧,今生唯与岭南有缘。再说了,贫僧形貌丑陋,北方人见了贫僧形容猥琐。会产生轻视佛法之心。贫僧已决心老死山林,一心弘扬禅法,来报答皇恩。还请薛大人体察贫僧的一片苦衷,从中一力周全。”

薛简面露难色:“下官怕龙颜震怒,累及下官不说,于大师也有不便。”

“请薛大人放心,贫僧即刻令徒弟拟一道表章,烦请转呈圣上,必然不会怪罪。”

朝廷的第一次迎接落得个徒劳往返。

以后又有第二次、第三次……惠能始终以不变应万变,就是不离开岭南。

也许是越得不到的就越感到神秘,唐朝君臣只是模模糊糊听说过惠能的说教,在他们心目中,惠能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禅师,是个猜不透的谜。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情况,人既然请不来,那就把丰厚的赏赐送到曹溪去!

请看:神龙元年九月,朝廷降下圣旨,赐惠能摩衲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水晶钵一个。

神龙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诏令韶州刺史重新修葺装饰惠能说法的寺院,并在大师故居建国恩寺。

惠能的拒不入京,本来是一种退避,恐怕连他自己也未曾料到,某种程度上,这种退避倒成了以退为进。

惠能和神秀相比,神秀属于那种典型的受人喜爱的高僧形象。神秀本身就是中原人,接受过正统教育,少时即博览经史,以后他的经法又主要面向上层统治阶级,属官禅性质。

神秀还有一大优势,就是仪表堂堂,当时的中书令张说见过神秀之后,出来后对人说:“禅师身长八尺,魇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与之相反,惠能自己认为自己长相难看,怕中原人见了他的样子,对他的教法也产生轻视之心。可见至少是其貌不扬。

其貌不扬的惠能,已经赢得了中下层民众的拥戴,但假如他当时贸然进京,就可能会失去官方的垂顾。

从这一意义上说,拒绝入京实在是一个聪明之举。

由于惠能拒绝迎请,在人们心目中,他成为一个不阿权贵的正直高僧,影响更大了,以至于“五天重迹,百越稽首”。

十二 薪尽火传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七月一日,惠能忽然把寺里的僧众都召集在一起,对大家说道:“贫僧八月就要离开世间了,你们谁还有什么疑问,就及早提出来。”

在场的弟子们都大吃一惊,放声哭泣起来,只有神会无动于衷,没有一点哀伤的样子。惠能叹了口气说:

“唉,只有神会一人对善与不善同等对待,对生死荣辱无动于衷,没有悲哀和欢乐。其余的人跟着贫僧这么多年。是怎么修习的?你们痛哭流涕,究竟是为谁哀伤?如果是担心死后无处可去,我自有地方可去。如果我不知道去什么地方,那我就不会现在就告诉你们我要走了。”

惠能这么一说,大家都不好意思地止住哭泣。法海问道:“师父逝世之后,谁来接替师父的位置呢?”

惠能回答说:“我只把法传给你等众人,我的所有说法,都记录了下来,称作《法宝坛经》。本来我多年来一直宣传不立文字,但我去之后,假如不留下文字,后来的人就无法知道我的教法,尤其怕你们许多弟子将来各执一词,发生这种情况时怎么裁决判定呢?就依《法宝坛经》,见经如见贫僧。至于袈裟,就不再传了,当初弘忍大师嘱我道:‘衣为争端,止汝勿传。’先祖达摩大师有一道偈语,那意思也是传到贫僧为止。偈是这样的: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从达摩祖师以下,到贫僧恰是传了五代,可不是‘一花开五叶’吗?”

众人听罢,退了出来。

过了几天,七月八日,惠能又对弟子们说:“贫僧要回老家新州去,你们快些收拾一下跟我走。”众人都执意挽留,惠能安慰大家:“佛为拯救世人而来到世间,最后还是得离开人世,有来就有去,有什么奇怪!”

“大师说说,以后会有什么灾难吗?”一位弟子问。

“贫僧逝世后五六年,会有人来偷我的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可用四句话预言:

头上养亲,口里须餐,

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众人听完这四句悬记,似乎懂了,又似乎不懂,也不好意思再细问,大家只记住一点,就是以后会有大胆狂徒来偷盗大师的人头。

惠能于是带着神会、法海等几个弟子,回到了阔别三四十年的家乡。老母亲早已过世,原先那破旧不堪的草房不见了,平地耸起一座雄伟的国恩寺,这是奉唐中宗敕命兴建的。

八月初三日,吃罢晚斋,惠能支撑着沉重的身体,对侍立在身边的弟子们说:“贫僧圆寂之后,你们不要像凡夫俗子那样痛哭流涕,谁如果披麻戴孝,就不是我的徒弟!就算我白教了他这么多年!你们如果照着我说的去做,那就如同我还活在世上,假如违背我的教诲,即使我还在人世,也没多大用处。”

弟子们唯唯连声,恭敬礼拜。

惠能感到一阵头晕,便不再说话,一直端坐到三更时分,说了一句“我走了!”溘然逝去,享年76岁。

就在这一刹那,只见地动山摇,烟云四起,泉池为之枯竭,沟涧为之断流,一道白虹横架中天,数千飞鸟齐声悲鸣。国恩寺周围的林木,也在一瞬间变作银白,真应了那句话,“人人衔悲,山河变色!”

