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700000007

第7章 先秦(6)

当时,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都以礼贤下士收纳宾客而互相炫耀。吕不丰觉得秦国如此强大,这方面却不如诸侯,因此很惭愧,于是也招纳游士,优厚地款待他们,这样。他的食客有了三千人。当时各诸侯国有许多善辩的学者,如荀卿等人,著书立说传遍天下。吕不韦就让他的宾客人人动笔,著述所见所闻,将这些论著编辑为八览、六论、十纪,共二十多万字。因为这部书记述了天地万物和古今事迹,所以称为《吕氏春秋》。他把这部书公布在咸阳城市场的门边,并在上面悬赏千金,邀请诸侯国的游士宾客来修改这部书,凡是能正确地增删一字的,赏赐千金。

秦王政立为始皇帝后逐渐长大,但太后还是不停地跟吕不韦私通。吕不韦恐怕事情败露自己要遭殃,就暗中找到一个名叫嫪毐的男人作他的门客,吕不韦每当在家里举行歌舞杂技表演的时候,有意让太后听说这件事,以引诱太后,太后知道了,果然想暗中得到嫪毐。吕不韦于是送上嫪毐,假装让人控告嫪毐有罪,应该治他宫刑。然后又暗中对太后说:“只要假装处理嫪毐以宫刑,就可以让他在宫内服侍你了,”于是太后私下场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财物,让官吏假装施刑,拔掉的胡须、眉毛变成宦官,然后送去伺候太后。太后偷偷地和嫪毐通奸,对嫪毐非常喜爱。太后有了身孕,恐怕让外人知道,就谎称占卜的结果让她去外地躲避一段时间,于是太后避开始皇帝,移宫到雍城居住。嫪毐经常随从太后,受到特别多的赏赐,国家的许多事情都让他去决定。嫪毐的家僮有数千人,那些找到门上想为嫪毐当舍人的宾客也有上千个。

始皇七年,庄襄王的母亲夏太后去世。孝文王后称华阳太后,已跟孝文王合葬在寿陵,夏太后的儿子庄裹王葬在芷阳,因此夏太后死后单独葬在杜地的东边,说是“向东可以看到我的儿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百年以后,我的陵墓旁就会形成一个有万户住家的城邑。”

四、饮鸩自尽

始皇九年,有人告发嫪毐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宦官,常常跟太后私通淫乱,还生了两个儿子,都被隐藏起来,嫪毐还和太后商量说:“秦王去世后,就让咱的孩子即位。”于是秦始皇把嫪毐投入监狱进行审问,了解到所有的实情,这件事牵连到相国吕不韦,九月,秦始皇诛又嫪毐三族,杀掉他跟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让太后彻底地搬迁到雍城居住,嫪毐的各位门客都被抄没家产搬迁到蜀地。秦始皇想诛手相国吕不韦,但因为他辅助先王的功劳较大,还有许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秦始皇不忍心将他正法。

秦始皇十年十月,免去相国吕不韦的职位。后来齐国人茅焦劝说秦始皇,秦始皇才到雍城去迎接太后,让她重新回到咸阳居住,并遣送吕不韦到他的封地河南去。

一年多以后,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纷纷到秦国来,希望拜见吕不韦。秦始皇怕吕不韦谋变,于是赐书给吕不韦说:“你对泰国有什么功劳,秦国把河南作为你的封地,食禄十万户?你跟秦国有什么亲缘,被人称为仲父?你跟你的家属都给我搬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估量自己这样受逼迫越来越重,恐怕被砍头,就喝毒酒自杀。秦始皇所忿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了,于是让嫪毐的门客从蜀地又回到咸阳。

秦始皇十九年,太后去世,谥为帝太后,跟庄襄王合葬在芷阳。

楚材秦用一匡天下——李斯传

一、效仓中鼠游说秦王

李斯(?~前208),秦始皇时期任左丞相,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李斯本是布衣出身,年轻时,在上蔡邑当小吏,看见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又接近人和狗,经常受惊吓。李斯到了粮仓,看见了粮仓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而且住在大屋子里,不受人和狗的惊扰。于是李斯就感慨地说:“一个人才能的有无、本事的大小、有没有出息,就像这老鼠一样,全看它是否处在适合自己的优越环境之中了。”因此,李斯暗下决心要像仓中的老鼠一样,寻求好的环境,谋求更高的地位。

