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300000079

第79章 明(6)

当初,“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掌权,招权纳贿,作威作福。百官大臣争相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时都献纳白银。于谦居官清廉,不收馈赠,不拉拢私交,每次进京奏事都不带礼品。有人对于谦说:“你虽然不献金银珠宝、攀求权贵,但也应该带些地方著名土产如合芗(即线香)、干菌(即蘑菇)、裹头(即手帕)等物,便中送点人情。”于谦笑着举起两袖说:“带有清风!”

于谦清廉刚直,声望很高,太监王振很是嫉恨。正统十一年(1446),于谦进京奏事,荐举参政王来、孔原贞自代,王振就唆使他的走卒弹劾于谦,诬陷他“因长期不升官而心怀不满,随意荐举私人自代,不合大臣的体统”。于是,于谦被投进了监狱,判了死刑。关押了三个月后,王振迫于舆论的压力放了于谦,但把他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纷纷上书,请让于谦官复原职,于是于谦又被命为巡抚。

二、整军经武安危定国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七月,蒙古也先大举进犯。

明英宗轻率决定亲自带兵出征,而且命令群臣随行。当时于谦认为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大军远征一旦失利,后果将不堪设想,遂再三谏阻。其他大臣也都奏言“六师不宜轻出”。但英宗盲目相信王振,不纳忠言,下诏令郕王(朱祁钰)留守,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结果明军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掠,史称“土木堡之变”。

亲征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文武百官相聚号啕大哭。随后,群臣集会商议,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听了,立即提出不同意见,指出:“京师是天下的根本,放弃京师人心就会涣散了。当前的上策,是速召勤王之师,打退敌人的进犯。”并大声喝问:“哪个敢倡议迁都?谁提出迁都,就把他斩首示众!”其他一些大臣如吏部尚书王直、学士陈循也认为于谦的话有理,极力赞同。议定之后,由太后命郕王朱祁钰代总国政,任于谦为兵部尚书,总督各营兵马,固守京城。

英宗被掳,大臣们都十分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又年幼,大敌当前,所以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害怕,一再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这才受命。这年(1450)九月,郕王即帝位,是为景帝,改元景泰。

这年十月,景帝下诏令于谦提督各营军马。也先挟持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长驱直入,进窥京师。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顿而归。于谦不同意,他分别调遣诸将带领了22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自己亲自督战。也先的部队先后窥伺德胜门、西直门等,都未能攻克。就这样,两军相持了五天。也先听说各地勤王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被截断了归路,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退去。于谦调各将领追击,到居庸关才回来。也先见用武无功,便想讲和。于谦主张坚决不和,景宗认可,此后没人再敢提讲和之事。与此同时,于谦还用计把给也先出谋划策的叛阉喜宁杀了,并疏通也先放回上皇。

到了景泰元年(1450)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也先见明朝没有什么事端,更想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要把上皇送回。于谦和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景帝很不高兴。于谦从容地说:“皇帝的天位已定,不能再加改变。按照正常的道理,是应当迅速地迎回上皇,万一也先欺诈我们,皇帝就没有责任了。”

景帝立即派遣使者把英宗迎奉归来。可以说,当时明王朝的统治得以保全,英宗能够平安归来,于谦起了重要的作用。

于谦认为,面对敌人和议很难依靠,便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他积极加强国防,整军经武;布置军卫,充实边防。于谦还精研战阵操法,编成《经武要略》四卷,书内绘列古代各类阵法图形,并有理论说明,还附有历代名将事迹。

三、忠正勤恳死于冤狱

于谦不仅精于武备战阵,对内政也很是熟稔。他主持兵部工作。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却能按照情况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同事和下属接受命令,见了无不惊服。于谦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上皇回来后,于谦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于谦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景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他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景帝不准。不得已,于谦把皇帝前后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在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但是,无论是性格特点还是处事风格,于谦都与当时的人有些格格不入,就这样,一群宵小开始设法陷害他,其中主要的三个人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

