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1900000049

第49章 刚直敢言 知人善荐 狄仁杰(2)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了冀州(今河北临漳)。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前任刺史独孤思庄畏惧契丹突然到来,不顾百姓的生活,驱赶他们入城修筑工事。狄仁杰到职后,让百姓们返田耕作。他还安慰百姓说:“敌人距离还远,用不着这样!万一敌人来,我自有办法抵挡他们。”百姓很高兴,安心耕种。契丹看到这个情景,认为魏州城不可攻打,就带兵回去了。

百姓感念狄仁杰的恩德,就立碑歌颂他。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狄仁杰主张实行宽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那时宁州是各民族杂居地。狄仁杰不主张对少数民族实行严酷的统治。他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保证国家的安定。当地人因此为他刻碑颂德。

在任江南巡抚使之职时,他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只留下夏禹、吴太怕、季札、伍员四座祠庙,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任宰相时,他曾劝谏武则天不要修造浮屠大像,以免劳民伤财。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正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要判罪的有六七百家,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催促豫州执行判决。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给太后上密奏说:“他们都是受连累的,我想明白上奏,似乎是在为叛逆的人申辩;知而不言,又恐怕有悖于陛下仁爱怜悯的本意。”太后因此特意赦免他们,都流放丰州。当他们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迎接慰劳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吧?”这些人互相搀扶着在宁州百姓当年为狄仁杰立的功德碑下痛哭,斋戒三天后才继续往前走。狄仁杰上疏请求从轻处理叛军,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这次他没采用直谏的方式却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可以看出他在处理政事上的机敏。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狄仁杰出任河北道安抚大使。战乱后民生凋敝,狄仁杰采取措施来安抚百姓:一方面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不再追究责任以打消百姓的顾虑,让被突厥驱逼行役的无辜百姓乐于回乡生产,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第二,赈济贫民,稳定人心。另外,他特别规定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这样很快地恢复了河北的安定,百姓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与河内王武懿宗动辄对被迫跟从契丹而后又回来的百姓活活剖腹取胆的残暴作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百姓都痛骂武懿宗,而感激狄仁杰。

另外,狄仁杰的突出才能还表现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策略上。他积极主张安抚,反对代之以残暴的统治。

他甚至主张少数民族自治,国家只要派兵监守即可。虽然没被采纳,但有识之士认为狄仁杰的办法是正确的。

今天看来,狄仁杰的远见卓识也是一般人无法相比的。

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他任并州法曹时,为照顾同事郑崇质,请求调往边远地区。他的上司听说后惭愧不已,就向他学习,与同事解除了隔阂,更好地为国家做事。他胸怀坦荡豁达,当有机会知道何人过去诬陷他的时候,他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他人的不义也不耿耿于怀。

知人之明举贤之能

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一次,武则天让他举荐一名将相之才,狄仁杰向她推举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又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狄仁杰曰:“前几天我向您推荐了张柬之,现在还没被任用呢。”武则天说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说:“臣向您推荐的人可以作宰相,而不是司马也。”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一个时期,升位宰相。后来,在狄仁杰死后的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拥戴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狄仁杰还先后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忠贞廉洁、精明干练的官员,他们被武则天委以重任之后,政风为之一变,朝中出现了一种刚正之气。

以后,他们都成为唐代中兴名臣。对于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举贤荐能。契丹猛将李楷固曾经屡次率兵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有关部门主张处斩之。

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有骁将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节。他的亲属友好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则天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赦免了他们。他又请求授给他们官职,则天皇帝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派他们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

于是奏请授其官爵,委以专征,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

果然,李楷固等率军讨伐契丹余众,凯旋而归,武则天设宴庆功,举杯对狄仁杰说“公之功也”。狄仁杰回答说:

“此次平定契丹余党乃是由于陛下的声威以及将帅竭忠尽力所致,我又有什么功劳呢?”坚决推辞,不接受赏赐。

有人对狄仁杰说:“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都出自您门下。”狄仁杰回答说:“举荐贤才是为国家着想,并不是为我个人打算。”

狄仁杰举贤是为国家着想。所以他能举贤不避亲。

武则天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就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任命他为地官员外郎,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武则天很满意,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

