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1800000024

第24章 杨秉

杨秉,字叔节,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著名清官杨震之子。早年,以其父为榜样,博览群书,执教讲学;40多岁后应召为官,仍以其父为榜样,为政清廉,赤诚报国。他曾历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后来官居相位。

一、清正廉洁

史书上说:杨秉任刺史期间,自我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在经济问题上,不但不贪不占,甚至还“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意思是:他领取朝廷给他的俸禄时,也总是根据自己实际的理政天数来计算;多余的部分,上交国库,而不是据为己有。所以,他虽然为官多年,家中并不富足。

延熹三年(160年),杨秉曾在仕途上一度受挫。原因是:白马令李云由于进谏而获罪,杨秉站出来为他求情,结果受连累而被免去官职,放归故里,过了许久才被重新起用。其间,他竟穷得“并日而食”,也就是两天只能吃一天的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洁身自好,决不接受他人馈赠。史书上记载着这么一件事:“任城故孝廉景虑赍钱百余万,就以饷秉,秉闭门距(拒)绝不受。”意思是,任城一位名叫景虑的老孝廉,拿着100多万钱送到他家,他却紧紧地关闭了大门,决不接受。

杨秉被重新起用后,更加严于律己。他平时不饮酒,吃的也只是粗茶淡饭。尤其是在当时腐败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许多官吏都妻妾成群,而他却“早年丧妻而不复娶”。诸如此类,都被人传为美谈。

后来,有人问及杨秉为官做人的成功秘诀,他总结说:他一生“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二、勇于反贪

杨秉在力求廉洁的同时,坚决反对任何贪污腐化行为。

延熹五年(162年)杨秉升迁为太尉。2年后,汉桓帝刘志南巡园陵,命他随从。这时,南阳太守张彪自恃与桓帝有旧恩,乘机调发民财,中饱私囊。杨秉听说后,立即责令荆州刺史核查,并将有关情况上报公府。当桓帝驾临南阳,其随从左右竟公开卖官鬻爵。杨秉忍无可忍,又不顾一切地上疏谏诤,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顷者道路拜除,恩加竖隶,爵由贷成,化由此败。”

当时,中常侍侯览的弟弟侯参担任益州刺史。他倚仗其兄为皇帝近臣,极受恩宠,肆无忌惮地侵吞公款,搜刮民财,为所欲为,无恶不作。杨秉获悉后,立即上疏劾奏,致使侯参被押解进京。当槛车行至中途,侯参畏罪自杀。杨秉闻讯后,又面君奏道:侯参贪残元恶,自取灭亡;侯览与侯参有牵连,请将他免官遣归本郡。桓帝见杨秉铁证如山,态度坚决,也只好忍痛割爱,将侯览削职为民。

三、********

杨秉一向嫉恶如仇。早在他官拜光禄大夫时,见大将军梁冀以外戚专秉朝政,胡作非为,便站出来与之斗争。梁冀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当时并没有处死他;相反,却对他采取了拉拢的策略,希望他也能变为自己的党羽。杨秉审时度势,从此称病不再上朝。直至梁冀罪恶败露而遭斩,才重新走出家门。

杨秉担任河南尹期间,当时的中常侍单超之弟单匡为济阴太守。单匡听说自己的贪赃枉法罪被人弹劾,又急又怕,连忙收买了一位名叫任方的刺客,命他暗杀有关人员。不料,任方竟被官府捕获,关进了洛阳大牢。单匡生怕杨秉穷究此事,又买通狱吏,安排任方越狱逃走。杨秉得知后大怒,立即奏请朝廷将单匡逮捕归案。可惜,朝中不少大臣惧怕单超权势,致使此事不了了之。

按照汉朝规定,宦官的子弟“不得居位秉执”。但当时宦官专权,他们的子弟以及他们所举荐的人遍布全国各级官府。这些人结党营私,气焰十分嚣张。杨秉不顾杀身之祸,一举揭发检举了不法的州牧郡守五十余人。结果,这些人有的被杀,有的被免,致使“天下莫不肃然”。

杨秉还继承了其父的家风,十分注重对子孙的培育。所以,许多年过后,他的儿子杨赐及杨赐的儿子杨彪,也都官至相位。他们继承祖父、父亲留下的“清白”遗产,一个个忠君爱民,勤政廉政,被朝野公认为“辅国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