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1900000077

第77章 才高德薄 奸佞帝师 严嵩(3)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再也忍受不了严嵩的误国行为,他把严嵩的罪行归纳为“十大罪”、“五奸”。十大罪主要是:大权独揽,坏祖宗法;假传圣旨,为己谋利;结党营私,打击忠良;收受贿赂,引用奸邪;废弛战备,贻误军机等。五奸是:贿赂皇上身边的太监,成为自己的间谍;控制通政司,使它成为自己左右朝政的工具;勾结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使之为自己的耳目;或笼络或打击谏官,使之顺从自己的意志;收买网罗各部大臣,使之成为自己的党羽。这道奏章可谓是对严嵩的全面深刻的揭露,处处击中严嵩的要害。然而,有昏君才有奸臣,杨继盛的痛切陈述并没有打动世宗,在世宗看来,严嵩是最大的忠臣,杨继盛是对严嵩打击报复,因此对杨继盛说:“爱卿所奏事关重大,朕自会查明真相,给朝廷一个交代。”就这样对严嵩一再袒护。严嵩看到,杨继盛掌握了他大量的犯罪事实,此人不除,日后必然是祸患。于是他在明世宗面前诬陷杨继盛,说杨继盛在河套边境经常挑衅,才引起鞑靼人的进攻,危害国家的安抚大计,严嵩的死党们也随声附和,使明世宗信以为真。世宗大怒,把杨继盛打了一百廷杖,送交刑部审问。杨继盛在监狱里被关了三个月,还是审不出什么罪状,不过,皇上和严嵩不开口,谁也不敢放了他,就这样在狱中关着,一直持续了一年多。有人跟严嵩说:“你不杀杨继盛,说明人家没有罪,你要承担陷害忠良的罪名,放他出去更是放虎归山,不如早除掉他,免得外人议论。”严嵩只好再去世宗那里进谗言,又捏造了冒领军功等罪名,结果,杨继盛被处死。

严嵩不仅疯狂打击参奏他的政敌,只要形势需要,就会毫不犹豫地牺牲同党的性命,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军攻到北京近郊,北京城危在旦夕。这时候,严嵩考虑的不是国家大局,而是个人作为内阁首辅的政绩名声,为了瞒住皇上明军在京郊战事的失利,他千方百计阻止抗战。国子司业赵贞吉等人主张出兵杀退敌兵,严嵩却污蔑他狂妄不切实际,结果被世宗打了板子、降职远调。严嵩还哄骗兵部尚书丁汝夔:“北京近郊在天子眼皮底下,假如战败,你我脸上都无光啊!咱们最好坚守不战,敌军抢够了,自然会撤兵。”于是,丁汝夔传出命令,要坚守不战。各路勤王军到京以后,严嵩举荐他的党羽仇銮为大将军,节制各路兵马。在他的节制下,各路勤王军队眼睁睁看着俺答军杀人放火、抢夺财物。数日以后,敌军烧够、杀够、抢够了以后,大军撤走,严嵩命人假装追杀,回去上奏皇帝说把敌人打跑了。昏庸的明世宗不问青红皂白,听信奸臣的奏报,竟然加封仇銮为太保,并赏赐金币,夸奖严嵩退敌有功,也给予了厚重的赏赐。

毕竟,敌军在郊外烧杀抢掠,要追究责任,严嵩密奏说:

“兵部尚书丁汝夔,保守怯战,不听微臣的劝告,拒不出战,才让敌军有机可乘,杀我子民,抢我财物,有损我天朝国威。”世宗便把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让他听候处理。严嵩怕丁汝夔在狱中揭发自己不出战的罪行,就安慰丁汝夔说:“有我在,一定会搭救你出去。”但是,严嵩为了永绝后患,加紧了谋害丁汝夔的步伐。不久,世宗决定处死丁汝夔。这时候,丁汝夔临刑时才知道上了严嵩的当,大声喊道:“严嵩奸贼,害人不浅!”