景泰八年(1457)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他们诬陷于谦等和黄肱制造不轨的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桢审判定罪,认定为谋反,判处死刑。英宗本来还念着于谦的奉迎之功,但他实在不喜欢这个人,又有人撺掇,于是便拿定了主意。就这样,于谦被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家人都被充军边疆。

成化初年(1465),宪宗将于谦之子于冕赦免回来。于冕上疏申诉冤屈,于谦的官职这才得以恢复。弘治二年(1489),追赠于谦特晋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石亨

石亨(?~1460),明英宗、景帝时将领。陕西渭南(今属陕西)人。他出身将门,历任指挥佥事、都指挥同知充左参将、都督佥事。后晋忠国公。

石亨年轻时就立了许多战功,又擅长骑射。正统十四年(1449),他与马麟巡行塞外,联军败兀良哈于箭豁山,因功进升都督同知。在当时的守边将领中,颇具智勇的首推杨洪,其次便是石亨。是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入侵大同,石亨与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等兵败于阳和口,宋、朱阵亡,石亨单骑逃回,被免去官职募兵自效。

郕王朱祁钰奉命监国,经于谦推荐,石亨被任命为右都督,封武清伯,掌管五军大营。在京师保卫战中,石亨在于谦的指挥下,驻军德胜门,杀伤了大批敌军,并曾增援西直门解救了孙镗。敌军退走后,石亨晋爵武清侯。景泰元年(1450)二月,石亨佩镇朔大将军印,率军三万人败敌于大同;当年秋,加太子太师头衔。于谦倡立团营,石亨任提督。

景泰八年(1457),石亨见朱祁钰病情严重,便与张轨、曹吉祥等拥戴英宗朱祁镇复位。复辟成功后,石亨晋爵为忠国公,弟侄家人、旧部亲故冒功而得官赏者多达四千余人。石亨一面因报私恨冤杀于谦、范广,将朝廷较正派的大臣斥逐殆尽;一面引用一大帮亲信,其中包括郎中陈汝言和员外郎刘本道等。他虽然是武臣,却对朝廷政务事事插手,英宗稍不听从,他便立即愠怒见于颜色。英宗对此很不满,下令左顺门说,今后非有宣召,不得放总兵官人内,从此石亨同皇帝见面的机会便显著减少了。

石亨得寸进尺,竟达到要求皇帝为他家的祖墓立碑。皇上鉴于自永乐年间以来,还没有过为功臣祖宗立碑的先例,因而没有答应。但是命人替石亨修建住宅,住宅建成之后,规模大大超过了应有的标准。英宗认为石亨修建这样华美壮丽的府宅僭越身份。

石亨的侄子石彪被封为定远侯,其骄横跋扈并不在其叔父石亨之下。叔侄二人都各自有亲信官吏士卒数万人,当时的将帅有一半出自他们门下,这样大的势力,使他们权倾朝野,为所欲为。天顺三年(1459),石彪因非法谋求坐镇大同而遭追查,查出他私绣蟒龙衣及违式寝床等多项不法事情。随后又发觉了石亨“招权纳贿”的罪行以及曾与术士私论天文、妄谈休咎等。英宗下令将石彪关进监狱,并命石亨闲住,停罢朝参。第二年正月,据锦衣指挥报告,石家“造妖言,蓄养无赖,专伺朝廷动静,图谋不轨迹象显著”,廷臣们都认为这决不可轻易宽宥。于是石亨也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家产没收。一个月以后,石亨死于狱中,石彪也被诛戮。

王守仁

王守仁(1473~1529),明武宗、明世宗时将领。字伯安。余姚人(今属浙江)。他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我国明朝的哲学家、教育家,亦是明代的有名将领。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著有门人辑成的《王文成公全书》38卷传世,诏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与薛碹、陈献章、胡居仁四人,从祀文庙。

