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000000027

第27章 “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先导者、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明代宦官 郑和(4)

又派10名铁匠和10名木工,打造农具。满剌加国百姓听说要学种粮食,纷纷报名参加。船队挑选的人也派出来了,木工、铁匠先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农具,用来开垦田地。郑和又发动整个船队,除留少数人看守船只外,其余全部帮助满剌加国开荒三天。一时满剌加主岛和附近岛屿上,到处是热气腾腾、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气氛。郑和、王景弘等人也脱下官服、换上短衣,参加开荒。拜里迷苏刺感到非常惊奇,梦想不到地位这么高的船队首领、明朝政府的正使、副使,也会干农活!拜里迷苏剌也赶紧把王服脱下,拿了一把铁镐,站在郑和身边,学着郑和的样子,一下一下地刨起来。没有几天的功夫,满剌加国的荒地全被开垦出来了,一片一片平展展的农田出现在拜里迷苏剌的面前。

拜里迷苏剌高兴极了,感谢郑和对他们的帮助,同时也想着办法报答郑和。一天,郑和正在主船上休息,拜里迷苏剌前来拜见郑和。他向郑和问道;“正使大人,你的船队以后会经常到我们满剌加国来吗?”

郑和回答:“当然,贵国是海上交通要道,我们到西洋各国去,都要经过这儿,以后会常常麻烦你的,希望你多帮助罗!”

拜里迷苏剌说:“既然如此,正使大人,我现在就想帮助你。”

郑和问:“噢,你现在如何帮助我们?说说你的想法。”

拜里迷苏剌说:“正使大人,既然船队要经常到我国来,你们把货物装在船上,带来带去很不方便。因此,我想拨一个岛屿给你,你在岛上修个仓库,买来的或准备卖出的货物可以临时存放在仓库里,省得船队重载跑来跑去了,你看如何?”

郑和高兴地说:“国王陛下!你想得很周到,你拨一个岛屿给我,我可以付租金。就让教你们耕种的那些人来看仓库,也是一举两得。我多谢你啦。”

拜里迷苏剌说道:“正使你可太见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明朝皇帝帮助我国独立,赏赐给我们许多礼品,你又帮助我们学习耕种田地,使我国人民有粮食吃,区区一个小岛,何足挂齿,这些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们才好。”

两个人亲热地拉着手大笑起来。

郑和借此良机说干就干,没用多长时间,仓库就修好。当中是木板搭起的一座座仓房,四周又用圆木修成排栅城垣,每个角上搭一座望楼,昼夜有哨兵值勤,以防海盗骚扰。船队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仓库里,以备使用。郑和去各国的船只,回航时都在这里聚齐,装点货物,开航回国。成为郑和下西洋的一个中间转运站。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船队大小船只悬灯结彩,装扮一新。满剌加国王拜里迷苏剌带着大臣们到船上拜年,许多老百姓也上船来参观。郑和吩咐数十艘大宝船上大摆宴席,款待大家。人们开怀痛饮,船队将士和水手们的思乡情绪也抛到九霄云外。呈现欢乐节日气氛。

郑和离开满剌加国后,船队继续西行。船队来到锡兰山海域,锡兰王亚烈苦奈儿派大臣在岸边迎接郑和。

这个亚烈苦奈儿,是位残暴贪婪的家伙,不但跟邻邦不睦,而且还常常抢劫往来的使臣和客商,是这一带海域的地头蛇。当他得知郑和去西洋各国、船上载有许多宝物后,就想把郑和骗至王城,以便找机会杀掉郑和,抢劫宝船。郑和对亚烈苦奈儿的横暴早有了解,郑和没有上岸去见亚烈苦奈儿,而是命令船队加快速度,迅速离开了锡兰山海域,亚烈苦奈儿的阴谋落了空。

郑和率船队返回时,又来到了锡兰山海域。锡兰王亚烈苦奈儿为实现他的阴谋,又亲自到岸边迎接郑和。

船队停航后,亚烈苦奈儿登上主船,向郑和说道:“敝国国王亚烈苦奈儿,拜上天朝正使大人。听说大人率领船队来与我西洋各国友好通商,我及国中百姓十分盼望。不料正使大人瞧不起敝邦小国,不知是何缘故不愿上岸与敝国通商?”

他沉吟了一下,说:“只因船队行程紧促,故没敢打扰贵国。我即刻随你上岸”

亚烈苦奈儿高兴地说道:“那太好了,我给正使大人带路。”他心里想:我的计划快要实现,郑和已经上当了。

亚烈苦奈儿在当天大摆宴席,招待郑和等人。席间,亚烈苦奈儿告诉郑和,“他已经在翠蓝屿开设了市场,中国船队可在那儿进行贸易”,郑和随口答应了。这宴席双方一直吃到深夜才结束。

郑和回到主船后,对都指挥丁峰说:“亚烈苦奈儿为人狡诈,我们不可不防。明天你带领一部分将士,扮作脚夫,保护贸易安全进行。亚烈苦奈儿前来骚扰,抢劫货物,你就布成车阵抵抗,我率大队人马,去抄他的后路。”

