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21592800000036

第36章 明代(6)

举觞赋诗

绍兴才子徐文长的邻居张山青十分迷信,老婆病危时偏要迎娶儿媳过门来冲喜。谁知儿媳的花轿刚进门,老婆已经断了气,于是只好红白喜事一齐办。碰到这种场合,亲友们的处境是很尴尬的。嘻嘻哈哈,笑声喧哗不合适;呜呜咽咽,哀声叹气也不对。人们既要对死者表示哀悼,又要对娶亲表示祝贺,很是为难。徐文长作为邻居,不得不过来吊丧贺喜。

这天夜里,张山青摆了酒席请客,贺客们看到灵堂里素幡白烛,凄凄清清;洞房里灯红酒绿,喜气洋洋,因而在酒席上也不知该讲什么才好。闷酒喝过三巡,人们看见徐文长也在坐,大家都知道他说话诙谐有趣,此刻要打破这尴尬局面,非他不可。于是,有人站了起来,向徐文长拱拱手说:“今晚我们给张山青吊夫人丧,也为他公子迎亲祝贺,大家想请徐君说几句,表表众人心意。徐君诗词歌赋样样在行,万勿推辞。我这里先敬您一杯酒。”一言说罢,提起壶来满满地斟了一杯,放到徐文长面前,自己也斟了一杯,举杯朝徐文长只是请,大家齐声说:“对,对,请徐先生满饮此杯吧!”徐文长难却盛意,便也站起来举杯表示感谢。于是两人一饮而尽。喝了酒,徐文长略一思索,便吟出一首诗来:

红灯银烛两辉煌,

月老无常共举觞。

今日逢凶偏化吉,

一堂吊客贺新郎。

在坐的贺客们一听大为称赞。于是人们开始活跃起来,气氛轻松多了。不想这时坐在堂前的几位秀才却对徐文长的诗品头评足,说三道四。人们听了都心里好笑,私下交谈说,这几个穷秀才自己肚里没有什么货色,还有什么资格唠叨不休。谁知那几个秀才听到这些,便放言说:“既然如此,那就请徐先生和我们赛诗好啦。”大家见他们竟如此大言不惭,十分气愤,便拥到徐文长座位前,要求他立即和那几个秀才较量。徐文长笑着摆摆手道:“不必计较。”几个秀才以为徐文长胆怯,越发得意。

其中有个秀才竟说:“孺子何足道哉!”这下徐文长不自在了,随口说道:“请他们出题吧!”贺客们顿时高兴起来,纷纷指着那几个秀才说:“诸位开口出题好啦,徐先生已经答应赛诗了!”

几个秀才听说徐文长真要赛诗,反而局促不安,你推我让,半天拟不出一道题来。这时有个贺客提起酒壶高声叫道:“我们别推来让去啦,我看就以这酒壶为题如何?”大家都说好,几个秀才也只好答应了。徐文长让秀才们先做。几个秀才摇头晃脑、哼哼哈哈地闹了半天,也没有吟出半句诗来。大家实在耐不住,便在徐文长面前斟了一杯酒,说:“他们做不出来,还是徐先生请吧!”徐文长喝下酒,从容不迫地说:“那么恕我冒昧了。”接着他高声诵道:

嘴儿尖尖背儿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岂能容大器。

两三寸水起波涛。

“对呀!酒壶就是这样的。”有人喝起彩来。

“不见得吧,据我看,倒更像这几个秀才。”

“哈哈哈哈……”在一片笑声中,几个秀才狼狈不堪,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一言心语

学问是真实的东西。它无法在虚假中来表现。本文中几个秀才轻狂自傲、故作风雅。其结果只会落得自我狼狈。

诗罚老财主

明朝嘉靖年间,绍兴西门外,有个叫苟甫儒的财主,为人心狠手辣,视钱如命。

有一年,苟甫儒听说二月初十县太爷家里双喜临门:

