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21593000000006

第6章 月到天心(5)

美国《大西洋月刊》记者尼古拉斯·卡尔首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10多年来,我每天都泡在网上。没有网络时要做几天的研究,现在在Google 上点几下鼠标就能搞定。当看书时,刚看了两三页,我就看不下去了。”

出问题的不只是尼古拉斯。长期在美国密西根医学院任教的布鲁斯·弗里德曼,也在博客上写道:“我现在已经完全丧失了阅读长文章的能力,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纸上。”原因是他已经习惯了上网看成堆的小短文。“我再也读不进《战争与和平》了。即便是一篇博客,只要超过三四段,我瞅一眼就会跑。”

很多读者看到这会长吁一口气,原来自己不是唯一一个“堕落”在网上的人。用惯了Google 的人肯定会辩护说,在线阅读会提高人们的阅读效率,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伦敦大学花了5年时间研究线上大英图书馆的读者,发现读者总是忙于一篇又一篇地浏览,却极少细看访问过的文章。他们打开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通常读上一两页,便“蹦”到别处去了。报告说:“很明显,网络阅读让人们读得更多,却读得更浅。人们上网正是为了回避传统意义上的阅读。”Google 时代让人人都成了在网上疯狂看东西的“扫描仪”和“信息解码器”,这是个“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时代。

很多美国公司也正在为上班时是否该关掉网络而头痛:“每隔差不多3分钟,小隔间里的职员就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干别的,接电话、查看邮件、回短信、点击视频或往Facebook 上贴有趣的东西。不停地分神是美国信息经济的要害。”

可以明确的是,受益者就是包括Google、Facebook、Youtube 在内的网络公司。就像比尔·盖茨和他的微软,不断地升级软件,然后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你用的老版货简直是垃圾”,逼着消费者升级电脑硬件。新电脑还没买回家,可能又落伍了。所以有人说,盖茨以“技术革命”之名相要挟,“掏空”了消费者的腰包,成就了自己的首富之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Google 是以“技术革命”之名相要挟,“掏空”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考能力,来成就自己的“技术先驱”之名呢?在搞笑电影《洋葱电影》中,忍无可忍的消费者最后一斧子砍死了盖茨。那么,有谁要砍Google 吗?

感悟

我们一边办公,还能顺便看网页、点视频、写帖子、购物、聊天、玩游戏。美国硅谷某技术员这样表述时下人们过于依赖网络的状态:人们正处于一个从“沙发土豆”向“鼠标土豆”的转变中。看看文中提到的依赖网络的危害:“完全丧失了阅读长文章的能力,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纸上”;“Google 时代让人人都成了在网上疯狂看东西的‘扫描仪’和‘信息解码器’”;“不停地分神是美国信息经济的要害”;阅读也同样成为网络浏览式的阅读,我们依赖Google,网络让人们没有了注意力、记忆力和思考能力。过分依赖网络的危害确实有现实例证,从这个角度看,就应该远离网络了。当然凡事有利有弊,也有观点认为,Google 不是毒品,不需要我们如临大敌,非要斩草除根,毕竟人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会把握好一个“度”。

无惧失败

姚明

有一阵子,在国内每6周就有一本关于我的新书出版。这些书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也看了一本,它把我写成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好像我是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事实呢?我失败过许多次。人人都喜欢谈论成功,但我认为从失败中获取的经验更为宝贵。

我不知道美国球迷怎么想,但在中国,当你得了30分,球迷就想让你得40分,当你拿了40分,他们就要50分。我在NBA 的第一个赛季刚结束,中国报纸就已经开始谈论我需要多少年拿冠军,多少年成为“最有价值球员”。这些目标太大了,如果我不能实现,人们就会把我当成失败者。

对于失败的看法,我跟许多人不同,如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我的许多同胞或许根本不会去尝试,而我,无论成败,都觉得要从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

中国有句老话:“胜者王侯败者寇。”很多人把它当成人生信条,这说明中国人很在乎结果。还有一句名言:“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取胜,没人会记得你。这是中国和美国价值观的另一大区别。在美国,迈克尔·乔丹和查尔斯·巴克利都是英雄,虽然巴克利从未赢得年终总冠军。巴克利的言论很多。我想他也说了不少言不由衷的话,他只想让众人议论“你又听到巴克利说什么了吗?”总之,这就是美国,只要你努力过了,即使不成功也能够出名。而在中国,败者会被人遗忘。

