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时文选粹
21593000000062

第62章 生命永恒的香味(4)

为了怕使未曾预料我真会从天而降的朋友或女儿大吃一惊,我还没有这样使用过他们善意交给我的钥匙。不过,我也曾想象,如果某一天,天寒地冻或风雨交加,迫使我不得不找个地方落脚的时候,忽然想起,附近就有她们某一个人的住处,而我正带着她们的钥匙,尽管她们已去上班,或者刚好出去度假,我也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开门进入她们舒适的家,让我卸下满身风尘、一心倦意,安稳地蜷卧在沙发上入睡——这钥匙,对我来说,是一种可以安心的投奔。

天气冷了,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冬雨。从外面回来,躲进自己的家里,插上电暖炉,把那串小小的钥匙珍重地放回皮包内有拉链的口袋,感觉上,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在这里了。于是,我忽然记起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住处的邻居发生火灾。慌乱中,一点也想不起该先抢救什么,敞着大门跑出去,却带着一把开大门的钥匙。我并不觉得自己反应错误,因为那是一种下意识“提纲挈领”的抢救——有钥匙,就可以让我拥有那个家。

女儿出国前夕,把她用的那把开大门的钥匙交给我。我推还给她,说:“万一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不在家呢?”——钥匙,在这时,是一种无言的挽留。

当忍痛不得不把房子卖掉的时候,最后的割舍,是交出了那把使用了多年,感觉上犹有余温的钥匙,使我觉得那把交出去的钥匙上,像是缀满了珠钻,而它们正是我在这人生旅途上奔波时的汗滴和泪滴。

感悟

钥匙是自尊的保障,独立的象征,是一种权利和别人对你的信任,更是一位见证者,它维系着人生历程中有关生命、亲情、友爱等诸多美好的回忆,凝聚着人生途中奔波奋争的汗水和泪渍。当忽然有一天,父母递过一串钥匙,拍着你的肩膀说“好好保管哦”,相信接过钥匙的一刹那,或许你心里会充满了感激与难以抑制的兴奋吧!

远山

严阵

在我的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晴朗的日子,当我在晨光澄明间第一次打开窗子,我会发现,它是在一片无边的浅蓝中的一缕静悄无声的黛青,而在黄昏,当我最后一次把窗子关上以前,映入我眼帘的它,却是一道朦胧的神秘的金紫。当风雨如晦云飞雾涌时,我虽然看不见它的影子,但我知道,此时此刻,它依旧守在那儿,静静地无怨无悔地守在那儿,因此在看不到它的时候,从一直涌到我窗口的风云的气息中,我却能感受到它的另一种美,那种既无黛青又无金紫却是不用任何一种颜色表达的看起来并不存在而实际上却分明存在着的令人只能无穷的意会到的那种美,那种并不为人发现的美。

我惊异于初冬季节的一个早晨,当一夜小雪过后,在片云不见的蓝空的边际出现一弧柔美的银色曲线的时候,我真的惊愕于它的绝妙,那在万花纷谢千树凋零的季节显现出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淡薄和不可思议的清远。

我曾到过黄山、泰山、庐山和峨眉山。可是,我所有见到的,却只能是见到,我所有登临的却只能是登临。于是我在兴高采烈过后,渐渐感悟到:人生的一览无余是多么地让人追索永世,而又是多么地令人感到可怕,那种终会演变为幻灭的可怕。

而远山却不。它永远不会让那一抹黛青变成真实的绿树芳草,它永远不会让那一道金紫变成具体的茅屋桑田,它也不会让那迷蒙的烟雨变成可以听得到可以看得见的小溪和池塘,它同样也不会让那一弧银白变为崚螬岩石和凋落的园林。

那是你吗?我从我的打开的窗口远远地望着它。没有握手,没有面对面地看清脸上的每一条深深纹络。它给予我的,只是一个遥远的模糊的微笑,只能靠朝思暮想去补充的微笑。

那是你吗?它有时只是蓦然一现随之便销声匿迹。我知道它是在它在的地方,但我希望那云,那雨,那雾,那雪,一直笼罩着它,只给我留下一个第六感觉的空间。那是你吗?只和我隔着一扇门,只和我隔着一条路,只和我隔着一个季节,只和我隔着一片云也似的流年。

