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1800000117

第117章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祖籍福建莆田,生于福州西门街。他4岁进私塾,7岁会作文,14岁考中秀才,20岁中举,26岁获赐进士出身,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跻身官场。

林则徐曾做过7年京官。其间,一次赴江西担任乡试副考官,一次赴云南担任乡试正考官。随后,开始到地方任职。他先任江南道监察御使、杭嘉湖道,继而任江苏按察使,接着任陕西按察使兼署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苏巡抚,尔后升任湖广总督。

一、选贤任能

在《林则徐集·奏稿》中有句闪光的语言:“立政之道,察吏为先。”林则徐无论担任地方考官,还是后来身为钦差大臣,都十分注重对官吏的考察和任用。

当时,在科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正之风;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使自己的子弟出人头地,千方百计地拉关系、走后门。林则徐对此深恶痛绝,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杜绝任何营私舞弊的发生,选拔了一大批忠君爱民又富有真才实学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林则徐也很注意对人才的物色和考察。《瞑庵杂识》一书中就记载着这么一段话:林则徐“每见客必先问其生平、技能、嗜好与所过山川风俗、所交豪杰。退即令记室籍之,四人专司其事。斋中置大柜、函子箱十八,分省以藏籍。凡所资考,按籍厘然”。在《林则徐年谱》中,也写道:林则徐“接见僚属绅士,必旁咨博采,屏后小吏备书其语,每日每人皆如是。公因互证其异同,以分其人之诚伪、事之是非”。

当时,南方籍的小京官们成立了一个“南诗社”,定期聚集在北京宣武门南一个四合院饮酒赋诗,纵谈古今。林则徐每有机会,也总是参加那儿的活动,籍以发现更多的人才。

此外,林则徐对其身边的人及其家属,也留心观察和培养。如老友龚丽正的儿子龚自珍、僚属魏邦鲁的儿子魏源,都受过他的教诲和扶持。后来,他们都考中了进士,多有建树。其中,龚自珍官至礼部主事,著有《龚自珍全集》,他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颂。魏源官至高邮知州,著述更丰,尤其是他根据史志和林则徐所译西夷《四州志》编著而成的《海国图志》,曾一度风行朝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二、惠及四方

林则徐一生曾任经十省辖千县。无论在哪儿,他都坚持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在河南,他见洪水泛滥,成千上万的百姓无家可归,立即轻车简从,亲自赶到重灾区兰考现场办公,帮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很快回到了故土。当他发现河南巡抚琦善督修河工的种种弊端,又马上建议朝廷查封料贩囤积的河工材料,平价收买,以供河工之需。结果,确保了一方安宁。

在江浙,他不仅带领百姓修海塘,兴水利,而且倡导改良稻种,更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他还针对实际情况,奏请朝廷减征漕赋,革除漕运弊政;并创造性地实行起“盐票”制度,从而打击了不法商人,增加了国家的盐税收入,大大方便了人民生活。尤其是江苏遭受严重的水灾后,饥寒交迫的老百姓曾一度包围了松江官府,强烈要求减免租赋,发放救济。时为江苏巡抚的韩文绮竞连夜调兵遣将,准备以武力予以镇压。林则徐闻讯后急忙前去劝阻,并亲赴松江安抚灾民,布置救灾,从而缓和了一触即发的严重局面,使成千上万的饥民免遭杀戮。接着,他又组织起各种救灾活动。出钱收养了一些孤儿和孤寡老人;动员非灾区人民接济灾区贫困户;谕令米行、店铺平价售粮;而对趁火打劫的地痞恶霸和贪官污吏,则予以坚决打击。因此,百姓们一致称颂他有海瑞之严峻、周忱之干略、汤斌之公平,将他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主政湖广之际,鉴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又挺身而出,奏请朝廷同意后,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演出了“虎门销烟”的壮烈一幕。遗憾的是,禁烟之举引起了“驰禁派”的嫉恨,英军的入侵也导致了道光皇帝的不满。不久,他被革职查办,谪戍新疆。

在新疆,林则徐仍竭尽全力为人民谋福利。他不顾60岁高龄,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穿行大山、丘陵和沙漠,长途跋涉,遍行南疆三万里,勘丈屯田地亩,策划兴修水利;在吐鲁番,他推广坎儿井;在全疆,他推广纺车;他还精心绘制了《卡外舆图》,以防备北方敌人从边境入侵。

当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三年后,在哈密奉旨释放。当了不足半年的陕甘总督,又被任命为陕西巡抚。由于陕西正遭受自然灾害,他又运用当年在江浙赈灾的经验,妥善完成了对陕西的赈灾事宜。

一年后,林则徐调任云贵总督。这时,他已身患重病。但他鉴于当地激烈的回汉互斗,又抱病处理这一棘手的********。他反对他的前任贺长龄等所采取的助汉杀回政策,而主张无论回汉都应当分清良莠。凡奉公守法的良民,无论回汉,都要爱护;凡豪强恶霸,也不分回汉,一律惩治。结果,赢得了回汉百姓的一致拥戴。

也正因此,有人为林则徐写了一副对联:“为政若作真书,绵密无间;爱民如保赤子,体贴入微。”这副对联,曾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三、清正廉洁

林则徐自幼节俭勤奋,替大人分忧。早在他少年时期,每天上学时便带些母亲和姐姐们做的纸花到街头去卖,来不及卖完的就放在花铺里寄售。放学回家后,立即将钱交给母亲。当官之后,仍保持着这种俭朴美德。衣食住行,从不铺张,更不纳妾。因此,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赞。