另外,在国内,你没赢的话,没人会记得是出于什么原因,常常只记得你没赢,然后把你忘记。

但我认为,只看结果是不对的。我相信过程很重要。我没能获得最佳新人奖,但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让我再来一次我可以打得更好,没赢我也不气馁。第一年我做的比想象中能做到的要多。我预测自己可以平均得10分,抢6个篮板。结果我平均得13.5分,抢了8.2个篮板。有一本武侠小说帮了我——金庸的《笑傲江湖》。

我喜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他行事非常有原则,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他并非不苟言笑,他常开玩笑,很放松。如果我能够去期望和追求一件事,那就是当我身处困境时,也能像书中的英雄那样放松。

我从这套书中学到的第二点是主人公的功夫。我不是说自己想练武功,只是对武功背后的哲学感兴趣。正如所有门派的打斗,你准备进攻和防守前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站位。如果我想击你的脸部,开始时会握紧拳头,在你面前高高举起。但如果我什么动作都不做,你就猜不出我要打击的部位了。对手不知道该如何反击,是由于无法揣摩出我的意图。

我就这样打篮球,出击的时候我不先出手,我要让你猜我将会做什么,对手如何反应会向我透露一些关于他的信息,他一定会显示他的强项,然后我就能据此设法回应。

由于沿袭了数千年的信条和观念,许多中国人畏首畏尾。我想原因大概是:如果规则或思想是古人传下来的,行不通则可归咎于古人;如果你擅加改动,出了错的话,就得归咎于自己。

这又转回到对失败的恐惧上。似乎许多中国人还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信条。没有什么方法能永远行得通,人不可能每次都成功。有时你必须遭受失败,有时你必须做改变——人生就是如此。

我一直相信,假如我成功,将会是巨大的成功;假如我失败,也将会一败涂地。试图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很有意思,就像去自己从未到过的地方探险,每件事都那么新鲜,令人激动,不管结果怎样都能学到很多。

如果你知道目标在何方,但还很遥远时,就不要老是回头张望。只要看着脚下,走你的路。然后,终于有一天你抬起头,伸出手,发现目标已近在咫尺。

感悟

无惧失败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境界。姚明的话质朴、智慧。他在告诉我们一种真实而又有启示意义的人生经历。朝着目标步步奋斗,做到在过程中竭尽全力,面对失败坦然接受,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是一种成熟的心智。“金牌只是蛋糕顶上的樱桃。即使吃不到,蛋糕味道也是很不错的。”这是蛙泳世界纪录保持者琼斯阐述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观点。

霍尔金娜的失败

赵倡文

对每个人最重要的,不单纯是工作,或者一枚奖牌,而是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生活。那一幕,至今让人难忘。

雅典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高低杠决赛正在紧张进行,俄罗斯运动员霍尔金娜一出场,就赢得了满场喝彩。

霍尔金娜极具体操天赋,她那修长的双腿、迷人的微笑、优美的动作,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自1994年参加世界体操大赛以来,她先后夺得10金9银3铜共22枚奖牌,是世界体操界公认的“高低杠女皇”。

那一年,她已经25岁了,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已经是一员老将。参加这次奥运会,霍尔金娜不仅要与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女子同台竞技,而且面临着谢幕之战的压力——任何一个运动员都想用奥运会金牌,圆满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

比赛开始了,霍尔金娜轻盈地跃上高低杠,像只美丽的蝴蝶在高低杠上飞舞。在一个跳转动作后,霍尔金娜竟然出现了抓杠失误。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希望她能坚持住,千万别掉下来可她根本没有坚持,掉下了器械……比赛结束了,霍尔金娜没有落泪,没有一句话,撇下记者和成千上万等着为她夺冠喝彩的观众,静静地离开赛场,消失。

赛后,对霍尔金娜此举的评论文章很多,大多数是抨击——你再坚持一下,不就成功了吗?你哪怕流下一滴眼泪,也好让为你落泪的人得到情感共鸣,可你没有坚持,你甚至没有痛苦的表示,神情平静得仿佛天生应该失败。