我依稀地看到你。没有点头,没有摇头。没有承袭,也没有许诺。那是永远的不缺陷的缺陷。那是永远的不圆满的圆满。

我曾经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能走近你,因为,当我真的走近你,我便会失去你留给我的那一缕黛青,那一缕永远无法解释的黛青。我也会失去你展示在我视觉里的那一抹金紫,那一抹永远无法猜测的金紫。同时,我也会永远失去你隐入轻云薄雾中留给我的那种感觉,那种虚虚的无比神秘的,仿佛在初雪轻掩的荒原上留下的一行似曾相识的时而消失时而复现的脚印的感觉。我也会失去你出现在天际线上的那一弧银白,那永远也无法代替的至纯至圣的梦影。

我曾经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能走近你,因为,当我真的走近你,你那远山的所有的魅力,便会在了无距离了无界限之间顷刻消失,而与此同时,你便不再是我的远山,却是别人的远山了。

距离是什么?距离是一个空间。距离是什么?距离是一个时间。因此,人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之外,才有可能领略到某种真正的完美,并有可能将它永远收入你终生的美丽的珍藏之中。

不要攫取,攫取会使你失落,失落你要攫取的东西和你的自我;不要占有,占有会使你虚无,你得到的将不再是你所需要的,而你也不再是过去的你。

永远可望而不可即,永远可想而不可依,永远可疏而不可密,永远可寄而不可系。

在我的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尽管流年似水,世事沧桑,各种各样的时尚的追求,穿梭于朝朝暮暮的红灯绿酒之间,我却越来越感到,我那一片远山的美丽和我那一片远山的富有。

感悟

没有距离,便没有美。美,依赖于距离来塑造。“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当保留与海棠花的距离时,便领略到它不一样的美丽。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人们的美好幻想。当我们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

相信,是一种获得幸福的能力

陶粲明

百无聊赖地换着频道,直到看到阿甘在越南战场上如神助般地救下自己的战友,为了那个最好的朋友一头扎进正被战机轰炸的丛林,我停止了搜索。看到约翰逊总统给他授勋章时问他伤在哪儿,他老老实实地说“屁股”,总统调侃地说很想看看,阿甘迟疑了两秒钟,转身脱下裤子露出伤疤。

这一回,我没有笑。阿甘永远执著地做每一件事,执著地爱着詹妮,他的捕虾船都是一个名字:詹妮一号、二号、三号……他相信别人说的每一句话。因为这种相信和执著,我们都觉得他傻乎乎的。只有傻乎乎的人才会不怀疑不算计不放弃,而不怀疑不算计不放弃是要吃亏受累被人捉弄的。

我想到了艾萨克·辛格小说里的一位主人公吉姆佩尔,他在众人眼里也是一个容易受骗的人。大家给他做媒,把一个有私生子并且还怀着一个私生子的不贞洁的女人介绍给他,告诉他那个孩子是她的小弟弟,把她走路一瘸一拐说成是害羞。

吉姆佩尔娶了这个叫埃尔卡的女人。

他忍受着埃尔卡带来的一切,她的谎言她的咒骂她的威胁,他觉得“肩膀是上帝造的,负担也是上帝给的”,没有什么好抱怨。

埃尔卡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都不是吉姆佩尔的,但只要埃尔卡说那是他的幻觉,说就是他的孩子,他就相信,他爱那个女人和她的孩子,所有能带回家的好东西他都心甘情愿地给他们。镇上的人都在笑话他,但他还是相信埃尔卡对他说的话,因为“不相信又有什么好处呢”。

直到埃尔卡病故前为了能干干净净地去见上帝,告诉吉姆佩尔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欺骗他。

吉姆佩尔也想过报复欺骗他嘲笑他的人,但最后他没有,他选择心平气和地离开,去漫游各地。因为他“越来越懂得实际上是没有谎言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最重要的是,你不可能毫无损伤地过一生,这种事想也不必想。

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好害怕的?还有什么要担心?还有什么必要花掉那样多的时间去判断一句话的真伪?费那样多的心思去猜测一个人是否真心是否真爱?如果是真,想都不用想,如果是假,终有一天他会用语言或行动向你坦白。赖声川喜欢说:慢慢来,道路就会显现。急什么?