附近广、韶、新三州的官吏,以及僧俗人等,都闻讯赶来,展开了一场争迎大师真身的大战,各说各有理,谁也不肯让步。

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法海等几个门人出了个主意,燃起一丛香,看香烟飘向哪个方向,大师真身就送到哪里。结果眼看着一缕青烟摇摇晃晃,直朝曹溪方向飘去,广州和新州的人这才悻悻作罢。

十一月十三日,众人从国恩寺迎出大师真身,送回曹溪宝林寺中入塔。弟子方辩善于雕塑,用香泥涂塑在真身之上,人们想起日后有人盗头的预言,便用铁皮和漆布把大师颈部裹了个严严实实。

韶州刺史派人星夜赶去京城启奏,玄宗皇帝当即敕令立碑,铭记一代伟大禅师的丰德。

那么惠能死后,究竟有没有发生盗头的事呢?

据记载,惠能死后九年,也就是开元十年,有位新罗国僧人名叫金大悲,久闻惠能大师的威名,萌生一个念头,想把惠能的头带回国去供养起来,于是他就雇用了一个名叫张净满的汉子去盗头。这张净满是个孝子,家中有年迈的母亲,为了赡养母亲,养家糊口,张净满便答应去盗头。在当年八月三日深夜,净满潜入曹溪宝林,结果事情败露,头没盗去,净满还被捉拿归案。正如惠能悬记所说的,审理此案的韶州刺史叫柳无忝,而曹溪所在的曲江县令叫杨侃,正好是“杨柳为官”!

惠能圆寂后,弟子神会决心把惠能的禅法向天下弘传。于是他离开曹溪,出发北上。

此时,神秀早已去世,但其影响仍然很大,大弟子普寂继承神秀衣钵,被推为禅宗七祖。

开元二十二年(734)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召开的无遮大会上,慷慨陈辞:

“诸位!贫僧今日设庄严道场,不为功德,只为天下学道之人定宗旨,辩是非!”

神会接着庄严宣告,只有惠能才是五祖弘忍的嫡传,得到了顿教法门及传法的信物——木棉袈裟,是名正言顺的六祖。而神秀一派不过是盗用五祖名义,蒙骗世人的邪道之人。且用心阴险,屡次派人谋害惠能。

神会的话当时就引起台下的起哄,接着一位名叫崇远的和尚就冲上台去,与神会展开辩论,双方唇枪舌剑,差点拔刀相向。

滑台大会后,北宗信徒对神会恨之入骨,处处寻机暗算。神会被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总算保住了性命。

十几年之后,爆发了“安史之乱”,天下动荡不安,神会却得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原来,随着战争的持续,唐朝国库空虚,捉襟见肘。

由于缺乏军费,不知谁想出个绝招,在各地设坛度僧,出卖度牒。谁要想出家为僧,得到朝廷认可的正式僧籍,就得交一笔香火钱。神会积极参与此事,四处奔波,不遗余力,为朝廷筹措到一大笔钱,为平叛立下一件大功。

叛乱平定后,神会名声大噪,被唐肃宗迎请入宫供养,乾元年间,又将惠能的袈裟迎入宫中供奉。神会死后,贞元年间被正式册封为禅门第七代祖师。这样一来,作为神会的师父,惠能也就理所当然应该是得到朝廷认可的第六代祖师了!

值得一提的是,神会这位南宗北伐的急先锋,他所主持的荷泽宗,却并不景气,他只是一味继承惠能的顿悟原义,不敢有丝毫变革,这样其生命力就可想而知,很快便衰落了。

与此相反,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惠能的弟子,却生气勃勃,蒸蒸日上。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八方荟萃,声势接天。以后分出临济宗和沩仰宗。青原行思传石头希迁,希迁门下以后又分化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

这禅门五宗遥相呼应,俨然成为禅宗主流,人们称之为“五家禅”。

五家禅大胆革新,不拘一格,不但有“机锋棒喝”,而且呵佛骂祖,焚烧佛像,应有尽有,使得禅宗这棵古老的大树,呈现出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