当时我同大多数人一样,为霍尔金娜的表现失望,却始终关注着她的消息。平静离开赛场的她并没有就此沉寂,而是积极活跃在俄罗斯的文艺及政治舞台上,不但当选为“统一俄罗斯党”国家杜马议员,前不久还以议员的身份到我国访问。

霍尔金娜的到来,再次引起大家对她的关注,她的自传也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在自传中,霍尔金娜详细记述了当年失利的过程以及心路——“世界轰然崩溃了。我手指松开,仿佛进入了失重状态,缓缓地从杠上掉了下来。眼前似乎是一片空白,我失掉了时间感。夺冠的狂热、情绪的波动都不复存在,观众的脸变得模糊,我的耳边突然间静下来。”

“我平静地离开了赛场,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掉泪,我挺直身板,如同奥运金牌挂在胸前般,昂首走向出口……”

“在高低杠比赛中,我一直有种不好的感觉:过一秒钟就会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故。我突然意识到是赛方给的准备时间不够。赛前,按惯例我有充裕的时间仔细回想每个动作、熟悉器械,但比赛开始的绿灯突然间亮了,我不得不中断准备,仓促地开始了比赛。因为根据规则,如果你在绿灯亮后的30秒内没有走到杠前,裁判会给一个鸭蛋。然而,对于高低杠这个项目而言,是容不得急就章的。一个动作的不标准,很可能就会落下终身残疾。当时,是内心的平静和惯有的谨慎救了我。前半段的动作我很是得心应手,当做到我最拿手的后摆动作时,我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好像我会掉下去,那么我将成为一个谁都不需要、谁都不记得的终身残废。不,我不能这样!我松开了手指,软绵绵地落地了……”

读完这段文字,我理解了霍尔金娜。她对金牌的渴望,她的失望,以及她超凡的冷静,都深深打动了我。“一个动作的不标准,很可能就会落下终身残疾……那么我将会成为一个谁都不需要、谁都不记得的终身残废”——所以霍尔金娜没有坚持,宁愿领取失败,宁愿被世人耻笑,保全健康。她是一场比赛的失败者,可她更是自己人生的胜利者,只要拥有健康,又有什么精彩不能重现,什么幸福不能酝酿?

正如俄罗斯《晨报》的一篇文章所言:“现在对霍尔金娜最重要的事,不是运动,不是体操,而是她今后的生活,像她希望的那样的生活。”

霍尔金娜在比赛场上的平静受败,却成为她迈向新生活的优雅起点。

感悟

莫以成败论英雄。体育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奥运会本来就应该是寻梦的地方。无论梦想能否实现,我来了,我参与了,就是英雄。从霍尔金娜在比赛场上的平静受败,我读懂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对于她来说,25岁仍去追寻自己的体操梦想,已经是非常之举。得与不得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变得自然,保存健康又去继续走适合自己的路,她是自己人生路上清醒的胜利者。文中的话让我们借鉴:对每个人最重要的,不单纯是工作,或者一枚奖牌,而是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生活。

大学生就业:你的钱猪里有几枚硬币?

徐小平

钱猪,也叫扑满,是家家都有的存放零钱的容器。虽然几分几毛的零钱看上去不起眼,但在穷到极点的时候,扑满里的钱,也能够救急。1992年,我在加拿大第一次买房,买完之后成了“房奴”,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就靠打破一个钱猪,用里面的钢镚支撑了一个多星期才活到今天。

让我想起这个话题的,是一位叫吴梁的大学生。他大四,专业是应用化工,但同班三十几个同学,尚无人找到相关工作。他家在农村,父母为供他上学,把盖房子的钱都用掉了。吴梁成为家庭居有屋的希望的“屋梁”,挣钱,成为他最要命的人生使命。

踏破铁鞋找工作,他找到一家与自己专业、经历、特长、兴趣毫不相关的工作:做了一个推销炒股软件的电话推销员,没有底薪,只有看上去近在眼前、实际上远在天边的销售提成。

当他遇到我,问我这份工作如何时,我觉得这是他最糟透的选择。假如工作经验是一种积蓄,他在股票方面的经验之积蓄等于零。

于是我问他还有哪些经验。

他说:他作过学校团委副书记和学生会干部,但考公务员失败了。这点经验暂时用不上。

他说他还做过奥运会志愿者,但这份经验,似乎无法和就业直接接轨。

他是学应用化学的,学习成绩很好,但看不到任何相关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