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600000041

第41章 贾似道(1)

南宋一代最有“影响”的大贪官当属贾似道。他不仅贪赃纳贿。聚敛钱财,而且卖官鬻爵,巧取豪夺,必欲将天下珍宝美色据为一己之私而后快,直到断送了南宋朝廷的半壁江山,自己也身败名裂,遗臭后世。

贾似道,字师宪,号秋壑,台州人,台州为今浙江临海。其父贾涉,曾做过淮东制置使,是地方上的一个军事官员。贾似道自幼不学无术,整天游荡于酒楼赌场,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年纪稍长,靠着他父亲的恩荫,当了一个在嘉兴管理仓库的下级官吏司仓。贾似道十六岁时,他同父异母的姐姐被选入皇宫,成为理宗皇帝宠爱的贵妃。贾似道理所当然地成了“国舅”,从此时来运转,官运亨通。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就从正九品的籍田今破格晋升为正六品的军器监。理宗皇帝亲自召见,与他面谈,勉励有加。贾似道二十五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一路顺利,殿试后,进士及第。不久就被任命为湖南沣州知府,三年后升为太府少卿,掌管邦国财政大权,并负责库藏、商税、贸易等事。

贾似道年纪轻轻的就身居高位,又是皇帝国戚,贪图享乐的旧习复发,而且比过去更甚。他在当时的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白天出入花街柳巷,晚上燕游于西湖之上,放荡不羁,不理政务。有一天晚上,理宗皇帝登楼远望,只见西湖中灯火辉煌,笙歌喧闹,便对左右侍臣说:“这一定是似道!”第二天一打听,果然不出所料。宋理宗大力倡导理学,号召“存天理,灭人欲”,对官吏们纵情声色大马颇为反感,便派临安府长官史岩之前去规劝,加以管束。史岩之本是官场老手,岂肯得罪于正走红运的贾贵妃,他向理宗皇帝奏道:“似道虽然难免年轻人贪玩的习气,但他才能过人,足以担当大任。”在最高统治者的纵容下,贾似道虽然一如既往地胡作非为。却是一帆风顺地官场得意,一再被加官进爵。淳祜元年(1241年),二十八岁的贾似道升任湖广总领。在湖广总领任上,贾似道干了一件颇得朝廷赏识的差事,就是成功地收换了湖广一带的会子,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早期的纸质货币,得到朝廷的嘉奖。因为此事,一时间,一些专门曲意逢迎贾似道的无耻官员把他吹上了天,说他是“器质拔俗,机警过人,以科第而发家学之传,以才具而胜事任之重”,“独提纲而妙运,果结局以上闻”,甚至把他比做晋代的杜预和唐代的刘晏。有了这次办事成功的政治资本,贾似道更是步步顺利,淳祜三年任户部侍郎,两年后任沿江制置副使。又升任京湖制置使,淳祜九年任京湖制置大使,次年又兼知江陵府事,成为威震一方,兼领军民两政的二品大员。所到之处,可以调度军饷,选任将领,建城筑寨,在任期间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沿边防御的作用。不久,贾似道又晋升为宝文阁学士。宝祜二年(1254年),贾似道被封为临海郡开国公。

宝祜六年(1258年),蒙古军队分兵三路侵入中原,蒙哥泞亲自率领主力部队攻打四川,蒙哥汗的弟弟忽必烈率军攻打鄂州,兀良哈台攻打潭州。理宗皇帝急令贾似道出兵湖北汉阳,目的在于声援鄂州。贾似道在军中即被晋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贾似道到军中后,对蒙古军队的猛烈进攻十分畏惧,竟然私下里派使臣前往忽必烈军营求和,许诺愿意对蒙古称臣,并按时缴纳岁币,被忽必烈拒绝。不久,蒙哥大汗在四川战死,蒙古上层出现争夺汗位的争斗,王公大臣们准备谋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大汗。忽必烈听到这个消息,急于撤兵北上去争汗位。贾似道也探知此事,便再次派人到忽必烈军营求和,许诺的条件比上次更为屈辱:以长江为界,南宋向蒙古称臣,每年进贡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忽必烈争夺汗位心切,又获得如此优厚的条件,当然乐得答应。等到蒙古军队大举北撤接近尾声时,贾似道才采纳了部下刘整的建议,派兵追击,消灭了负责掩护任务的几百名蒙古军队士兵。