丁峰说:“请正使大人放心,卑职一切听从大人的吩咐。”

到了第二天早晨,户部郎中指挥买办和办事,把船上装着货物的二百多辆小木车,顺着跳板推上岸去,直奔锡兰王亚烈苦奈儿指定的贸易地点翠蓝屿。这儿是一大片平坦的草地。小货车来到后,那穿上商员服装的都指挥丁峰,吩咐那些扮作脚夫的将士,将小货车团团地围成一个大圆圈。小货车是独轮的,铺着厚厚的木板,出售的商品摆在木板上面。这时锡兰国的百姓陆续地赶来作买卖。他们带来的多是珍珠和宝石。这儿盛产宝石,有红雅姑、青雅姑、黄雅姑、昔剌泥、窟没蓝等品种,价值连城,十分名贵。当地百姓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丝织品。因为锡兰国不产布帛,许多人常年裸体,以树叶遮住下身,古代又称此地为“裸形国”。贸易平平静静地进行着,一上午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中午时分,船上派人送来午饭,大伙就地聚餐,当地百姓大都回去吃饭去了。饭后,丁峰对大家说:“各位听着,现在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要……”

丁峰的话还没有说完,远处传来“呜呜呜”的号角声,接着就见许多身上没有寸纱、只用树叶遮着腰部前后的裸形大汉,头上插着各种颜色的羽毛,脸上涂着五颜六色,舞着弯刀、弓箭和梭镖,“嗷嗷嗷”地吼叫着,跳跃而来。丁峰一看,心中冷笑一声,命令将士们把小货车上的商品摆到地上,把小货车一竖,一辆紧接一辆,车面向外,组成一道圆形的木城。将士们弯身藏在车后,注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领头来的正是锡兰王亚烈苦奈儿。他把郑和船队骗上岸后,又假惺惺地宴请郑和,指定地点进行贸易,目的是拖延时间,一是麻痹郑和,一中调集兵士,准备抢劫宝船。亚烈苦奈儿把一切准备停当后,即率五万部众,来到翠蓝屿贸易地点,企图夺走货物。亚烈苦奈儿带领士兵赶到翠蓝屿,把木城团团围住,竹箭“砰砰啪啪”

地射了过去,明军隐蔽在小车后面,丝毫没有受到损伤。

亚烈苦奈儿心中着急,命令部下停止射箭,舞着弯刀和梭镖,直向木城冲去。丁峰马上命令将士们把藏在小货车里的火铳拿出来,从木城的缝隙伸了出去。土人越来越近了,丁峰大喊一声“打!”四面的火铳一齐开火。

霎时间木城周围冒起一股股烟雾,火焰喷射而出,声音宛如雷鸣。

为使射击不留一点间隙,丁峰把将士们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射击过后,退了下来,重新装填火药和铁砂,第二部分这时便替补上去,等候命令。又一声“打!”“砰砰啪啪”,排铳又响了。第二部分打过退下,第三部分又换了上来。等到第三部分打过,第一部分已准备好,便再次换了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任凭敌人有多少,也无法靠近木城。

经过一阵火镜射打,锡兰土人不少受了伤,痛得“哇哇”直叫。亚烈苦奈儿倚仗人多,仍旧挥舞着弯刀,命令部下拼命攻击木城。

锡兰土人们尝到了火铳的利害,学得乖了,他们看火铳射程不远,便在铁砂打不着的地方,一边叫喊,一边射箭,引诱明军射击。

丁峰看到锡兰土人不来进攻,便下令停止射击,两方僵持起来。

亚烈苦奈儿走出人群,对着明军喊道:“你们被包围了,赶紧把货物交出来,我们就放你们回去。”

丁峰说道:“亚烈苦奈儿,你这个贪婪无耻的家伙,休想抢走我们的东西,有本事你就上来吧!”

亚烈苦奈儿听后恼羞成怒地挥舞着弯刀,大声命令部下向明军进攻,这时丁峰喊“打!”火铳一齐开火,打退了锡兰人的进攻。

双方也边打边停,一时难分胜负。

郑和迅速率500名骑兵,1500名步兵,抄近道直袭锡兰王城。锡兰土人们没想到中国人有这招,猝不及防,纷纷溃败。明军将士一直冲进王宫,把亚烈苦奈儿的妻子、儿女和大臣生擒活捉。紧接着,郑和命令步兵押着俘虏回船,亲自率领骑兵,抄袭亚烈苦奈儿的后路。

锡兰土人以为来的是天兵天将,哪里还敢抵抗,便一哄而散,四处逃命。亚烈苦奈儿一看形势不妙,拔腿想跑,郑和拍马赶过去,不出两个回合便把亚烈苦奈儿活捉。

郑和吩咐拆了车阵,运货物回船,亚烈苦奈儿及俘虏们被押上船。船队驶出锡兰山海域,循原路向祖国。

郑和船队第三次下西洋回国后,把亚烈苦奈儿和他的两个妻子,三个儿女以及十几位大臣,一齐押跪在朱棣皇帝面前。郑和向皇上叙述了事情的经过,亚烈苦奈儿也承认不讳。朱棣皇帝想了一会儿,让通事费信问那些大臣:“你们锡兰国中,谁最贤良?”