于是他辞去小吏的职务,来到齐国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兰陵镇一带),拜荀况为师,学习五帝三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以后,他估计楚王不能成大事,不值得为楚王效力,而其他东方诸侯又都很软弱,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让他去建功立业的,因此想到西边的秦国去。他向荀况告辞说:“我听说遇到机会就不要轻易放过,如今正是各国诸侯互相争雄的时局,善于游说的人掌握着各国的权柄。现在秦王想要吞并天下,称帝以统治诸侯,这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士大显身手的时机。一个处在卑贱的地位而又不想进取的人,就像野兽看着肉,只能眼馋不能进食一样,这种人看起来虽然像人,实际上却徒有其表,没有一点人的志气和本领。所以说,人生没有比卑贱更令人耻辱,没有比穷困更令人悲哀的了。一个人长期长处于卑贱困苦的环境,还讥讽世俗,厌恶名利,把自己打扮成与世无争的样子,这不是他的真实思想。因此我想到西边去游说秦王。”

李斯到了秦国,正好碰上庄襄王去世,于是他去拜见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请求作门客。吕不韦觉得李斯有才,就推荐他当了秦王的侍从。李斯因此得到游说秦王的机会,于是就劝秦王说:“小人物认不准动静的变化往往失去有利时机,成就大功业的人,在于钻对方的空子,抓住机会就下狠心去消灭它,从前秦穆公在春秋称霸以后,终究不能吞并东方各国,什么原因呢?因为当时诸侯国还比较多,周朝的德望也还未衰落,所以春秋五霸轮流争雄,交替打出尊奉周天子的旗号。自战国中期的秦孝公以后,周室衰落,诸侯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只剩下六个国家,如今泰国仗着强大的国力威慑诸侯,至今已经六代了。现在诸侯臣服秦国就像秦国的郡县服从中央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就像打扫锅台的灰尘一样,不费力气就可以消灭各国诸侯,完成帝业,达到统一天下的目标,这是万世难得的良机。现在如果怠慢松懈而不抓紧时机,等到诸侯重新强大起来,相聚联盟合纵,那时虽有黄帝的贤明,也不能兼并了。”于是秦王拜他为长史,听从他的计策,暗中派遣谋士携带金玉去游说诸侯。对诸侯国中有声望的人士,能够用财宝收买的就送厚礼贿赂;对不肯受贿的,就用利剑刺杀。在实施离间、破坏东方各国君臣的关系之后,秦王便派能干的将领带兵征伐。于是秦王又任命李斯为客卿。