蒙古军队一撤,贾似道急忙乘机上表给理宗皇帝,只字不提求和纳币的真相,而是谎称“诸路大捷”,“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理宗皇帝不知底细,还以为真的是贾似道的功劳,在贾妃的枕旁风帮助下,理宗晋封贾似道为少师、卫国公,并下令文武百官出城恭迎贾似道班师回朝。皇帝的诏书中对贾似道大加褒扬,说他“隐然珍敌,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贾似道俨然成了再造南宋王朝的功臣。

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挫败群雄当上蒙古大汗,即位不久,就派郝经等人带着使书出使南宋,意在督催贾似道兑现以前答应的纳币纳绢等条件。贾似道惟恐郝经到临安将泄漏当年他向蒙军求和的真相,于是密令其心腹两淮制置使李庭芝把郝经拘押在真州的军营里,以封锁消息,蒙蔽朝野。郝经被拘押在军营前后共计十九年,十九年间郝经无数次上书争辩,都被贾似道截留,蒙古方面也曾派使臣来宋朝询问,一如石沉大海,毫无音信。贾似道就是采用这种自以为聪明的掩耳盗铃之计,多年后竟然成为忽必烈南下侵入中原直至灭亡南宋的一个借口。

贾似道靠着欺世盗名攫取了军国要职。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皇帝病死,度宗皇帝赵禥即位。赵禥是贾似道拥立的,自然对贾似道信任不疑,而且度宗皇帝昏庸荒淫,只知沉溺于酒色,索性完全将朝政交给贾似道,并给他加尊号为平章军国事,位在丞相之上。委派左右丞相轮流替他掌印,满朝文武百官一律尊称他为“师臣”、“元臣”。度宗皇帝还特许贾似道三天上朝一次,处理朝政。后来贾似道越发懒得上朝,又改为六天一次、十天一次到朝中来。平时则由官员们带着奏章到贾似道家里请示,贾似道自己也懒得处理,一般都由他的门客廖莹中和堂吏翁应龙来应付,所谓丞相不过是虚设,只负责签押文书之事。

作为大贪官,贾似道的贪,并非一般的贪读搜刮,所谓“贪亦有道”,他在贪的方面也颇有一些权术。在理财方面有人把他比做晋代的杜预和唐代的刘晏,其实,他在经济上的许多举措都是为了自己和统治集团的贪欲开辟道路的。

在土地制度方面,贾似道曾实行过“公田法”。而所谓“公田法”就是国家以平价购买大地主的耕田作为公田,再以国家的名义出租给无田的农民耕种。贾似道为了推行这种“改革”,自己带头捐出在他名下的良田一万亩,一些官吏也纷纷捐出田地,各地官府购买田地时多以极低的价格支付给原土地所有者,如在浙江,原价可值千缗的田地,一律只用四十缗就强行买下。地方官为了迎合贾似道,争相多买田地。而且随意压低地价,引起江浙一带民间扰乱,许多人破产。而地方官为了强行买地,不惜动用各种刑罚。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为无地农民带来好处,但是那些失去一部分土地的地主必然要把损失采取增加地租的办法转嫁给农民,最终加重的还是农民的负担,而贾似道们却通过这种办法捞到不少实利。为了对蒙古作战筹措军饷,贾似道下令提高会于纸币的价值,发行新的会子,而将旧会子贬值的损失部分转嫁给社会。后来,又发行一种新的纸币,叫“关子”,目的是为了使纸币增值,但是发行后不但没有增值,反而使纸币更加不值钱,引发了物价上涨,民众生活更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