是呀,人人都不愿意做傻子,人人都努力着做一个精明的人,一个不会上当受骗的人,一个洞悉一切看得透别人心事的人,不花一个冤枉钱,不去没有回报地爱一个人,不做看不到未来的事儿,步步为营过一生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多少人都是守着自己的钱袋守着自己的感情守着自己的时间过完这两万多个日子的呀,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被欺骗。

但是,为此我们错过了什么呢?无法估量。朋友提醒我,不要去看那种揭露骗术的书,看了你会觉得生活里有那么多的欺骗,你会难过的。我知道,那是比受骗更令人绝望的一件事。

我点头,我不会去看。我一直都毫不犹豫地把车钥匙留给洗车的小弟,放心让他洗车停车,等我看完电视再去取,心中没有忐忑;我一直让钟点工单独留在家里做清洁,我上我的班,我办我的事儿,感觉很坦然;他俯身看着我的眼睛,说:“我爱你,没有人可以替代你。”我愿意用一辈子认定,这是真的。

阿甘和吉姆佩尔都在说,相信,是一种获得幸福的能力。

为什么不试试?

感悟

《赢在中国》中马云曾说过:“请相信相信的力量”。生活总会给我们各式各样的考验,每个人都会不断摔倒和重新爬起。每一个充实地生活着的人,都是在摔倒后依然相信前面有一条通往美好的道路。普希金说:“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气馁!在苦恼时需要镇静:那快乐的日子,相信吧,定会来临。”

寂寞是人生的常态

汪焰祥

李白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寂寞并非圣贤们才会有,只是圣贤们自命不凡,常常过高地估价自己,所以寂寞就格外的多一些。

什么是寂寞?当一个人心中的理想与目标难以实现的时候,当一个人想要改变命运而又难以做到的时候,当一个人无法随心所欲的时候,寂寞就会尾随而来,挥之不去。一个普通之人,滋生出并不普通的愿望,而且这种愿望一时难以达到的时候的心里滋味就是“寂寞”。这种寂寞,说穿了,其实也就是一种生存现状在情意之中的一种呈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即便是人世间的一些至高无上的人物也难免会有寂寞的困扰。秦始皇困于找不到长生之药,隋炀帝苦于难以阅尽人间之奢华,科学家惑于宇宙奥秘之无穷无尽,天才们常常嗟叹命运之无常……世间原本就没有尽善尽美,就连扶摇直上九万里,翼翅如垂天之云的鲲鹏,也无法做到真正的自由自在,芸芸众生又怎能一生一世都了无遗憾?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不得意之时,常常如影随形。处于寂寞而不甘于寂寞,是强人;居于寂寞而不觉寂寞,是哲人;甘于寂寞而乐在其中者,是高人。高人者,一切顺乎自然,得之不以为喜,失之不以为忧。但能有如此境界的人似乎不多。圣贤如孔夫子者,也是在碰壁绝望之后才退而讲学,然而圣人毕竟是圣人,省悟及时犹未晚也。陶渊明甘于田园,王维一心向佛,柳宗元流连山水,苏轼随遇而安,平淡之性怡然,而寂寞之心难泯。“采菊东篱下”固然悠然,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欢欣中,怅惘的余韵音犹在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自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傲。“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纵然是这样豁达的旋律之中也不难听出寂寞的音符。

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寂寞,而是为什么寂寞。自怨自艾,是寂寞;欲壑难填,是寂寞;丹心赤血,也是寂寞……只要活着,只要有所追求,寂寞就不会消失,但人生的境界不同,生活的趣味不同,寂寞的含义就大相径庭。逃避寂寞的,是愚人;害怕寂寞的,是懦夫;因为寂寞而醉生梦死的,是庸人。寂寞是人生的常态,只要人间还有缺憾,只要世上还有不圆满,寂寞就会永远存在。将苦难也看做是人生的一部分,视苦难为人生常态的人,寂寞的时候也快乐。

感悟

或许你会为心仪已久的大衣还不打折而苦恼,也或许你会为心中一个小小的愿望苦苦不能实现而苦恼,这些很平常的事情都会使你烦恼无助,从而产生寂寞的感觉,不是吗?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不得意之时,常常会如影随形。寂寞和些许的痛苦就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只要是人间还有缺憾,只要世上还有不圆满,寂寞就会永远存在。不过,将寂寞当做是人生的一部分,视寂寞为人生常态的人,即便是寂寞的时候,也是快乐的。