二、力谏逐客

正好这期间有个韩国人叫郑国的,来泰国作奸细,郑国为秦国修造了引注洛水灌溉农田的郑国渠,不久郑国的阴谋活动被发觉了。秦国的王族、大臣对秦王说:“诸侯国的人到秦国来服务的,大都是替他们的主子在秦国游说,搞离间活动,请大王把这些来客一律驱逐。”经过王族大臣讨论后,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于是李斯上书说:我听说大臣们议论要逐客,心里觉得这么做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人才,在西边的西戎找到由余,在东边的宛招用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纳丕豹、公孙支。这五人都不在秦国出生,而秦穆公却任用他们,兼并了二十来个小国,终于称霸西方。秦孝公采用商慧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足,国家因此强盛,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归服了秦国,接着又打败了楚、魏,收地千里,国家至今稳定而强大。秦惠王用张仪的计策,夺取韩国的三川地区,兼并了西部的巴国、蜀国,在北边攻占了魏国的地郡,在南边收取了楚国的汉中,占领了楚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威胁着楚国的鄢都和郢都,占据了东边的要地,获取了肥沃的土地,最终破坏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它们听从秦国的号令,这些功绩延续到如今。秦昭王得到范雎后,废掉了穰侯魏冉,赶走华阳君,从而加强了秦王的权力,杜绝了贵戚专权的现象,并逐步蚕食诸侯,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以上提到的四位秦王,都是利用宾客来为秦国建立功勋。由此看来,东方来宾有什么地方亏待过秦国呢!如果以前这四位国君都拒绝宾客而不接纳,疏远贤人而不利用,那么秦国就没有富足的实利,也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冈的宝玉,拥有随侯献来的珍珠,卞和献来的玉壁,垂挂着明月宝珠,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着纤离骏马,所树立的旗帜是用翠凤羽毛装饰的,摆在那儿的是用鼍皮做成的大鼓。这些宝物,没有一件是秦国的产品,而陛下却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使用的话。那么夜里能发光的玉壁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做成的宝玩就不能拿来观赏,郑、卫两地的美女就不能招来住在后宫,而骏马就不能养在宫外的马厩,江南的金锡就不能用来制作器皿,西蜀的丹青颜料就不能用来绘画彩色。如果凡是用来装饰后宫,充当姬妾,使大王娱乐心意,耳目欢悦的东西,都要出自秦国才能使用的话,那么用宛珠装饰的发簪,镶嵌现珠的耳饰,用软绸白绢做成的衣服,用锦线绣成的物饰,都不该献给陛下;而时髦娴雅、身容娇美的赵国女子就不能侍立在陛下身旁了。至于敲击瓮缶、弹奏秦筝,拍击大腿而呜呜叫喊,这样刺耳的音乐,才是地地道道的秦声;而像郑卫之音、桑间之乐,《韶》、《虞》、《武》、《象》等乐曲,都是来自异国的音乐。如今宫中放弃敲瓮击缶的秦音而学郑、工之音,撤下弹筝的奏乐而取《韶》、《虞》,这是为什么呢?还不就是因为听起来好听,而且适合人们观赏。如今用人的方法却不是这样,不问好坏,不论忠好,不是秦人一律排斥,外来的宾客都要驱逐。看来陛下重视的是美女音乐和珠玉,而轻视的却是人才。这种做法不是统治天下、制服诸侯所需要的好办法。我听说,土地宽广,才能生长更多的谷粟;国土辽阔,才能拥有更多的人口;兵器锋锐了,士兵才更勇猛。泰山不舍弃细小的尘土,所以才形成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拒绝细小的水流,所以才形成它那样的深广;君王不离民众,所以才能光大他的恩德,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民不分本国它国,充分利用一年四季的丰美物产,鬼神都来降福保佑,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可现在您却拒绝来投奔您的士民,让他们去帮助敌国,拒绝四方宾客的效劳,让他们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天下的士人畏缩而不敢到您这里来,这就叫“把武器交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强盗,让他们来打自己啊。”不出产于秦国的物品,有许多东西是珍宝;不生长在秦国的谋士,有许多人愿意效忠于陛下。如今秦国驱逐宾客,把他们赶回去帮助敌国;孤立了自己,壮大了敌人;自己把国内搞得很空虚,而对外又与各国结怨;要想使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三、助秦统一

秦王于是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官职,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职一直升到了廷尉。李斯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佐助秦王政制定了吞并六国,实现统一的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结果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第一次完成了统一大业。

二十多年后,秦国果然统一了天下,于是尊秦王为皇帝,以李斯为丞相。李斯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加到41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宫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分、九卿,分职国家大事。秦始皇于是下令拆除了各郡县的城堡,销毁了旧六国的兵器,表示今后不再使用。秦朝的土地一尺也不分封,王室的子弟不再封正,功臣也不再封为诸侯,目的是为了使今后没有互相攻战的祸患。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秦统一后,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利。李斯及对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也称秦篆和斯篆),作为标准文字。他还亲自用小篆书写了一部《仓颉篇》,作为范本,推行全国。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鲁迅先生说,李斯在我国文学史上是有“殊勋”的。今人遗憾的是,斯手书已汛大多散失。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收藏有李斯亲书的琅玡刻石,山东泰山岱庙现存有李斯篆书的秦二世诏书刻石的残片,这些刻石虽己严重残损,但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刻石,实为稀世珍宝。李斯还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