一则是县太爷要过五十大寿,二则是姨太太生了个胖小子要过“百天”。于是,他便吩咐管家七手八脚准备一份厚礼。一切准备妥当,只等初十这一天了。忽然,苟甫儒想起县太爷是孔门弟子,最喜难咬文嚼字、讲究斯文,如再写副对子一齐送去,那一定会让县太爷喜出望外的,可是,自己目不识丁,于是便想到了徐文长。

徐文长平日里早就恨透了这个吹牛拍马、谄媚逢迎的家伙,见管家有事相求,灵机一动,竞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说着,刷刷几笔,便写完了。

二月初十这天,老财主乐滋滋地带着礼物和对子。

坐上马车直奔县太爷府上。到了县衙门口,苟甫儒将礼物和对子一并交给看门的衙役送了进去,自己在门口恭候。谁知道,过了一会儿,几个如狼似虎的家丁从衙门里冲了出来,为首的一把抓住苟甫儒,咕了声“掌嘴”,劈头盖脸、左右开弓,一连打了八十个耳光。直打得苟甫儒两眼穿花,险些晕倒。苟甫儒自己也被打懵了,原以为礼物送少了,后一打听,才知道是徐文长写的那副对子气得县太爷七窍生烟。

原来,徐文长写的对子是:“县令大人不是人,养个儿子要做贼。”苟甫儒听了,又气又恨,连脸上的血都来不及擦净,便连滚带爬地去求见县太爷,说对子是徐文长所写,与他无关。

县太爷一听,勃然大怒,当即叫人将徐文长带来。

不一会儿,徐文长若无其事地一步一踱地来了。问明原因,他不慌不忙地说,“只怪狗财主性子太急,原来小生的对子尚未写好,他便令人拿去了,这怎能责备小生呢?”

县太爷一听,半信半疑,心想,这头两句就能给你定罪,看你今天如何圆场。于是,县太爷命人取来笔墨,叫徐文长接着写下去。

徐文长把对子放开,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县令大人不是人,本是南山老寿星。养个儿子要做贼,偷来蟠桃献父亲。”

众人一看赞不绝口,县太爷脸上顿时也有了喜色,便拉着徐文长吃寿酒。苟甫儒白白地吃了八十个巴掌,在人们的哄笑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一言心语

绍兴才子徐文长的传说颇多,他敏捷的才思,表现出了高深的才华,的确让人钦佩不已。

傅山的传说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别字公它,号朱衣道人,又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别名,是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书画家。他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造之学,而且诗文、书画、金石、医学也很精通。著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污》等。

傅山送画

傅山的字画很有名气。传说有个姓李的员外,早就请求他给画一幅画。他虽然答应了,但一直没有画出。

一天,傅山的夫人对他说:“人家求你画一张就这么难。这画难道比我们女人做针线活儿还难吗?”博IU说:“绘画得选个时辰,画出画来才能形神兼备。假使时辰不对,画出来就是死板的,没有一点儿喜色。不过,今天我心境尚佳,就给他画一张好啦!”于是他取出笔砚,再去找纸,只剩下不大点的一小块,他就用这张小纸画了一幅铁匠图,画上有个老头正拿着小榔头指着烧红的铁,一个青年后生拿着大锤正往下砸,只见火星飞舞,火光四射。他把那张小画卷起,用线绳捆好,装在袖筒向李家走去。李员外见傅山前来送画,真是欢喜异常,赶忙吩咐摆酒款待。酒席饭后,傅山才从袖子里取出那一卷小画,放在桌上对李员外说:“今天先给你画了一张小画,等改日再画个大中堂好啦。”说完,便告辞了。李员外送走傅山后,指着桌上的那幅画,怒气冲冲地说:“这真是哄小娃娃哩!”说着,他拿起小画卷,连看都没有看,一掀帘子就扔到院里。

李员外家有两个长工,是父子俩,儿子名叫智儿。

这时,他俩刚从地里回来,正碰上李员外往院里扔画卷,老头便对智儿说:“掌柜的不要,咱们要了吧。”智儿便顺手从地上捡起了那卷小画,解开线绳一看,不禁惊讶地说:“好,真有神色!”