锡兰国大臣们一致推荐邪把乃那。原来这邪把乃那是亚烈苦奈儿的叔叔,为人心地善良,勤劳能干,一直反对亚烈苦奈儿抢劫客船货物。

朱棣皇帝见锡兰国大臣们一齐称赞邪把乃那贤良,便对他们说道:“朕现在想册封邪把乃那为新的锡兰王,你们意下如何?”

锡兰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同意,我们同意,天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皇帝遂诏命礼部铸造锡兰国王金印,册封邪把乃那为锡兰王,并让郑和派一艘大船把邪把乃那及大臣们送回锡兰国,亚烈苦奈儿一家则被留在了明朝。朱棣皇帝在若干年后,才命郑和把亚烈苦奈儿一家送回他的国土锡兰。

朱棣皇帝在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命令郑和第四次远航。为完成新出使,郑和到处寻求人材。

他专程前往陕西西安,聘大清真寺的掌教哈三当翻译。

这次充任翻译的除了哈三外,还有马欢和郭崇礼。费信因于1412年至1414年随奉使少监杨敕往榜葛剌等国,未能同往。随同出使的有王衡、林子宣、胡复、陆通、马贵等。船队这次出使西洋,还是先抵达占城。在那里作短暂的停留之后,派出一支船队到彭亨和急兰丹,郑和率领主船队驶往爪哇国。此次随郑和出使的马欢,在他所著《瀛涯胜览》一书中,对爪哇国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爪哇,原称阇婆,为南洋大国,东汉顺帝永建六年(公元132年),即已和中国有了外交关系。“爪哇”一名,始见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一书中。其国内有四大城镇:杜板、新村、苏鲁马盖、满者伯夷。

满者伯夷为王城,是国王所在地。爪哇各地均有中国人居住。特别是新村,原来是一片沙滩荒凉之地,到明朝初年,新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爪哇国内把中国铜钱作为通用的货币是中国的铜钱。

郑和船队从爪哇起航后,经过旧港、满剌加、阿鲁、苏门答剌、南渤里、锡兰、柯枝、古里等地,最终到达忽鲁谟斯(位于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南的岛)。忽鲁谟斯国依山傍海,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场所。不仅非洲的米息儿(今埃及)、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今佐法尔)、阿丹(今亚丁)、印度半岛的古里、柯枝以及东部的一些国家从海上来忽鲁漠斯国进行贸易,中东及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也从陆路来此做买卖。这里汇集了五光十色宝石、金刚石、珍珠、琥珀、珊瑚、玉器、各种毛织品等商品。

郑和船队到达忽鲁谟斯国后,国王率文武大臣亲自将郑和等迎至王宫。郑和宣读了明朝皇帝的诏谕,并赠送给国王许多礼物。国王感谢明朝朱棣皇帝的恩德,大宴三日,款待郑和等人。郑和船队在贸易市场上购买了各种珠宝异物,事毕启船回国。忽鲁谟斯国王差遣使臣,驾驶船舶,载着狮子、麒麟、名马、斗羊、驼鸡、珍珠、宝石等,备好金叶表文,跟随郑和船队来大明天朝朝贡,扩大文化交流,加深两国友谊。

郑和率船队内。这次航行,越过了印度以西,到达了波斯湾,终于在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七月(公元1415年8月)顺利地返回了祖国。

郑和率船队在第四次远航。有一天,船队来到了苏门答剌国境内,前哨船一位指挥来到主船,对郑和说道:

“正使大人,我船队已来到苏门答剌国,只是目前这国王正处于危难之际,您看如何办?”

郑和说道:“这国王有什么困难,你详细讲来。”

前哨那位指挥说:“苏门答刺国先前的国王,名字叫作行勒,因姑儿国国王(又号花面王)率兵来侵,行勒顽强抵抗,身中药箭而死,花面王占领了苏门答剌国。因行勒国王之子年幼,不能为父亲报仇,其妻遂出下一道榜文,招贤纳士,言如果谁能替她的丈夫报仇雪恨,收复国土,情愿以身事之,以国与之。三天之后,有一个撒网的渔翁揭了招贤榜文,高喊他能为死去的国王报仇,收复国土。国王之妻给与他鞍马、披挂、兵器等项,又交给他一支军马。那渔翁终于打败了花面王,赶走了姑儿国军队,收复了国土。国王的妻子不负前约,与渔翁结为夫妇,尊敬他做个老王,国中一切大事,全由他掌管。若干年后,那行勒国王的儿子宰奴里阿必丁长大成人,带兵杀死了渔翁,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掌管了苏门答刺国。不料渔翁的儿子苏干刺,扬言要替父王报仇,每天与宰奴里阿必丁厮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