一、镇压起义平定叛乱

王守仁年轻时,十分好学,喜欢射箭,更喜欢谈论军事,颇有兵略。弘治十二年(1499),王守仁考中了进士,授为刑部主事,转兵部主事。正德元年冬(1506),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遭到奸臣刘瑾迫害,无辜被捕。王守仁上疏营救,触怒了刘瑾,被责打了40棍,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王守仁在龙场时,与当地百姓相处得十分融洽。刘瑾被诛后,王守仁由庐陵知县,历南京刑部主事、考功郎中、南京太仆少卿,升迁为鸿胪卿。正德十一年(1516)八月,王守仁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其时南、赣地区有众多农民起义。

王守仁继任巡抚后,决定与福建、广东两省军队联合,首先镇压大帽山的起义军詹师富部。正德十二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驻屯上杭,连破义军四十余寨,詹师富被俘。七月,进兵大庾,副使杨璋俘虏了起义军首领陈日能。十月,王守仁自驻南康,调度多路部队合击横水、左溪,义军首领谢志山被迫撤往桶冈。桶冈被攻破后,谢志山投降。十三年正月,王守仁设计诱杀了池仲容。至此,全境起义基本被平定。王守仁因功晋升为右副都御史。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王守仁奉命到福建去镇压叛军,到达丰城时,恰逢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朝廷。王守仁立即赶往吉安,准备器械船只,命令各地官员兴勤王之师。一大批将领都集中到了王守仁身边。

二、奸佞当道立功受屈

与王守仁俘虏朱宸濠的同时,武宗朱厚照也已自称威武大将军,率军南下亲征,副将军许泰、太监张忠等最先到达南昌。朱厚照身边的许多亲信人物,过去大多接受过朱宸濠的贿赂,王守仁也曾经说过请求皇帝贬黜奸佞一类的话。朱宸濠被平定后,奸佞们既企图与王守仁争功,又担心王守仁揭发他们的罪行,于是便先发制人,诬蔑王守仁地,说他事先曾与朱宸濠通谋,只是在看到没有成功的希望后才起兵平叛;甚至要求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以便让朱厚照再自己动手去重新将他俘获。

王守仁趁许泰、张忠尚未到达,即已带着朱宸濠离开南昌。王守仁在钱塘遇上了太监张永,告诉他说,江西已经被弄得穷困不堪,实在经不起朝廷大军的骚扰了。张永表示同意他的看法,王守仁把朱宸濠交给了张永,自己去了京口,准备朝见朱厚照;正在这时,接到了委任他为江西巡抚的命令,王守仁便又立即返回到南昌。

王守仁回来后,张忠、许泰听说他已把朱宸濠交给了张永,很不高兴,竟指使人谩骂他,还亲自质问他说:“宁王府富厚甲天下,所有的积蓄都到了哪里去了?”王守仁说:“宸濠从前把他的积蓄都拿去贿赂京师内的权要人物了,约他们做内应,这是有账可查的!”张忠、许泰过去也都曾接受过朱宸濠的贿赂,听他这么一说,才不敢再多说了。张忠等人见王守仁是文人,有一次,便故意要强迫他射箭,谁知王守仁连射三箭,三箭都射中了,不但没有当众出丑,反而使他赢得了军人们的热烈欢呼。张忠、许泰大感沮丧,加上京军将士大都盼望能早日北归,最后只好率领部队离开南昌。但见到朱厚照时,仍说了王守仁一大通坏话。

王守仁接到前去晋见皇帝的诏令,便立即赶去了,但去后张忠、许泰又故意不让他及时晋见皇帝朱厚照。朱厚照见过王守仁后,命他仍回南昌,再重新写一份报捷的奏疏。王守仁心领神会,在奏章中反复提到,他是由于遵奉了威武大将军(朱厚照)的方略这才得以讨平叛乱的,把皇帝身边的奸佞亲信们的名字,也全都写进去了,尽量强调说明,平叛的功劳全是大家的,人人有份。这样一来,奸佞之徒方才不再鼓噪了。不久,朱厚照驾崩。

世宗朱厚熄即位做了皇帝之后,便立即征召王守仁入朝受封。大臣们包括大学士杨廷和在内,忌恨王守仁的情绪仍很强烈,借口国丧未毕,不宜行赏。结果又仍只给了一个南京兵部尚书的头衔。王守仁没有去南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