林则徐就任湖广总督时,一出京,立即向沿途各州、县、驿站发出传牌:随行只带跟丁、厨夫等十人,未带官员,严禁他官假冒滋扰;自顾船轿,不用地方迎送;自己住公馆,只用家常便饭,不必地方招待。这与过去钦差大臣出京时的豪华气派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在湖广总督任上,林则徐曾给夫人郑淑卿写过这么两封信。其一说:广东的饮食,与老家福建差不多,还能适合我的口味。只是开支太大,总怕人不敷出。但是,我发誓要清廉为政,决不在俸禄之外再取民间或下属的一分一毫。一定要使自己“上可以答君恩,下可以见祖父”。还表示:“吾林氏素代清白,此种污手之钱,决不要一文也!”其二说:我明知禁烟会妨碍奸夷之大利,一定会有许多困难,而我仍旧毅然决然、毫不畏惧,是由于我已经以身许国,只求福国利民,为民除害,“自身生死且尚付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也”。

在林则徐被革职戍疆时,广州百姓纷纷自发地来到他的住处,向他表示慰问,并送他许多慰问品,诸如靴子、雨伞、香炉、明镜和颂牌等等。他含泪向百姓致谢,只收下了几十块颂牌,其余礼品全都谢绝了。

林则徐就任云贵总督时,在昆明总督署中,有小园、广庭、长廊,结构很像家乡闽式。有一年中秋之夜,他设席园中,一家人饮酒赏月,共度中秋节。林则徐从美观的角度,随便说了句“此间风物,佳则佳矣,若更得宫灯十盏,沿廊悬挂;素心兰盆,罗列其间,庶几尽美矣!”不料,第二天园中果然宫灯高悬,长廊中兰花溢香。林则徐大惊,方悔昨夜失言,立即令人将宫灯、兰花之类统统撤去。从此,他说话办事更加严谨。

林则徐清廉一生,晚年除了有一点点房产之外竟没有任何东西分给儿子。他在给儿子们写的家产分配书中说:“田屋产业各按原置价值均分为三份,每份各值银一万两左右……”。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做了大半辈子高官的他,家产竟不如一个小小的知县!

四、教子有方

林则徐一向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早在他担任两广总督时,因次子聪彝随夫人住在老家,便特地给夫人写信说:“务嘱次儿须千万谨慎,切勿恃有乃父之势,与官府妄相来往,更不可干预地方事务……次儿在家,实赖夫人教诲。”后来,他被发配新疆,其夫人和女儿、儿媳住在西安,他又给夫人写信,请夫人勿忘每日教他们读书写字。当夫人和女儿、儿媳从西安返回福建后,又常常给次子写信,向他提出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有一次,林则徐给其次子写信说:“你的哥哥在北京做官任职,我又被流放到边远的新疆,只剩下你侍奉你母亲和带领弟妹在家居住了。照顾家庭,责任是很重的。你应该认真遵守的事有5条:第一必须勤奋读书,尊敬老师;第二必须十分孝敬地侍奉母亲;第三必须对弟妹友爱;第四对于亲戚本家必须和睦相待;第五必须爱惜光阴,努力上进。”之后,他又写道:“士、农、工、商四种人中,农民最重要,是世界上第一等高贵的人”;“你如果能够舍弃应科举,而改学种田作农夫,这是我最为高兴的事。”还劝他“长期住到乡下去,跟着长工学习种田技能,天刚明就起床,整天勤劳动。”

林则徐在家中还常常谈及幼子读书的事。他令聪彝督促弟弟爱惜光阴,并具体指出:“除了读书作文以外,有空闲时要翻看一些历史书。不过每看一种,须从头到尾仔细看完,然后再换别的书看。最忌东拉西扯,一本看不完就换另一本。这样看过就忘,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还强调说:“应准备一个看书笔记本,遇有心得收获,要随手摘录下来;如果有看不懂或疑问的地方,亦要摘记下来,去请姚先生给讲解一下。”

五、择婿佳话

关于林则徐择婿的事,也一度传为美谈。据说,林则徐有位女儿,不但长得明眸皓齿,亭亭玉立,而且知书达理,贤淑勤快。一些达官贵人纷纷登门为其子弟求亲,林则徐皆不中意。

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署中幕僚们全都匆匆回家过年了。林则徐草就一封奏章后,信步来到前庭,发现厢房中仿佛有人。他推门而进,只见青年书吏沈葆桢仍在专心地抄写文书,便问道:“大年三十,你为何还不回家?”沈葆桢连忙起身致礼,并笑着说:“今年之事不宜拖到明年,我想抄好再回家过年。”林则徐高兴地点了点头,示意让他接着抄,而自己则默默坐在一旁注视着他。待他刚抄写完毕,林则徐又说:“我刚才起草了一封奏章,需要明日发出,既然你还没走,就烦你誊清吧!”说罢,即将他领进了大厅中。

那份奏稿洋洋千言,沈葆桢抄到三更时分才抄好。不料,林则徐略略看了看,却说:“字迹潦草,须重抄!”沈葆桢不好意思地接过稿子,更加认真地抄起来,一直抄到大天亮。当他再次送给林则徐时,林则徐深情地对他说:“我深知你的工楷和才干,今天又亲眼看到了你忠于职守,不以私废公,不躁不怨,这实在难得,望今后永远保持这种作风。我还有事和你商量,请到后堂叙话。”而“后堂叙话”的结果,是沈葆桢成了林家的女婿!

消息传出,时人又为林则徐不讲门第而看中德才的做法深表敬意!

1849年,林则徐由于疝气病复发而辞官归养。第二年,广西爆发了天地会起义。新即位的咸丰帝惊恐不安,重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命他赶赴桂林任职。他不顾孱弱的病体,又星夜奔赴广西。由于一路辛劳,刚行至广东潮州附近的普宁县,便与世长辞了。时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