严嵩从个人利益出发,倒行逆施,专权误国,还体现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福建巡抚阮鹗在嘉靖三十一(1552年)年私通倭寇,案发以后,朝廷下令缉捕阮鹗,阮鹗以重金贿赂严嵩,竟然免于治罪,仅仅降官一级,算是对朝廷有个交代。相反,抗倭将领张经曾经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大败倭寇,俘获斩首的倭寇有二千多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由于没有贿赂东南督军——严嵩义子赵文华,被严嵩和赵文华以冒领军功罪处死。抗倭名将俞大猷,性格豪爽耿直,不会投机钻营,更不会贿赂长官。严嵩恼恨他不对自己唯命是从,就找了个理由把他逮捕入狱。严嵩的倒行逆施,使东南海防人心涣散,他们只知道贿赂讨好严嵩,这样就可以作威作福,没有人再忠心报效国家,致使倭寇越来越猖獗,东南海防一天天坏下去。

严嵩之所以打击异己屡屡得手,倒行逆施却并不获罪,主要是抓住了皇帝这根救命的稻草。世宗朱厚熄生性多疑,唯独严嵩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么,如果他想解救同党,先要顺着世宗的意思狠狠骂那人一顿,然后加以委婉的解释,正好说中世宗所不忍心的地方;如果想陷害异己,必然先微妙地解释那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找到犯世宗忌讳的地方,巧妙陷害。利用这样的技巧,往往能够成功。另外,世宗皇帝自从嘉靖十八年章圣太后殡天以后,就不再上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发生了“宫婢之变”,宫女们忍受不了世宗对她们的摧残,想勒死世宗,太监们闻声赶来,世宗幸免于难。从那以后,世宗就移居西苑万寿宫,再也不人大内,大臣们很少能够见到他,只有严嵩经常受到召见,皇帝的御札一天就下好几次,就算同是内阁大臣,别人也没有这种机会,因此,严嵩能够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志进退官员,处理军国大事。所以,士大夫都很惧怕他,都来依附他以求自保,当时人称文选郎中的万窠、人称职方郎中的方祥,尚书吴鹏:欧阳必进、高燿、许论等人,都小心谨慎的侍奉严嵩,他的权势也超过了他以前的任何一个内阁大臣,就连首辅徐阶也怕他三分。这一年,江南有倭寇作乱,闹得很凶,严嵩对世宗说倭寇已被荡平。徐阶的儿子徐仰斋进入京城,拜见严嵩。徐阶怕儿子说错了话,事先商议了两昼夜,想好了各种应变的对策,才拜见严嵩。严嵩问道:“江南倭寇情况如何?”仰斋回答说:“非常猖獗。”严嵩把脸一沉,让家人送客,赶走了徐仰斋。徐阶知道以后,非常害怕,带着儿子到严府请罪,说自己的儿子不该妄言,严嵩这才作罢。

失宠被劾家破人亡

随着时间的流逝,严嵩慢慢地老了。在很长一段时间,他手中的政事都由儿子代为处理。他的儿子严世蕃长得又矮又胖,是个独眼龙,因为父亲的缘故作了高官。

他继承了父亲的文才、狡诈和心机,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善于揣摩圣意,所以,每次的票拟都很对世宗的心思。后来,严嵩的妻子死了,严世蕃应该回家守孝,严嵩怕自己缺少帮手,请世宗批准他留在京城。世宗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从此以后,再也不允许他代替严嵩票拟。严嵩所票拟的奏章往往不称世宗的心意,有时候抓紧派人回家问儿子,正赶上儿子沉湎于女色,答的也是漏洞百出。严嵩看了很不满意,皇上的使者催得又紧,他只好自己动手,不过,效果很不理想,往往不合世宗的心意。慢慢的,世宗就不用他批答政事了,只用他写个青词,严嵩才思枯竭,青词也写不好了,只好找人代写,还是写得不够工巧典雅。后来赶上万寿宫失火,严嵩请世宗暂且住在南城。南城,是英宗作太上皇的时候居住的地方。当初,“土木之变”之后,英宗被也先大军掠走,郧王朱祁钰登上帝位,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后来,英宗被迎接回来,就住在南城,没有执政的权力。在人们的心中,那个地方是不吉利的象征。

今天听严嵩这么说,很不高兴。而徐阶则主张建造万寿宫,非常符合世宗的心意。以后世宗就越发的亲近徐阶,有些政事就不再问严嵩了,到问他的时候,只是一些祭祀的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