老头说:“贴在咱们长工房吧。”

这个夜晚,院里黑鸦鸦的。智儿刚睡了一觉,朦胧中睁开了两眼,忽见墙上那张打铁的小画,火光闪闪,照得满屋通红,智儿高兴地说:“真是个宝贝,我还能借着火光捉臭虫!”

李员外抽完了一顿大烟,发现长工房的窗户上有闪闪的亮光,他坐起来,说:“这父子俩黑天半夜的不睡觉是在干什么,一夜得点多少油呀!”说着,便迈步向长工房走去。

这时,老长工睡得呼呼打鼾,智儿正在捉臭虫,听见门外有脚步声,心想:准是火光把掌柜的招引来了,他来了绝没有好心眼。于是,他端着碗喝了一口水,然后把碗放在炕头上,又躺下装睡觉。

李员外走进长工房,一眼便看见墙上的火光,正想走过去仔细看看是什么东西,只听得“叭”一声,一个大碗正好砸在李员外的头上。李员外被打得头破血流,他“啊呀”一声惊叫,便逃出了长工房。智儿在屋内喊道:

“抓小偷,抓小偷!”

第二天中午,智儿父子在院里吃饭。只见员外用布条包着脑袋,慢腾腾地走到院里。

老长工惊讶地看着员外说:“员外,你头上是咋的啦?”

李员外问:“你们家里黑夜火光闪闪的,那是个什么东西?”

智儿抢先说:“那是我想要买的一张古画,以后,我就不当这长工啦!”

李员外说:“为什么?”

智儿向他父亲使了个眼色说:“我在路上碰见一个卖画的老大娘,她的一张小画要卖一百两银子。我说:‘这么一张小画能值百两银子?’老大娘说:‘这是俺传家之宝,有了它,黑夜不用点灯,家里就会红光满屋,把这画挂上十年二十年,得省多少油钱呢?’我当时就和老大娘说好,先拿回来试试,一个月交钱,今天已经是半个月啦,天天半夜里时,满屋生光。”

李员外说:“你要它有什么用呢?”

智儿说:“听说,皇帝正广收宝物,把这张画送到皇宫,我岂不成了一个进宝状元,何必在这里当长工受罪呢?”

李员外一听,着急地对智儿说:“好小伙子,依我看,你把这张画让给我好啦!”

智儿说:“我白白地让给你,那可不行!”

李员外说:“让你挣点利钱行不行?”

智儿问道:“你给多少?”

李员外说:“你要多少?”

智儿说:“起码二百两银子。”

李员外说:“智儿!我看一百五十两也差不多啦!”

智儿说:“这二百两银子是值得的,你的小宝明年就十六岁啦,念书也不是材料,你让他到京都将此画献给皇帝,得他个一官半职不比什么都好?”

员外听了乐滋滋地,当即回房取出四封银子,老长工用褡裢将银子装起来。

智儿也回长工房将那卷小画用纸包起,交给了员外。

员外接过那卷画,左一层、右一层地扒了十几层烂纸,才看到画卷,他惊讶地说:“这不是傅山先生的那卷画吗?”

老长工说:“这是我儿在垃圾堆上捡的。”

员外一听,怒气冲冲地扑过来就抢银子。智儿扑过去用手抓住那张画说:“你要说话不算话,我就把这张画扯了,叫你财画两空。”这句话点醒了李员外,他暗想:

二百两银子在我家算个啥,他要是真的把画扯了,我儿的前程岂不成了泡影?想到这里,便向智儿哀求道:“好啦好啦,你放开手吧,银子你只管拿去!”智儿放开了画,便和老长工一起抱上银子,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李员外的大门了。

智儿父子走后,李员外懊悔地说:“谁叫咱看不起人家傅山的小画呢!”智儿父子也成了穷人心中的大英雄。

一言心语

物品不在大小。关键在于珍贵。如果你没有能力认识到其中的珍贵特点。也不要凭着感觉而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