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400000055

第55章 洪秀全(1)

洪秀全,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是我国封建末年杰出的农民领袖。他通过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定都天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火烈火的农民运动。后来因内部矛盾爆发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力量因此大为削弱。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聚联合镇压下,洪秀全兵败身亡。

一、创立拜上帝教

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洪秀全的五世祖从广东嘉应州迁到花县官禄布。到洪秀全的父亲洪镜扬时,经历四世,家族繁荣。洪秀全自幼聪明,七岁就熟读四书五经,但科举考场上始终不得志,从未中过秀才,于是,便在1843年读了一本关于基督教的书《劝世良言》与自己六年前的幻觉对比,即自己是让人们回到信奉上帝的使者,洪秀全像并按书中所说,自行施洗。

1844年,洪秀全和他的好友冯云山以极大的热情离开本乡去外县和广西传教,宣传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在广西浔州府贵县赐谷村,他们停留了几个月,发展信徒百余人。洪秀全回家后,在短短两年中,撰写了《百止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作品,谴责当时社会的腐败,要人们净化思想、信拜上帝,以重现古代“天下为公”的盛世。1847年春,洪秀全又来到广州美国传教士罗孝全的教堂学道,并申请加入教会,但因口试不合要求未能如愿。

1847年8月,洪秀全又重新回到广西,在紫荆山见到了冯云山。冯云山这几年一直在向周围人民宣传拜上帝。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形成了一个称为“拜上帝会”的团体。洪秀全听后大喜,常常亲自向新信徒讲道。拜上帝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信徒人数已达到两千多人,遍及桂平、平南、武宣、贵县、象州、博白等许多县。此时的洪秀全已成为广西权威的教主。

洪秀全到紫荆山后,曾和冯云山等远征象州,捣毁当地的甘王庙,还进行了其他捣毁偶像的活动。这些行动激发了信徒们的信心,但同时也引起了本地封建势力的仇视。

紫荆山秀才王作新曾带团练拘捕冯云山,后被拜上帝会的群众奋力抢回。便逐渐地出现了拜上帝会与封建官府和地主团练对垒的局面。1848年4月,发生了杨秀清借上帝附体代天父发言的事,接着半年后,又发生萧朝贵借耶稣附体代天兄发言的事。这两件事使拜上帝会内部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洪秀全以教主的身份承认了杨、萧可以代天父上帝、天兄耶稣发言。从此,杨、萧在会内地位日升,而使洪、冯,特别是冯的地位受到削弱。杨秀清、萧朝贵都是紫荆山人,连同紫荆山麓金田村的韦昌辉和贵县那帮村的石达开,与洪秀全、冯云山逐渐形成了一个领导集团。

1850年春,洪秀全等人决定发动起义,在紫荆山连续举行了拜上帝会骨干分子的会议,共商起义大计。

五月,洪秀全派人去广东接家属来广西,接着就通知各地会众到金田集中,发动起义。在此之前,杨秀清、韦昌辉、萧朝贵等已分别在紫荆山区各处开炉制造武器,石达开也在白沙圩地带开炉制造枪炮。七月,洪秀全便下达了“团营”命令。此后的四五个月内,来自贵县、平南、象州、陆川、博白等地数以万计的会众,扶老携幼举家奔赴金田。

金田“团营”期间,主要进行了由石达开负责的练兵,同时为严肃军纪,洪秀全制定并颁布了《太平条规》,用来约束起义士兵。1851年1月11日,这天正好是洪秀全三十八岁生日,他们在金田宣布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国号,洪秀全称天王。从此一个新兴的农民政权正式诞生了。

二、攻陷天京

在建号太平天国的第三天,即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十二月十二日,洪秀全便率领太平军离开金田,沿大湟江东下,攻占距金田二十余里的商业重镇江口圩。太平军在江口圩休整后,满怀信心迎接新的战斗。涤州、梧州,包括江口圩历来都是天地会活动的中心。太平军崛起后,天地会会众纷纷加入太平军,从此太平军力量得到了壮大。太平军在江口圩呆了两个月之后。由于清军将领李星沅、周凤岐、向荣等对太平军进行包围,二月八日,太平军顺利进占了武宣东乡。在东乡,太平军休整了几天。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东乡正式登基称天王,并加封五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前导副军师,领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五军主将分别统领一军。闰八月七日,太平军进占永安,洪秀全开始进行政权建设。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以天王名义下诏,分封杨、萧、冯、韦、石五人为东、西、南、北、翼王,以东王杨秀清总理军政,节制其余四王。经过两年多的战斗,冯云山、萧朝贵先后阵亡,太此时平军攻占了武昌。在武昌,太平军再次面临新的抉择,为此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将领们进行了热烈讨论。杨秀清认为“江浙乃财富之区”,应沿长江东下,直取南京。最后为了统一思想,便再次“代天父传言”,决定攻占南京。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正月初二,太平军将士七万多人,连同家属们约二十余万人离开武昌城。胡以晃、李开芳、林凤祥带陆路之兵,东王、北王、翼王、天官丞相以及罗大纲、赖汉英等率领水军浩浩荡荡,顺江而下,直抵九江。清军将领向荣便带领清军一路追击,但等他们赶到武昌,太平军已乘战船而下,攻占了黄州。他见追不上,便走直路经大沽、光国,想在九江截住太平军。正月八日,向荣率军赶到瑞昌。谁知钦差大臣陆建瀛和江西巡抚张芾对向荣的计划不感兴趣,而他们却将截击太平军的地点定在下巢湖。太平军进军神速,就在向荣抵达瑞昌的同时,太平军已连续攻克黄石、蕲州,于半夜驶近下巢湖。下巢湖一带虽有陆建瀛、张芾等人的清兵六千多人,但在太平军水陆两军夹击之下,清军大败。一夜之间,清军从九江至武昌的防线全部崩溃,太平军也畅通无阻地进驻九江,清军设在长江上的第一道防线崩溃了。

太平军在九江稍事休整,便整军出发,向安庆进军。便很快攻取了彭泽、小孤山、宿松,接着太平军就攻克安庆,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为进军南京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