狄仁杰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能够劝谏武则天打消立武姓太子的主意,应该归功于狄仁杰敏锐的政治头脑和机智的行事方法。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太宗文皇帝不避风雨,冒着刀枪箭镞,平定天下,传给子孙。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不是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吗?而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合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不客气地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狄仁杰抓住了这句不合理的话,反驳道:“君王是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意思是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他又劝武则天召回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也劝说武则天。武则天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武则天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马上意识到了武则天立武姓太子的决心产生了动摇,就借机为她“解梦”:“武是陛下的姓,两翼是两个儿子。陛下起用两个儿子,则两翼便振作起来了。”武则天听后便打消了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意思。由于狄仁杰的坚决态度以及机敏的策略,武则天感悟,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分析当时的形势,恢复唐室应是保证国家稳定发展的唯一途径,所以狄仁杰的真正目的还是为国家着想。

狄仁杰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使他能够迅速地摆脱危机,在虎口下成功逃生。

左台中丞来俊臣罗织罪名告发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谋反。在这以前,来俊臣曾奏请武则天下命令: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等到任知古等入狱,来俊臣便用这道命令引诱他们认罪。狄仁杰早就知道来俊臣心狠手辣,心想:我们这几个人都是清白无辜的,却被来俊臣诬陷。来俊臣是太后面前的红人,现在自己是没有机会澄清罪名了。

如果不先隐忍认罪,保住性命,肯定就会遭到来俊臣的毒害,那样可就永无伸冤昭雪之日了!他随机应变,一反常态,马上承认自己的罪行:“大周改朝换代,万物更新,唐朝旧臣,甘愿听任诛戮。谋反是事实!”来俊臣没想到狄仁杰这么快就承认了,心想以后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将他杀死了,于是便对他略有宽容。

狄仁杰已承认谋反,有关部门只等待判罪执行刑罚,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便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布,将自己的冤屈写在上面,偷偷塞在棉衣里面,对王德寿说:

“天气热了,请将棉衣交给我家里人撤去丝绵。”王德寿对他没有任何防范,就痛快地同意了。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帛书,拿着去说有紧急情况要报告,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武则天看了帛书,质问来俊臣,来俊臣诡辩说:“狄仁杰等人狱后,我未曾剥夺他们的头巾和腰带,生活很安适,假如没有事实,怎么肯承认谋反!”武则天就派通事舍人周琳前往查看,弄清事情的真相。来俊臣临时发给狄仁杰等人头巾和腰带,让他们排列站立在西边让周琳验看;周琳不敢向西看,只是面向东边唯唯诺诺而已。来俊臣又伪造狄仁杰等的谢死罪表,让周琳上奏武则天。

来俊臣想一手遮天扫除异己,但也有人不怕他,想方设法让武则天知道事情的真相。乐思晦的儿子未满十岁,被籍没人司农寺为奴,要求上告特别情况,获得了召见。武则天问他有什么情况,他回答说:“我父亲已经死了,家也没有了,只可惜陛下的刑法被来俊臣这些无耻之徒所玩弄、陛下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请选择朝臣中忠诚清廉、陛下一贯信任的人,提出他们谋反的罪状交给来俊臣,他们没有不承认谋反的。”武则天听后明白了一半,就召见狄仁杰,问道:“你承认谋反,为什么?”狄仁杰这时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不承认,便已经死于严刑拷打了。”太后说:“为何作谢死罪表?”

狄仁杰立即回答说:“没有。”武则天出示所上的奏表,才知道是伪造的,于是释免这七个家族。狄仁杰及时应变,才保全了自己和其他人。以后,武承嗣想根除后患,多次奏请武则天诛杀狄仁杰,都没能得逞。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他以国家的利益作为行事的原则,努力辅佐高宗与武则天两朝皇帝;他心系民生,主张实行宽政,是百姓歌颂的好官。尤其是武则天称帝前后,政治斗争复杂,朝野官吏明哲保身者多;敢于负责、提出自己政见者少,能够刚正不阿、不为私谋者更少。

狄仁杰就是这少数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他也因此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与敬重。武则天乐于听取狄仁杰的建议,称狄仁杰为“国老”,把他当老师一样看待;狄仁杰尽心尽力,帮武则天处理好政事。他确实是女皇武则天的好助手呀!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卷2022.《资治通鉴》卷203

3.《资治通鉴》卷204

4.《资治通鉴》卷205

5.《资治通鉴》卷205

6.《资治通鉴》卷206

7.《资治通鉴》卷207

8.《资治通鉴》卷208

9.《旧唐书》卷93,列传39,狄仁杰本传。

10.《新唐书》卷128,列传40,狄仁杰本传。

11.《上下五千年》之151《狄仁杰桃李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